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香港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位於中國大陸之東南海岸,鄰廣東省,由262個大小島嶼及廣東珠江口以東的地區組成。 ●面積:1,108平方公里。 ●人口:7,288,167人(2023 est.)。 ●語言:廣東語、英語、國語(普通話)。 ●宗教:無顯著宗教。 ●幣制:港幣。 ●匯率:1US$ = 7.81港幣(2022年年底)。 ●政治制度:依據香港《基本法》體制下實行「一國兩制」政策。 ●主要輸出項目(2022年):原料及半製成品(48.8%)、資本財(35.2%)、消費財(14.1%)、食品(1.0%)等。 ●主要輸入項目(2022年):原料及半製成品(47.1%)、資本財(31.2%)、消費財(16.6%)、食品(3.2%)等。 ●主要出口國家(2021年):中國大陸(59.5%)、美國(6.3%)、日本(2.7%)及印度(2.4%)等。 ●主要進口國家(2021年):中國大陸(45.9%)、中華民國(10.3%)、韓國(7.8%)及新加坡(5.1%)等。 ●我對香港輸出(2022年):64,782.82百萬美元。 ●我自香港輸入(2022年): 1,499.04百萬美元。 註: 1. 地理位置、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2. 人口數、面積資料取自CIA網站。 3. 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等資料取自EIU資料。 4. 輸出入貿易額取自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網站。

相關網站

回到首頁亞洲香港綜合評論香港政經概況
:::

香港政經概況

編輯: 張峰斌

2021/03/12列印

一、政治概況
1997年7月1日香港經歷憲制轉變,成為中國大陸特別行政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以下簡稱基本法)闡明中國大陸對香港基本方針政策,規範香港特別行政區至2047年管理方法,除防務和外交事務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保有高度自治(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司法權和終審權。
依據基本法(Basic Law),香港設立行政長官(Chief Executive,或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職務,負責執行基本法、簽署立法會通過之法案和財政預算案、公佈法律、決定政府政策和發布行政命令等。2017年3月2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特首選舉,曾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當選為港府第一名女性特首,2017年7月1日就任,任期5年;下屆選舉將於2022年舉行。
第六屆立法會選舉於2016年9月4日舉行,選出70席議員,包括35席地方選區直選議員,30席原有功能團體議員,及民選區議會提名、地方選區直選之5席區議會功能界別議員,任期4年。2020年7月31日,特首林鄭月娥以COVID-19疫情變得嚴峻為由,宣布引用緊急法,將9月6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延後一年至2021年9月5日。
在大多數人口接種COVID-19疫苗之前,香港將繼續僅對公眾活動施加適度的限制,預計接種疫苗最早將在2021年下半年進行。 在短期內,經濟政策將優先考慮支持民間部門、類似於2020年的財政刺激措施將於2021年公布,以分發和減稅的形式針對低收入家庭。此外,還將提供營業稅和費用減免以及貸款擔保,惟將主要限於旅遊業。
2020年7月生效的國家安全法,再加上新的執法策略,雖能減少大規模和破壞性抗議再次發生的機會,惟將以原有的公民自由為代價,香港政治環境將相對穩定,預計不會回到2019年下半年出現的社會動盪。
二、經濟概況及展望
香港面積狹小,自然資源極為有限,幾乎所有產品之原料皆仰賴進口,包括民生物品、食品、工業原料、機器、燃料、飲用水及電等均依賴外地輸入和供給,惟香港漁業資源豐富,為本地市場提供穩定的魚貨供應,此外,與捕撈漁業相關的附屬行業,例如魚類批銷及零售、燃料及漁具供應和製冰等,亦提供一定的就業機會。
香港經濟建基於企業經營自由、貿易自由、市場自由及對外開放;香港政府不設貿易限制,貨品進出口零關稅、無配額,對國內、外企業一視同仁;對對外投資及外來投資均無特別限制;不設外匯管制;企業或個別行業的擁有權無國籍限制。
預估香港2020年產業結構,農業、工業及服務業產值占GDP比重分別為0.1%、6.7%、93.3%;平均每人GDP為46,430美元。另依CIA資料,預估2021年7月人口數為726萬3,234人。
(一)、總體經濟
香港經濟易受外部環境波動的影響,隨全球經濟同步放緩,香港經濟在2019年上半年延續由2018年下半年放緩趨勢,僅保持溫和成長,2019下半年社會事件衝擊經濟,加上美中貿易戰繼續升溫,出口在2019年衰退等因素影響,2019年實質GDP由2018年之成長2.8%轉為衰退1.2%;2020年香港經濟主要受到COVID-19大流行的嚴重衝擊,同時亦受美中貿易關係及政府處理社會事件作法影響,因此預期2020年實質GDP將大幅衰退6.1%。
展望未來,香港經濟將由2019-2020年的連續衰退中復甦,惟COVID-19造成國內消費和遊客支出大幅下降。高失業率,緩慢的薪資成長和家庭之間的不確定性增加,以及限制零售商業活動將致2021年私人消費僅部分恢復,商業投資也將受到影響,預估2021年及2022年實質GDP成長率將分別3.1%及3.8%。
(二)、通貨膨脹
2019年消費物價上升,主要是由於因非洲豬瘟,中國大陸活豬供應減少,豬肉價格大幅上升所致,香港2019年CPI年增率由2018年2.4%增至2.9%;2020年由於進口價格壓力穩定、住宅租金漲勢放緩、經濟衰退及薪資成長放緩,加上豬肉價格將因大陸活豬供應增加而緩解,2020年CPI年增率降至0.3%。
展望未來,國內消費者需求和住宅租金的成長將疲軟,惟全球石油價格上漲將為通貨膨脹提供支撐,預估2021年及2022年CPI年增率將分別為0.9%及2.1%。
(三)、財政情況
自2005年以來,香港政府審慎財政政策、靈活性運用重大開支、穩健經濟成長下,維持財政盈餘,2018年財政盈餘占GDP比率為2.4%;2019年受經濟衰退及政府財政收入減少與支出增加影響,財政由盈餘轉為虧損,2019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為0.4%;2020年受經濟持續衰退及COVID-19大流行影響致財政支出大幅增加與財政收入減少,2020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大幅增至8.7%。
展望未來,隨經濟復甦,政府財政收支狀況將逐漸改善,預估2021年及2022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分別為3.3%及0.1%。
(四)、就業情況
2019年受經濟衰退、社會動盪及香港法定最低工資由2019年5月1日起調升影響,2019年全年失業率升至由2019年之2.8%升至3.0%;2020年受COVID-19大流行衝擊就業,2020年全年失業率再升至5.9%。
展望未來,隨經濟復甦,就業情況將逐漸改善,預估2021年及2022年失業率分別為5.3%及4.3%。
(五)、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2019年雖出口由2018年5,681億美元降至5,478億美元,惟進口降幅大於出口降幅,貿易逆差由2018年323億美元降至161億美元,2019年貿易帳改善致2019年經常帳盈餘由2018年135億美元增至218億美元,2018年及2019年經常帳盈餘占GDP比率分別為3.7%及6.0%;受COVID-19大流行及美中貿易戰影響,2020年香港之進口與出口值均衰退,因進口減幅大於出口減幅,2020年貿易逆差再降至94億美元,雖所得帳增加,惟不足以抵銷服務帳減少致經常帳盈餘降至184億美元,經常帳盈餘占GDP比率為5.3%。
展望未來,隨經濟復甦將致進口增幅高於出口增幅,經常帳將維持盈餘,預估2021年及2022年貿易逆差分別為200億美元、236億美元;經常帳盈餘分別為81億美元及105億美元;經常帳盈餘占GDP比率分別為2.2%及2.6%。
(六)、匯率
港幣目前採取釘住美元「聯繫匯率制度(Linked Exchange Rate System)」,在規範化的貨幣發行制度下,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簡稱HKMA)執行匯率政策,匯率維持在7.75~7.85港幣兌1美元區間,2018至2020年年底港幣兌美元匯率分別為7.83:1、7.79:1及7.75:1。
未來港幣將與美元保持聯繫,港幣匯率將持續相對穩定,惟香港的政策利率高於美國將吸引大量的資金流入,HKMA將定期干預匯市以抵消港幣升值壓力,有助於增加外匯存底,預估2021年年底及2021年年底之港幣兌美元匯率分別為7.76港幣兌1美元及7.78港幣兌1美元,仍於目標匯價區間。
(七)、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香港經常帳多年來均維持盈餘並擁有大量外匯存底,2019年及2020年分別為4,412.48億美元及4,576.41億美元。外債餘額高於外匯存底,2019年及2020年分別為7,100億美元及6,659億美元,占出口比重分別為82.1%及83.5%;債負比率分別為9.5%及10%,短債占外債比重分別為96.76%及96.79%,短債占外匯存底比重分別為226.16%及249.09%,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8.23個月及9.01個月,整體債務償付能力尚可。
三、對外關係及主要貿易國家占比
根據基本法,香港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以「中國香港」名義,單獨與世界各國、各地區及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及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維持獨立關稅區及自由貿易體制,並在中國大陸同意下,以獨立關稅領域或「中國香港」併入代表團成員之方式參與國際組織活動。
對外關係方面,香港繼續加強與現有貿易夥伴的經濟聯繫,目前已與中國大陸、紐西蘭、歐盟、智利、澳門、東協、喬治亞、澳大利亞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FTA),為香港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提供法律保障和更佳的市場進入條件,亦於2018年完成與馬爾地夫FTA談判,並提出參與RCEP。除FTA外,香港亦與21個經濟體簽署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並分別與巴林、墨西哥、緬甸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完成有關談判;另外,目前分別與伊朗及俄羅斯進行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談判。
對外貿易方面,2019年香港主要出口國為中國大陸(55.4%)、美國(7.7%)、印度(3.0%)及日本(3.0%)等;主要進口國為中國大陸(46.6%)、中華民國(7.5%)、新加坡(6.6%)及韓國(5.7%)等。2019年香港主要出口資本財(39.7%)、原料及半製成品(39.5%)、消費財(18.0%)、食品(1.5%)等;主要進口原料及半製成品(39.6%)、資本財(34.2%)、消費財(19.5%)、食品(4.2%)等。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2020年我國對香港出口489.91億美元,自香港進口12.13億美元,雙邊貿易我國順差477.79億美元。
2020年我國對香港出口主要產品為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78.28%)、機器、機械用具及其零件(5.02%)及光學、天然珍珠或養珠、寶石或次寶石、貴金屬(3.89%)等;2020年我國自香港進口主要產品為天然珍珠或養珠、寶石或次寶石、貴金屬(62.57%)、關稅配額貨品(9.74%)、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8.87%)等。
五、外部評等及排名
目前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及穆迪(Moody’s)分別給予香港AA+及Aa3投資級主權債信評等,評等展望均為穩定。
惠譽(Fitch)於2020年4月20日調降香港長期外幣評等,由AA調降至AA-,未來展望為穩定,主因為2019年香港社會動盪,2020年初COVID-19蔓延,香港政府和社會為遏制病毒傳播、導致經濟活動萎縮及失業率上升,促使政府採行擴張性預算。2019年底暴力的反政府抗議活動,在2020年疫情危機中似暫時消退,但Fitch認為,香港根深蒂固的社會政治分歧仍尚未解決,造成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並增加民眾不滿情緒再度爆發之風險,將可能破壞國際社會對香港治理、體制、政治穩定之看法。
依據COFACE經濟研究評比,香港景氣指標為A1,國家風險評估等級為A4,為可接受風險(Acceptable Risk)經濟體。依據Euler Hermes經濟研究分析,香港國家評等為BB3,中期評等分為BB(中度風險)、短期評等分為3(敏感性風險Sensitive)。
世界經濟論壇Index4.0衡量之「2019全球競爭力報告」資料顯示,香港的競爭力排名在全球141個參評經濟體中排名第3名,較上年排名7名進步4名。依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20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20)」報告,香港在180個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11名,與澳大利亞、加拿大、及英國列同一等級,較上年排名16名進步5名。另依世界銀行公布的「Doing Business 2020」經商環境報告,香港的經商容易度排名(Ease of doing business ranking)在全球190個經濟體排名第3名,較上年之排名4名進步1名。
六、綜合評述
香港為開放型經濟體,具備完善基礎建設、健全銀行體系,為全球金融中心,發揮金融服務之競爭優勢,在一國兩制原則下保有健全機構、司法體系,服務業產值達GDP之93.3%,在完善商業環境下,2020年及2021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分別為3,481億美元、3,669億美元。
香港為對外導向型經濟體,易受外在環境波動影響,經常帳保持穩定順差。香港為面積小、但開放之經濟體,對全球經濟、金融衝擊存在高度敏感性,惟近年工業已全數遷往中國大陸,高房價使一般住戶無法負擔,收入不平等情形加劇,香港整體經濟環境易受中國大陸經濟放緩、美中貿易戰及COVID-19等負面影響,均為香港目前經濟面臨之挑戰。
預測香港2021年實質GDP為3.1%,CPI年增率為0.9%,財政赤字占GDP比率為3.3%,年底港幣匯率為7.76兌1美元,經常帳盈餘為81億美元,債負比率為9.1%,外匯存底約5,053.52億美元,支付進口能力為9.06個月。綜合而言,香港外債結構及償付外債能力尚屬正常,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尚佳。
七、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外交部、經濟部國貿局、CIA、ADB、EIU、IHS、WEF、ITC、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World Bank、IMF、COFACE、Euler Hermes。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