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香港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位於中國大陸之東南海岸,鄰廣東省,由262個大小島嶼及廣東珠江口以東的地區組成。 ●面積:1,108平方公里。 ●人口:7,288,167人(2023 est.)。 ●語言:廣東語、英語、國語(普通話)。 ●宗教:無顯著宗教。 ●幣制:港幣。 ●匯率:1US$ = 7.81港幣(2022年年底)。 ●政治制度:依據香港《基本法》體制下實行「一國兩制」政策。 ●主要輸出項目(2022年):原料及半製成品(48.8%)、資本財(35.2%)、消費財(14.1%)、食品(1.0%)等。 ●主要輸入項目(2022年):原料及半製成品(47.1%)、資本財(31.2%)、消費財(16.6%)、食品(3.2%)等。 ●主要出口國家(2021年):中國大陸(59.5%)、美國(6.3%)、日本(2.7%)及印度(2.4%)等。 ●主要進口國家(2021年):中國大陸(45.9%)、中華民國(10.3%)、韓國(7.8%)及新加坡(5.1%)等。 ●我對香港輸出(2022年):64,782.82百萬美元。 ●我自香港輸入(2022年): 1,499.04百萬美元。 註: 1. 地理位置、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2. 人口數、面積資料取自CIA網站。 3. 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等資料取自EIU資料。 4. 輸出入貿易額取自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網站。

相關網站

回到首頁亞洲香港綜合評論香港政經概況
:::

香港政經概況

編輯: 盧慶芳

2023/08/14列印

一、政治概況
香港於1997年7月1日移交主權後,成為中國大陸特別行政區,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以下簡稱基本法),規範至204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之管理方針,除防務和外交事務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有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司法權和終審權。
依據基本法,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為行政長官,係透過選舉或協商產生,再由中國大陸政府任命,主要負責執行基本法、簽署立法會通過之法案及財政預算案、決定政府政策及發布行政命令等,並由行政會議協助行政長官作出決策。李家超於2022年7月就任香港第6任行政長官,其政策重點為促進該地區疫後的金融復甦和加強國家安全,下一屆行政長官選舉將於2027年舉行。
香港立法會在代議政治架構中為中央層級,依據新修訂基本法,立法會由90位議員組成,其中40位議員由選委會界別選出、30位由功能界別選出、20位由分區直選選出。
2020 年起香港國家安全法生效,港府透過禁止擔任公職及採用新選舉制度等方式,促進政府內部穩定;2021年3月中國大陸藉由改組香港立法會,將民眾抗議造成破壞之可能性降至最低。預期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執行限制公民自由與加強中央政府控制措施以維持穩定,恐削弱其國際關係,並致政府信任度下降。
政府2023-27年經濟政策包括逐步擴大與上海和深圳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計畫及進一步鼓勵大灣區(GBA)投資,然中國大陸資本管制、海關程序和監管差異,恐阻礙對香港產生變革性的影響。

二、經濟概況及展望
香港面積狹小,自然資源極為有限,幾乎所有產品原料皆仰賴進口,惟漁業資源豐富,除提供本地市場穩定漁貨,亦對捕撈漁業相關之附屬行業提供就業機會。香港經濟建基於企業經營自由、貿易自由、市場自由及對外開放;在產業結構方面,2022年香港農業、工業及服務業產值占GDP比重分別為0.08%、6.63%、93.29%。

(一)、總體經濟
以金融為主導的服務業在香港經濟占主導地位,家庭消費占GDP比重約三分之二,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2022年由於與COVID-19相關的防疫限制致消費需求減少,加上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使私人投資減少,造成經濟成長轉為衰退,2022年實質GDP成長率為-3.48%。
預期2023年隨經濟與邊境重新開放、旅遊業復甦及經濟活動恢復正常,有助提升需求並增加支出,經濟將恢復成長,另預期2024年由於高基期效應,加上重新開放後經濟刺激效果趨緩,造成成長趨勢放緩,預測2023及2024年實質GDP成長率分別為3.50%及3.30%。

(二)、通貨膨脹
2022年隨著全球石油及穀物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加劇,香港通貨膨脹增加,2022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為1.88%。
預期雖私人住宅租金下降,惟2023年下半年,入境旅遊業開始復甦,刺激相關消費,加上經濟恢復成長,帶動通膨溫和增加,另預期2024年由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將抵消部分通膨壓力,預測2023年及2024年香港平均通貨膨脹率分別為1.90%及1.60%。

(三)、財政情況
2022/23財年(4月至3月)香港因與新冠疫情相關費用及提供直接財務援助等支出增加,致財政收支轉呈赤字,2022/23財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5.00%。
預期2023/24 財年香港因削減新冠疫情相關支出,致財政赤字將縮小,預測2023/24財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降至1.50%,另預期2024/25財年因減少稅收優惠及福利措施,加上稅收成長加速及政府土地銷售反彈,將使財政收支趨於平衡,預測2024/25財年香港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0.00%。

(四)、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2022年由於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使香港進口成本急劇上升,加上受疫情影響,打擊旅遊業服務出口,致香港經常帳盈餘下降,2022年經常帳盈餘占GDP比重為10.54%。
展望未來,預期香港因國內需求上升帶動商品進口持續增加,將導致商品貿易逆差擴大、經常帳盈餘縮小,預測2023年及2024年經常帳盈餘占GDP比重分別為9.10%及8.30%。

(五)、匯率
港幣自1983年起採取釘住美元之「聯繫匯率制度」,由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簡稱HKMA)將匯率維持在7.75-7.85港幣兌1美元區間,2022年由於美元走強,致港幣維持貶值趨勢,2022年年底港幣兌美元匯率為7.81港幣兌1美元。
預期2023年及2024年港幣將繼續採取釘住美元匯率政策, 2023年由於美元走強,港幣將持續偏弱,並預期在美國升息趨緩後,港幣將再次升值,預測2023年及2024年年底之港幣兌美元匯率分別為7.83港幣兌1美元及7.81港幣兌1美元,仍於目標匯價區間。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2022年香港外匯存底為4,240.25億美元,估計外債總額為8,346.66億美元、外債占GDP比率為231.96%、外債占出口比率為90.29%、債負比率為10.90%,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7.45個月。
預測2023年及2024年香港外匯存底分別為4,036.60億美元及4,273.61億美元,外債總額分別為8,613.75億美元及8,958.30億美元,外債占GDP比率為222.50%及223.60%,外債占出口比率分別為94.90%及92.70%,債負比率分別為13.10%及13.00%,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分別為7.50個月及7.40個月。綜合而言,香港外債高於外匯存底,惟其整體外部流動能力尚可。

三、對外關係及主要貿易國家占比
根據基本法,香港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以「中國大陸香港」名義,單獨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及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及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維持獨立關稅區及自由貿易體制,並在中國大陸同意下,得以獨立關稅領域身分或「中國大陸香港」併入代表團成員之方式參與國際組織活動。
對外關係方面,香港繼續加強與現有貿易夥伴的經濟聯繫,目前已與紐西蘭、歐盟、智利、喬治亞、東協、澳大利亞等締結自由貿易協定,為香港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提供法律保障和更佳的市場進入條件,除自由貿易協定外,香港亦與22個經濟體簽署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並分別與巴林、緬甸及馬爾代夫完成有關談判;另外,目前分別與伊朗及俄羅斯、土耳其進行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談判。另一方面,香港已跟約45個稅務管轄區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跟另外14個國家或地區的談判則在進行中。
為回應國家安全法,美國正式將香港及中國大陸視為同一關稅區,並對地方官員實施制裁,惟因香港將繼續與中國大陸緊密融合,對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影響不大。2023年2月,中國大陸駐香港官員為美國領事行為設定規範,特別是美國外交官不得危害中國大陸的國家安全、在香港進行政治滲透或破壞香港的發展前景。
自2020年以來,英國、美國、加拿大及澳大利亞政府已陸續讓非尋求庇護的香港居民,新增取得公民身份的途徑,香港未來移民數量將增加。
對外貿易方面,2022年香港主要輸出項目為原料及半製成品(48.8%)、資本財(35.2%)、消費財(14.1%)、食品(1.0%)等;主要輸入項目為原料及半製成品(47.1%)、資本財(31.2%)、消費財(16.6%)、食品(3.2%)等。
2021年香港主要出口目的地國家為中國大陸(59.5%)、美國(6.3%)、日本(2.7%)及印度(2.4%)等;主要進口來源國家為中國大陸(45.9%)、中華民國(10.3%)、韓國(7.8%)及新加坡(5.1%)等。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2022年我國對香港出口64,782.82百萬美元、進口1,499.04百萬美元,貿易順差為63,283.78百萬美元;2023年1-7月我國對香港出口32,415.14百萬美元、進口904.39百萬美元,貿易順差為31,510.75百萬美元。
進出口貨物結構方面,2022年我國對香港出口主要產品為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84.91%)、機器及機械用具及其零件(5.25%)及光學、照相、精密、內科或外科儀器及器具(2.75%)等;自香港進口主要產品為天然珍珠或養珠、寶石或次寶石、貴金屬(71.97%)、關稅配額貨品(5.61%)、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4.39%)等。

五、外部評等及排名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標準普爾(S&P)、穆迪(Moody’s)目前核予香港主權信用評等分別為AA-、AA+、Aa3;未來展望均為穩定(Stable)。
依據COFACE經濟研究評比,香港景氣指標為A1,國家風險評估等級為A3,屬尚可接受風險(Quite acceptable Risk)。依據Euler Hermes經濟研究分析,香港國家評等為BB2,中期評等為BB(中度風險)、短期評等為2(中度風險Medium)。
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全球競爭力4.0報告」指出,香港競爭力在全球141個參評經濟體中排第3名,較上年之排名第7名進步4名。另依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之「2022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22)」報告,香港在180個國家或地區中排第12名,與上一年度排名相同。另依世界銀行2020年經商容易度排名,香港在190個經濟體中排第3名,較上年度第4名、進步1名。

六、綜合評述
香港為開放型經濟體及全球金融中心,於1997年7月成為中國大陸特別行政區,李家超於2022年7月就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6任行政長官,其政策重點為促進該地區疫後的金融復甦和加強國家安全。政府2023-27年經濟政策包括逐步擴大與上海和深圳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計畫及進一步鼓勵大灣區(GBA)投資。
預期2023年香港隨著經濟與邊境重新開放、旅遊業復甦及經濟活動恢復正常,有助提升香港需求並增加支出,經濟將恢復成長。雖私人住宅租金下降,惟2023年下半年,入境旅遊業開始復甦,刺激相關消費,加上經濟恢復成長,將帶動通膨溫和增加;因削減新冠疫情相關支出,致財政赤字縮小。
預測2023年香港實質GDP為3.50%,平均通貨膨脹率為1.90%,財政赤字占GDP比率為1.50%,經常帳盈餘占GDP比率為9.10%;外匯存底為4,036.60億美元,外債總額為8,613.75億美元,債負比率為13.10%,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7.50個月。綜合而言,雖預測香港近期外債高於外匯存底,惟其整體外部流動能力尚可。


參考資料: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濟部投資業務處、EIU、IHS、World Bank、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世界經濟論壇、Fitch、Standard & Poor’s、Moody’s、COFACE、Euler Hermes等。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