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新加坡
:::

基本國情

+more
● 地理位置: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與馬來西亞、印尼共扼麻六甲海峽及南海,並為印度洋與西南太平洋的交通孔道,為歐、亞、澳海上交通的樞紐。 ● 首都:新加坡。 ● 面積:719.9平方公里。 ● 人口:5,975,383人(2023 est.)。 ● 語言:國語為馬來語,官方語言為英語,華語、馬來語及印度塔米爾語。官方文書以英語為主。 ● 宗教:佛教及道教占43.20%,回教占14%,基督教及天主教占18.8%,印度教占5%,錫克教及其他宗教占0.6%,無宗教信仰者占18.5%。 ● 幣制:新加坡幣。 ● 匯率:1USD=1.32新加坡幣(2023年底)。 ● 政治制度:責任內閣制。 ● 主要輸出項目(2022年):機器及交通設備(51.2%)、礦物燃料(18.9%)、化學產品(11.7%)、電子零組件 (7.9%)等。 ● 主要輸入項目(2022年):機器及交通設備(48.7%)、礦物燃料(22.3%)、製成品(8.1%)、化學產品(8.0%)等。 ● 主要出口國家(2022年):中國大陸(12.5%)、香港(11.3%)、馬來西亞(10.0%)、美國(8.9%)等。 ● 主要進口國家(2022年):中國大陸(13.3%)、馬來西亞(12.5%)、台灣(12.1%)、美國(10.9%)等。 ● 我對該國輸出(2023年):29,738.20百萬美元。 ● 我自該國輸入(2023年): 9,524.47百萬美元。 註: 1. 地理位置、首都、面積、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外交部國家相關資訊。 2. 人口數資料取自CIA資料。 3. 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等資料取自EIU資料。 4. 我國對該國輸出入貿易額取自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網站

回到首頁亞洲新加坡綜合評論新加坡政經概況
:::

新加坡政經概況

編輯: 陳璿恩

2020/05/21列印

一、政治概況
新加坡政體屬責任內閣制,內閣為最高行政機關,總理由總統任命國會多數黨領袖擔任,負實際行政責任;內閣成員由總理自國會議員中遴定後,向總統推薦委派。總統為民選,任期6年可連選連任,名義上總統為全國元首,擁有財政預算、公基金使用及重要政府人事任命等事項之同意權。2017年總統選舉僅前國會議長Halimah Yacob獲候選人資格,於2017年9月14日就任,下屆總統選舉將於2023年9月舉行。
國會採一院制,議席共101席,其中最多3名非選區議員及9名官委議員;民選議員89席,13席係由13個單選區(Single Member Constituency),每區選出1席,公民投票產生,其餘來自16個集選區(Group Representation Constituency),每區選出一組4至6席,公民投票產生,原則上國會每5年改選一次。
1959年新加坡成為英國自治領,議員全面改為民選,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以下簡稱PAP)於該年選舉中獲多數席次,成為執政黨迄今,1965年8月脫離馬來西亞獨立以來,均呈一黨獨大局面,主要反對黨為工人黨(Workers Party)、國家團結黨(National Solidarity Party)、新加坡民主黨(Singapore Democratic Party,簡稱SDP)及改革黨(Reform Party)。
鑒於2011年國會選舉PAP得票率降至60.1%,政府調整移民政策,並對雇用外籍員工增加限制、提高社會福利支出等,2015年9月國會選舉中,PAP在89席國會席次中獲83席,得票率升至69.9%,穩固其執政地位,並由李顯龍續任總理。
前PAP陳木清(Tan Cheng Bock) 於2019年4月脫黨成立新加坡進步黨(Progress Singapore Party,簡稱PSP),為數十年來PAP首次分裂,2019年7月SDP原擬邀集PSP等反對黨共組聯盟,且民眾存在民生費用上漲、貧富差距及移民之不滿情緒,有助反對黨勢力,但因反對黨間存在不同意識形態,最終仍難以結盟以抗衡PAP。
2020年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 影響,原定2020年舉行國會選舉將予延遲,2020年3月選區檢討委員會(Electoral Boundaries Review Committee)公佈國會選區規劃,下一屆民選議員席次增至93席,並根據憲法須於2021年4月前舉行國會選舉。預估在PAP技術專家治國下,將持續獲得公眾支持,未來政局穩定。
二、經濟概況及展望
新加坡位處於馬來半島最南端,與馬來西亞、印尼共扼麻六甲海峽及南海,並為印度洋與西南太平洋的交通孔道,為歐、亞、澳海上交通的樞紐。新加坡為一小島國家,本身不具任何天然資源,而作為國際性金融中心,其政治穩定、和諧勞資關係、完善基礎設施和高效率服務水準、完善的吸引外資及獎勵制度、人民教育水準高、員工素質優秀等,皆為吸引外資投入誘因,製造、建築、批發零售貿易、金融保險服務、商業服務業為產值最高之產業。
2019年新加坡國內生產毛額為3,721億美元, 2019年工業及服務業產值占GDP比例約為26.3%、73.7%。CIA預估2020年7月人口總數約為620萬9,660人。
(一)、總體經濟
新加坡擁有開放且、廉潔度高(貪腐程度低)之政經環境、物價穩定、低失業率,平均每人GDP高於多數已開發國家,屬於高度發展之自由市場經濟。
自全球金融危機後,新加坡出口需求疲軟,經濟轉呈現結構性成長放緩,2017年隨著全球經濟強勁成長,新加坡實質GDP成長率為4.3%。2018年製造與服務業成長放緩及國內需求減弱,2018年實質GDP成長率降至3.4%。2019年經濟受全球電子業週期性下降、全球需求疲軟及美中貿易爭端等負面因素,惟國內需求穩健、政府採取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部分抵銷出口放緩影響, 2019年實質GDP成長率為0.7%。
2020年續受中美貿易戰與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等影響,出口表現(主要為電子和機械領域)將受限,惟製藥、金融服務業及煉油與海洋工程業表現良好,對經濟形成緩衝作用,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及出口疲軟,對製造業、建築業及服務業造成負面影響,政府持續擴大財政支出,以因應經濟負面衝擊,預估2020年實質GDP成長率為-6%。
(二)、通貨膨脹
2018年主要受住宿及交通運輸(公車與火車)成本下降影響,通貨膨脹率自上年0.6%降至0.4%。2019年房價與公用事業價格微幅下降,惟油價上揚及、公共交通費用提高,2019年通貨膨脹率升至0.6%。預計2020年、2021年食品與服務價格將上升,對消費物價形成上漲壓力,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以下簡稱MAS)放寬貨幣政策,擴大並削弱匯率政策區間,以維持核心通貨膨脹溫和,另2020年國際油價下跌抑制物價,預估 2020年、2021年通貨膨脹率分別為0.4%、1%。
(三)、財政情況
新加坡財政預算著眼於長期戰略規劃,累積龐大財政儲備(Fiscal Reserves),為反循環政策(Countercyclical Policy)提供財政緩衝,以因應經濟危機。
2018年主要受法定委員會會費(Statutory Boards’ Contributions),公司所得稅、印花稅等稅收增加,財政盈餘占GDP比重為0.4%。2019年個人、公司所得稅與法定委員會會費等較上年提升,惟醫療保健、環境及經濟發展支出增加,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0.1%。預估2020年政府維持擴張性財政政策,以抵銷新冠肺炎疫情負面影響, 2020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7.5%。
(四)、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2018年國際石油價格上漲、石油產品出口量下降,惟商品進出口皆穩健成長,2018年貿易順差升至1,040億美元,另服務帳收支由赤字收窄,經常帳順差升至641億美元,占GDP比重為17.2%。2019年全球電子業景氣低迷及石油與其他商品進口萎縮,致商品進出口皆下降,2019年貿易順差降至980億美元;經常帳順差降至631億美元,占GDP比重為17%。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供應鏈斷鏈與出口疲軟,惟2019年11月新加坡批准與歐盟之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以下簡稱CPTPP)將對新加坡對外部門產生正面影響,預估2020年、2021年貿易順差分別為985億美元、950億美元;2020年、2021年經常帳順差分別為634億美元、671億美元,占GDP比重分別為19.1%與18.6%。
(五)、匯率
新加坡自1981年實行管理浮動匯率制度,與貿易加權一籃子通貨掛鉤,主要目標為促進價格穩定、經濟成長,貨幣政策目標鎖定名目有效匯率(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以下簡稱NEER),考量預期通貨膨脹,對NEER貿易加權一籃子通貨進行升貶值。MAS貨幣政策走向將影響與美元之走勢,亦反映一籃子通貨中非美元要素變化。
2017年、2018年底匯率分別為1.337新加坡幣(SGD)兌1美元與1.365新加坡幣兌1美元;2019年4月MAS採取NEER逐步升值政策,年底匯率升至1.347新加坡幣兌1美元。2020年避險資金流入美元,且4月MAS決定維持NEER零升值幅度為目標,估計2020年底匯率貶至1.457新加坡幣兌1美元。未來MAS將維持NEER溫和升值,新加坡元兌美元亦將升值,預估2021年底匯率為1.423新加坡幣兌1美元。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2018年、2019年外債總額分別為6,287億美元及6,035億美元;外債總額占GDP比重分別為168.5%及162.2%;外債總額占出口比重分別為81%及79.2%。2018年、2019年外匯存底餘額分別為2,874.66億美元及2,792.4億美元;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分別為6.3個月及6.27個月。
預估2020年外債總額升至6,052億美元,外債總額占GDP比重為182.3%,外債總額占出口比重100.1%。預估2020年外匯存底餘額2737.1億美元,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6.3個月。
三、對外關係及主要貿易國家占比
新加坡活躍於國際社會、熱衷參與多邊組織、積極推動簽署雙邊與多邊貿易協定,並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強調以國際法解決國際爭端。
新加坡為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及世界貿易組織、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等組織成員之一,亦為五國聯合國防協定(Five Power Defence Arrangements, FPDA)、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簽署國之一,且長期與英國、美國、中國大陸等國維持密切關係,持續保持與中美兩國之良好三角關係;惟與馬來西亞及印尼關係分別因供水問題及跨境環境污染而有衝突。
對外貿易方面,2018年新加坡主要出口目的地國家及地區為中國大陸(12.3%)、香港(11.8%)、馬來西亞(10.9%)及美國(7.8%)等;主要進口來源國家為中國大陸(13.4%)、馬來西亞(11.6%)、美國 (11.4%)及台灣(8.5%)等。
2019年主要輸出項目為機器及交通設備(47.5%)、礦物燃料(18.6%)、化學產品(14.3%)、電子零組件(11.5%)等;主要輸入項目為機器及交通設備(46.3%)、礦物燃料(23.8%)、化學產品(8.1%)、製成品(8%)等。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與我國貿易方面,2019年我國對新加坡出口181.87億美元,進口79.24億美元,貿易順差為102.64億美元。2020年1-4月對新加坡出口59.71億美元,自新加坡進口30.52億美元。對新加坡進出口貨物結構方面,2019年我國對新加坡出口以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 (69.36%)、機器及機械用具及其零件(11.69%)、礦物燃料(9.46%)為主;進口以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 (44.84%)、機器及機械用具及其零件(27.87%)、光學儀器及其零件(7.37%)為主。
五、外部評等及排名
目前國際三大信評機構中,惠譽(Fitch)、標準普爾(S&P)及穆迪(Moody’s)分別核予新加坡AAA、AAA及Aaa主權債信評等,未來展望皆為穩定。依據COFACE經濟研究評比,新加坡景氣指標為A1,國家風險等級為A2,屬低風險(Low risk)。依據Euler Hermes經濟研究分析,新加坡國家評等為AA2,中期評等分為AA,屬風險最低國家,短期評等為2,屬中等風險(Medium)。
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最新「2019全球競爭力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4.0報告」資料,新加坡競爭力排名在全球141個參評經濟體中排名第1名,較前一年度2名,進步1名。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9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9)」報告,新加坡在180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4名,和瑞典、瑞士列同一等級,排名較前一年度第3名,退步1名。世界銀行公布「Doing Business 2020」經商環境報告,新加坡經商容易度排名(Ease of Doing Business Ranking)在全球190個經濟體排名第2名,與上年度排名相同。
六、綜合評述
新加坡政治連續性,技術專家治國政策,使其迅速成為世界最繁榮經濟體之一,擁有非價格競爭力、高附加價值產業(新技術、金融、化工、藥品)、交通樞紐、完善稅收制度、良好商業環境等優勢,惟高度依賴外部需求,未來經濟將受去全球化浪潮(Deglobalization)、貿易政策不確定性與全球經濟停滯等因素影響。
國際金融業務銀行蓬勃發展,使新加坡擁有龐大短期外債,而嚴謹銀行監理機制將可減輕銀行短期債務風險。2018年、2019年新加坡外債分別為6,287億美元、6,035億美元;外債占GDP比重分別為168.5%、162.2%;外債占出口比率分別為81%、79.2%;債負比率分別為7.8%、7.9%,短期外債占外債比重分別為80.41%、80%;短期外債占外匯存底比重分別為420.8%、446.35%。2020年外債估計為6,052億美元,外債占GDP比重為182.3%。2018年財政盈餘占GDP比重為0.4%;2019年、2020年將轉呈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分別為0.1%、7.5%。
新加坡近年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製造業、建築業及服務業首當其衝,政府推出政策刺激方案,以緩解經濟下行風險。2018年~2020年實質GDP成長率分別為3.4%、0.7%、-6%。2018年~2020年經常帳順差占GDP比重分別為17.2%、17%、19.1%。
面對全球格局重塑、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科技迅速發展、人口老化、經濟轉型等問題,政府將以更開放、多元化及堅韌方式邁向未來,積極調整經濟結構,以減少對外國勞動力依賴;在先進製造、製藥及醫療技術生產方面吸引大量投資,繼續鞏固其東南亞金融及技術中心領先地位。
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外交部、經濟部國貿局、經濟部投資業務處、CIA、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World Bank、EIU、Global Insight、FITCH、Moody’s、Standard & Poor's、COFACE、Euler Hermes、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等。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