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馬來西亞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位於亞洲大陸最南端之馬來半島(西馬)以及婆羅洲北部(東馬之沙巴及砂拉越)。 ●首都:吉隆坡。 ●面積:330,257平方公里。 ●人口:34,219,975人(2023 est.)。 ●語言:馬來語為國語,英語及華語使用普遍。 ●宗教:伊斯蘭教為法律明定國教。 ●幣制:Ringgit (令吉)。 ●匯率:US$1= 4.59令吉(2023年底)。 ●政治制度:為君主立憲國家,採責任內閣制之聯邦。 ●主要輸出項目(2021年):機械和運輸設備(42.0%)、礦物燃料(12.4%)、製成品(10.3%)、化學製品(8.7%)等。 ●主要輸入項目(2021年):機械和運輸設備(42.2%)、礦物燃料(11.3%)、化學製品(12.5%)、製成品(10.8%)等。 ●主要出口國家(2021年):中國大陸(15.5%)、新加坡(14.0%)、美國(11.5%)、日本(6.1%)、泰國(5.4%)等。 ●主要進口國家(2021年):中國大陸(23.3%)、新加坡(9.5%)、美國(7.6%)、台灣(7.6%)、泰國(6.0%)等。 ●我對該國輸出(2023年):15,166.07百萬美元。 ●我自該國輸入(2023年): 9,685.59百萬美元。 註: 1. 地理位置、首都、面積、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外交部國家相關資訊。 2. 人口數資料取自CIA資料。 3. 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等資料取自EIU資料。 4. 我國對該國輸出入貿易額取自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回到首頁亞洲馬來西亞綜合評論馬來西亞政經概況
:::

馬來西亞政經概況

編輯: 張珮瑩

2020/01/02列印

一、政治現況
馬來西亞為君主立憲,由13個州組成聯邦共和國,其中11個州在馬來半島、另2州為東部婆羅洲島(Borneo)之沙巴州、砂勞越州。最高元首為虛位領袖,5年改選1次,不得連任,由柔佛等9個州之蘇丹共同推選(馬六甲、檳城、沙巴及砂勞越4州無蘇丹),目前最高元首為彭亨州Sultan Tengku Abdullah Ahmad Shad(蘇丹阿都拉) ,於2019年1月31日宣誓就任。
二院制國會,為參議院(Senate,上議院)、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下議院)。參議院議員70席,由13個州議會各選出2席,餘由首相提名,呈送最高元首委任,任期3年,以2任為限;眾議院議員任期屬內閣制,任期原則5年,共222席,由人民普選產生,連選得連任,享有立法及預算審核權。
2015年9月人民公正黨(People’s Justice Party,簡稱PKR)、民主行動黨、國家誠信黨及土著團結黨等4黨共組「希望聯盟」(Pakatan Harapan,簡稱PH)。2018年5月9日馬來西亞第14屆全國選舉,在野黨「希望聯盟(PH)」一舉推翻執政61年的「國民陣線(Barisan Nasional,簡稱BN)」政府,獲得執政權,實現馬來西亞獨立以來第一次政黨輪替。目前最大反對黨為國民陣線(BN)中之「巫統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簡稱UMNO) 」,另伊斯蘭黨亦為主要反對黨。
馬來西亞為責任內閣制之聯邦,全國最高行政首長為首相,2018年5月9日第14屆國會大選後,內閣由24個部會暨首相署所組成,曾於1981年~2003年擔任22年首相之Tun Dr Mahathir Mohamad (敦馬哈迪)再度擔任首相。
敦馬哈迪2018年5月再任首相,擬重振其於第一任首相任期倡導之「東望(Look East)」政策,加深與日本、韓國聯繫,期降低中國大陸在馬來西亞日益增長影響力,2018年8月先暫停中國大陸一帶一路倡議之東海岸鐵路計畫(East Coast Rail Link,簡稱東鐵計畫ECRL)、沙巴天然氣管道等總金額約220億美元方案。嗣經與中國大陸數月協商後,考量環境因素、調整路線,2019年4月達成協議,重啟興建東鐵計畫(ECRL),全程由688公里、縮短為640公里,每公里造價由原9,800萬馬幣、降至6,800萬馬幣,預計於2026年12月竣工。
2018年5全國大選時,年逾92歲敦馬哈迪表示擬擔任首相1~2年、續將首相職務交由希望聯盟(PH)結盟中人民公正黨(PKR)主席安華(Anwar Ibrahim)接任,惟對權力移交的時間和方式未臻明確;2019年7月民調顯示,敦馬哈迪首相獲62%支持度,為10個月以來新高,民眾對敦馬哈迪首相的支持、從而延遲要求換任首相承諾之履行。
「希望聯盟(PH)」2018年5選舉承諾擬執行反貪腐方案、降低人民生活支出等,執政後推出銷售和服務稅(Sales and Services Tax ,簡稱SST)改革、部分燃料採行補貼機制、提高最低工資等政策作業。執政「希望聯盟(PH)」對農村選民之承諾亦已部份達成,持續維護原住族群(原住馬來人、其他原住族群等)平權政策,增強農村選民對執政團隊之支持,農村選民已成為「希望聯盟(PH)」重要支持基礎。
「希望聯盟(PH)」及東部沙巴州Warisan Sabah等盟友,在眾議院約139席之過半數席次,使法案能夠順利通過,但在絕對多數之提案(例如修改憲法等)尚需部份反對黨的支持始能達成。政府為控制公共債務支出,對於前朝政府基礎建設方案之執行,規劃採取消、或重新談判方式,以達節省成本之效。
政府將於2020年第2季推出「馬來西亞@就業」計畫(Malaysia@Work),擬創造國內就業機會,以有助於提高購買力。預估「希望聯盟(PH)」將可順利完成本屆5年任期;然而,「希望聯盟(PH)」能否於2023年5月下屆大選再獲選民支持,擬視執政之經濟、反貪腐等成效。

二、經濟現況與展望
馬來西亞為多元種族國家,2018年7月人口數約3,180萬9,660人,主要族群包括馬來人(含各族原住民)、華人及印度人等。
境內天然資源豐富,盛產棕櫚油、橡膠、木材,是全球重要棕櫚油生產地,亦擁有石油、天然氣、錫、銅、鐵、鋁等礦產資源。
東協為馬來西亞觀光客來源國家(約占75%),2018年東協出境觀光客減少1.3%,致2018年入境觀光客僅2,583萬人次,較2017年減少0.46%。預估2019年產業結構,農業、工業及服務業占GDP產值分別為7.4%、36.7%、55.9%,平均每人GDP 為11,510美元。
(一)、總體經濟
2017 年受全球經濟逐漸復甦激勵,加以油價回溫、原油出口反彈,製造業及原油出口提升、內需穩定成長帶動經濟復甦,實質GDP經濟成長率5.7%,為近年最高。
2018年經濟基本面依然強勁,有效緩衝對經濟之潛在衝擊,內需續為主要成長動力來源,政治不明朗因素已於同年5月全國選舉新政府執政出現新氣象,因農業與礦業衰退、及公共領域投資萎縮5.2%,致實質GDP經濟成長率4.7%,較前(2017)年5.7%遜色。
2019年穩健的民間消費,先前的石油與天然氣供應中斷問題已獲解決、邊佳蘭煉油及石化綜合發展計畫(RAPID)新產出設施啟用等,支持經濟成長,然因對外貿易、工業生產及製造業銷售成長均呈放緩,估計2019年經濟成長率為4.5%。
展望2020年,馬來西亞已由美中貿易移轉中受惠,雖外部不利因素減弱,然在長期貿易緊張局勢及全球經濟成長疲弱情形下,2020年上半年馬來西亞最大出口項目電子、電氣產品需求下降,預計經濟將以適中穩定速率成長,預測經濟成長率為4.4%。
(二)、通貨膨脹
2017年食品、燃料成本上漲,推動消費者物價漲幅,通貨膨脹年增率平均由上(2016)年之2.1%、升至3.80%;2017年年底馬幣令吉(Ringgit)兌美元匯率升值,有助抵銷2018年全球物價與工業原料價格回升對物價造成壓力,敦馬哈迪政府2018年6月1日起調降消費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簡稱GST),自原先6%、調降至0%,並自同年9月1日起,重新實施銷售與服務稅(SST)、取代消費稅,銷售與服務稅(SST)中商品徵收10%稅率,服務稅為6%,重啟汽油補貼機制、有利提升民間消費,亦壓抑通貨膨脹率,燃油價格維持不變、交通費漲幅顯著減緩,2018年通貨膨脹年增率平均為1.0%。
2019年初全球油價降低,交通燃油下跌,財政部宣布自2019年1月5日起恢復燃油每周零售價格浮動調整機制(New Weekly Fuel Float Pricing System) ,按國際油價走勢制定每週燃油零售價格,民眾及企業可更快速從國際原油價格走低的趨勢中受惠,1月、2月連續2個月出現通貨緊縮,通貨膨脹分別下跌0.7%、0.4%;3月份起因交通運輸費跌幅收窄,加上燃料和食品價格成長,消費者物價指數轉呈正值,5月7日中央銀行(the Bank Negara Malaysia,簡稱BNM)調降隔夜拆款利率1碼至3%(利率上、下限分別為3.25%及2.75%),通貨膨脹率在2019年下半年上升,但仍保持微弱水準,估計2019年通貨膨脹年增率平均為0.8%。
展望2020年,在全球工業原材料價格上漲情形下,推升生產者價格上漲,預測2020年通貨膨脹年增率平均為1.5%。
(三)、財政情況
2018年敦馬哈迪執政後,以銷售和服務稅(SST)取代商品和服務稅(GST),財政收入降低,影響財政整頓,政府採取徵收糖稅(Suger Tax)和提高印花稅(Stamp Duty)等彌補稅收短少,2018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由2017年2.9%、增加為3.7%,2019年加計國營馬來西亞國家石油(Petroliam Nasional Berhad)股利收入後,估計2019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3.5%。
希望聯盟(PH)持續為低收入家庭提供財政支持政策,使政府預算維持為財政赤字,未來在政治壓力、經濟成長不利等因素均可能促使政府增加支出。
政府自2018年5月上任以來持續就前政府簽署的基礎建設合約與對手國進行重新談判,2019年4月與中國大陸重啟東鐵計畫(ECRL)、2019年10月柔佛州(Johor)連結鐵路方案條款與新加坡談判成功等,馬來西亞曾威脅擬取消的基礎建設計畫,在確保更佳財務條件下,為節省政府公共建設支出,嗣後均同意恢復;政府持續公共建設支出,預估2020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3.4%。
(四)、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馬來西亞商品貿易順差,雖勞務帳、所得帳均呈逆差,經常帳仍維持盈餘。2017年~2018年電子與電機產品等需求強勁帶動,貿易帳順差餘額分別為273億美元、296億美元,經常帳順差占GDP比重分別為2.8%、2.1%。
2019年主要貿易夥伴中國大陸及美國需求放緩,棕櫚油出口的主要進口國印度和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減速,占馬來西亞總出口約20%的碳氫化合物價格變動,然部份新興市場、特別是東協國家需求穩健,有助緩解利空,2019年馬來西亞出口、進口減緩,估計貿易帳順差餘額擴大為311億美元,經常帳順差占GDP比重3.1%。
展望2020年,預期部分原因為消費者新購電子設備浪潮推動,全球消費電子產品需求預計回升,於下半年將有助於出口,預估2020年貿易帳盈餘296億美元,因進口增加、貿易帳順差低於上年,外國公司匯回利潤、所得帳持續出現赤字,預計經常帳盈餘占GDP比重降至2.7%。
(五)、匯率
2016年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迷,衝擊馬來西亞等石油出口國家,2016年馬幣令吉(Ringgit)兌美元貶值,中央銀行(BNM)於2016年12月5日宣布,出口商僅能保留出口所得25%以外幣方式持有,餘75%出口所得、須兌換成馬幣令吉(Ringgit),以緩衝外匯準備、紓緩資金外流壓力,2017年底馬幣令吉(Ringgit)兌美元匯率由2016年底之Ringgit 4.49: US$1 升值為Ringgit 4.06: US$1。
2018年5月中央銀行(BNM)調降隔夜拆款利率,資金流動條件改善,出口所得外匯措施自8月20日放寬為出口商可保留未來6個月出口必需的外幣;受到經濟疲弱及國際原油價格下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Board of Governors)升息措施等影響,2018年以來馬幣令吉(Ringgit)居於弱勢,2018年底匯率為Ringgit 4.14: US$1。
2019年4月5日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與菲律賓4國中央銀行簽署計3份「本國貨幣結算架構(Local Currency Settlement Framework)意向書(Letters of Intent,簡稱LOI) 」,分別為菲律賓央行與印尼央行簽署之LOI、菲律賓央行與馬來西亞央行簽署之LOI、及菲律賓央行與泰國央行簽署之LOI,推廣以本國貨幣作為雙邊貿易結算,使貿易商在貨幣結算上更具效率,減少貿易交易成本及外匯兌換風險,使新興經濟體減少曝露於波動的全球市場、及穩定貨幣匯率走勢,2019年底匯率為Ringgit 4.17: US$1。預測2020年底匯率為Ringgit 4.06: US$1。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2017年與2018年馬來西亞外債餘額分別為2,179億美元及2,235億美元,占GDP比率分別為68.3%及62.3%,外債占出口比率分別為91.6%及85.5%。估計2019與2020年外債餘額分別為2,013億美元及2,041億美元,占GDP比率分別為54.7%及52.3%,外債占出口比率分別為77.9%及76.9%。
2017年~2020年外匯存底分別為1,008.78億美元、998.5億美元、1,022.11億美元及1,112.44億美元,外債總額均高於外匯存底。
2018年~2020年債負比率分別為4.1%、5.1%、5.1%,短債占外債比重分別為43.3%、41.54%、及41.95%,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分別為5.41個月、5.73個月及6.05個月,呈遞升趨勢,整體而言,馬來西亞外債償付能力尚可。

三、對外關係及主要貿易國家占比
馬來西亞提倡「全球中庸運動」,標榜其為中庸、包容、進步之伊斯蘭國家。馬來西亞外交之基調為強化東協及區域國家關係,促進區域穩定和平,爭取東協、不結盟國家及伊斯蘭議會組織之領導角色。
馬來西亞與全球各國友好,護照通行於各國,2018年排名為全球第11名最強勢之護照,獲169個國家免簽證待遇。
自2018年10月,馬來西亞擴建南部柔佛州新山(Johor Bahru)港口,新加坡表示已侵入其領海,向馬來西亞表達強烈抗議,南海長期存在的領土爭端,馬來西亞可能尋求外交途徑解決。
對外貿易方面,2018年馬來西亞主要出口目的地國家或地區為新加坡(13.9%)、中國大陸(13.9%)、美國(9.1%)、香港(7.5%)、泰國(5.4%)等;主要進口來源國家為中國大陸(20.0%)、新加坡(11.7%)、美國(7.4%)、日本(7.3%)及泰國(6.0%)等。
2018年馬來西亞主要輸出項目為機械和運輸設備(44.0%)、礦物燃料(15.6%)、製成品(9.2%)、化學製品(8.5%)等;主要輸入項目為機械和運輸設備(43.4%)、礦物燃料(14.4%)、製成品(11.7%)、化學製品(10.8%)等。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2018年我國對馬來西亞出口106億239.55萬美元,進口93億488.3萬美元,貿易順差12億9,751.25萬美元。2019年1月~11月對馬來西亞出口86億2,612.22萬美元,自馬來西亞進口94億6,674.77萬美元,貿易逆差8億4,062.54萬美元。
對馬來西亞進出口貨物結構方面,2018年我國出口至馬來西亞主要產品為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60.51%)、鋼鐵(6.43%)、礦物燃料、礦油及其蒸餾產品、含瀝青物質、礦蠟(6.02%)等;自馬來西亞進口主要產品為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39.20%)、礦物燃料、礦油及其蒸餾產品、含瀝青物質、礦蠟(27.83%)、光學、照相、電影、計量、檢查、精密、內科或外科儀器及器具及零、附件品(7.84%)等。

五、外部評等及排名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惠譽(Fitch)、標準普爾(S&P)目前分別核予馬來西亞主權債信評等A3、A-及A-,未來展望均為穩定(Stable)。
依據COFACE經濟研究評比,馬來西亞景氣指標為A3,國家風險評估等級為A3,為尚可接受風險(Quite Acceptable Risk)國家。依據Euler Hermes經濟研究分析,馬來西亞國家評等為BB2,中期評等分為BB、短期評等為2、均屬中等風險(Medium)。
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最新「2019全球競爭力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4.0報告」資料,馬來西亞競爭力排名在全球141個參評經濟體中排名第27名,較上年度排名25名、退步2名。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019年5月公布「2019 世界競爭力報告World Competitiveness Ranking 2019」,馬來西亞在63個參評經濟體排名第22名,與上一年度排名相同。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8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8)」報告,馬來西亞在180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61名,與古巴(Cuba)、羅馬尼亞(Romania)列同一等級,較上年度排名62名、進步1名。世界銀行公布「Doing Business 2020」經商環境報告,馬來西亞經商容易度排名(Ease of Doing Business Ranking)在全球190個經濟體排名第12名,較上年度排名15名、進步3名。

六、綜合評述
馬來西亞境內天然資源豐富,盛產棕櫚油、橡膠、木材,是全球最重要棕櫚油生產地,亦擁有石油、天然氣、錫、銅、鐵、鋁等礦產資源。地處旅遊樞紐,2018年入境觀光客2,583萬人次;估計2019年平均每人GDP 為11,510美元,人均收入高。
2018年~2020年實質GDP成長率為4.7%、4.5%、4.4%。商品貿易順差,雖勞務帳、所得帳均呈逆差,經常帳維持盈餘,2018年~2020年經常帳盈餘占GDP比重為2.1%、3.1%、2.7%。敦馬哈迪政府自2018年5月上任以來持續就前政府簽署的基礎建設合約,為獲更佳財務條件,與對手國進行重新談判,持續財政公共建設支出,2018年~2020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3.7%、3.5%、3.4%。2018年~2020年外債占GDP比重呈遞減趨勢,分別為62.3%、54.7%、52.3%;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呈遞升情形,分別為5.41個月、5.73個月、6.05個月,整體而言,外部流動能力尚可。
馬來西亞經濟基本面強勁、高度多元化的經濟與出口結構、低且穩定的通貨膨脹率、國際收支經常帳盈餘等條件將持續推動經濟成長。



參考資料:外交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外貿協會全球資訊網、CIA、EIU、IMF、Global Insight、World Bank、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世界經濟論壇WEF、Standard & Poor’s、Moody’s、FITCH、IMD、COFACE、Euler Hermes等。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