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新加坡
:::

基本國情

+more
● 地理位置: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與馬來西亞、印尼共扼麻六甲海峽及南海,並為印度洋與西南太平洋的交通孔道,為歐、亞、澳海上交通的樞紐。 ● 首都:新加坡。 ● 面積:719.9平方公里。 ● 人口:5,975,383人(2023 est.)。 ● 語言:國語為馬來語,官方語言為英語,華語、馬來語及印度塔米爾語。官方文書以英語為主。 ● 宗教:佛教及道教占43.20%,回教占14%,基督教及天主教占18.8%,印度教占5%,錫克教及其他宗教占0.6%,無宗教信仰者占18.5%。 ● 幣制:新加坡幣。 ● 匯率:1USD=1.32新加坡幣(2023年底)。 ● 政治制度:責任內閣制。 ● 主要輸出項目(2022年):機器及交通設備(51.2%)、礦物燃料(18.9%)、化學產品(11.7%)、電子零組件 (7.9%)等。 ● 主要輸入項目(2022年):機器及交通設備(48.7%)、礦物燃料(22.3%)、製成品(8.1%)、化學產品(8.0%)等。 ● 主要出口國家(2022年):中國大陸(12.5%)、香港(11.3%)、馬來西亞(10.0%)、美國(8.9%)等。 ● 主要進口國家(2022年):中國大陸(13.3%)、馬來西亞(12.5%)、台灣(12.1%)、美國(10.9%)等。 ● 我對該國輸出(2023年):29,738.20百萬美元。 ● 我自該國輸入(2023年): 9,524.47百萬美元。 註: 1. 地理位置、首都、面積、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外交部國家相關資訊。 2. 人口數資料取自CIA資料。 3. 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等資料取自EIU資料。 4. 我國對該國輸出入貿易額取自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相關網站

回到首頁亞洲新加坡綜合評論新加坡政經概況(新南向國家之一:東協十國)
:::

新加坡政經概況(新南向國家之一:東協十國)

編輯: 吳文傑

2018/04/02列印

一、政治概況
新加坡政體屬責任內閣制,內閣為最高行政機構,由總理及各部首長組成,總理係總統任命國會多數黨領袖擔任,負實際行政責任,各部會首長,由總理自國會議員中遴定後,向總統推薦委派。國會採一院制,包括民選議員89人,最多9名非選區議員(反對黨至少需9席),以及9名官委議員,惟僅有限制性投票權。民選議員當中,13名係來自13個單選區(每區選出1人),76位來自15個集選區(每區選出一組4至6人),皆由公民投票產生,任期5年。本屆國會議席包含3位非選區議員共計101席。
新加坡總統並無實權,原為國會直接任命,自1993年後改為民選,並賦予財政預算、公基金使用及重要政府人事任命等事項之同意權,發布命令無須總理副署,惟不擁有軍隊統帥、緊急處分及緊急命令等權力,任期6年。2017年9月13日新加坡舉行總統選舉,由於馬來族已超過5屆無人當選總統,基於保障少數族裔,本屆保留給馬來裔參選,由人民行動黨的哈莉瑪(Halimah Yacob)出馬參選,做為唯一參選人,官方宣布自動當選,並於9月14日宣誓就職並退出人民行動黨。
自1959年新加坡國會議員全部改為民選以來,由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 PAP)執政迄今,政壇呈一黨獨大局面,另有3個主要反對黨,即工人黨(Worker’s Party, WP)、新加坡民主聯盟及民主進步黨。1968年至1980年間之四次大選,人民行動黨囊括國會全部席次,而後舉行之國會選舉,該黨仍獲壓倒性勝利,但其得票率則降至61%至65%之間,反對黨之勢力雖逐漸增強,惟選民仍肯定並支持人民行動黨,尤其2001年大選,執政黨得票率回升至75%。
新加坡最近一次國會大選於2015年9月11日舉行,中間偏右派之人民行動黨於89個席次中獲得83席,得票率由前次國會選舉之60.1%上升至69.9%。而反對黨工人黨則贏得一個單選區級一個集選區,共取得6席,得票率從前次國會選舉之12.2%略上升至12.5%。下屆總統選舉將於2023年9月舉行,而國會選舉將於2021年1月舉行。
2016年11月國會針對總統選舉部分通過修正案,增加保障少數族裔的候選人參選權的特別條款,如果連續五屆總統選舉沒有某個種族代表當選,第六屆選舉應只保留給該族群候選人競選,以保障各族群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成員當選總統,由於連續五屆沒有馬來族當選,導致2017年9月的總統選舉將保留予馬來裔少數族群候選人參選。此外修正案更提高了候選人的標準,如必須擔任資本額至少5億新加坡幣的公司執行長等,並降低總統權力,將不被允許過度挑戰其他政府分支機構。
人民行動黨已統治新加坡超過50年,在政治體系缺乏重大變革,執政當局仍將嚴格控管言論及集會自由,抑制反對黨之發展,預期人民行動黨將持續主導新加坡政壇,贏得2021年國會選舉。
人民行動黨為維持其治理的合法性,未來將進行政治改革以稍微增強反對黨在國會的影響力。雖然政府了解外國勞動力移入可避免國內勞動力下滑,惟人民不歡迎移民政策開放,因此預期政府仍將對移民政策有所限制,但應不會再有進一步收緊的政策。新加坡政府主要藉由抑制房價及交通成本的政策獲取人民支持,但預期仍將逐漸放寬限制。經濟發展上,新加坡著重在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及經濟多樣化發展,政府擘畫了產業轉型地圖(Industry Transformation Maps),針對23個特定產業進行規劃設計以增加工作機會。
二、經濟概況及展望
(一)總體經濟
儘管新加坡地狹人稠、國內市場需求有限及自然資源匱乏,然新加坡政府有國際化營運遠見,長期以創造開放、良好的商業環境為首要任務,吸引國際投資及優秀人才,順利發展成國際服務業重鎮。新加坡經濟以金融服務業、商業、觀光業及製造業為主,其中尤以金融服務業最為重要。近年新加坡更將研發及創新視為未來發展的關鍵策略,期以提供差異化服務因應國際需求,增強其競爭力。
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加上政府積極與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使其成為全球重要貿易國之一,新加坡對外貿易情況與全球趨勢連動,且為國家帶來高額產值,更是重要轉口貿易地。
新加坡2016年實質GDP成長率由2015年2.2%升至2.4%, 2017年實質GDP成長率為3.6%,主因出口導向經濟受惠全球貿易成長回溫所致,2018年雖受惠全球需求成長,惟中國成長趨緩恐導致需求減速,預估實質GDP成長率減速。
(二)通貨膨脹
新加坡經歷長期物價低迷,2015-2016年CPI年增率均為-0.5%,在國際能源價格反彈下,2017年CPI年增率略升至0.6%,在全球能源價格回升及政府出手干預運輸及不動產市場下,預期2018-2019年CPI年增率可望上升。
(三)財政情況
新加坡2015-2017年財政盈絀占GDP比率為分別為0.6%、-1.2%及-0.3%,雖然政府近年大量投資公共建設及增加社會福利支出,但審慎的財政支出政策加上穩健財政收入將使得財政維持小幅赤字,預期2018-2019年財政仍將維持小幅赤字。
(四)就業情況
新加坡2015-2017年失業率分別為1.9%、2.1%及2.2%;近年來新加坡持續維持低失業率,加上新加坡政府為進行產業轉型,採取限縮外勞政策,影響部分人力需求較高產業,政府亦僅鼓勵引進技術型外勞,逼迫產業升級,預期2018-2019年失業率無太大變化。
(五)匯率
2015-2017年底新加坡幣兌1美元之匯率分別為1.414、1.446及1.337。2016年4月新加坡央行(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針對美元匯率實施零升值的政策,進而支撐出口並抵抗通縮。
(六)對外貿易
新加坡出口競爭力強勁,經常帳受惠於結構性貿易帳盈餘,多半維持順差,2015-2017年經常帳盈餘占GDP比率分別為18.6%、19%及18.8%;展望未來,中國大陸的穩定需求支撐出口成長,但其電子供應鏈威脅則與日俱增。所得帳部分,新加坡外國子公司獲利匯回以及外國勞工匯回導致大量資金外流,整體來看,所得帳常年將續呈赤字。預期2018-2019年經常帳盈餘占GDP的比率相對穩定。
(七)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新加坡2017年外債較2016年增加628.6億美元至13,464.2億美元,外債占GDP的比率為440.62%,另占出口比率為241.29%均偏高,債負比率為7.38%,短期外債占總外債之比重為81.1%,短期外債占外匯存底之比重為390.41%,外匯存底為2,796.9億美元,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7.13個月,整體外債遠高於外匯存底,惟債負比率及支付進口能力仍屬正常。
三、對外關係
基於歷史緣由,新加坡外交政策以睦鄰為首要,即修好與鄰國馬來西亞、印尼之關係以確保新加坡領土安全、民生資源與市場之取得;其次係強化與東南亞之關係。馬來西亞為新加坡最緊密之鄰國,近年來兩國因在馬來西亞依斯干達經濟特區(Iskandar Malaysia)有大量經濟合作機會,雙邊關係已逐漸緩和,近期的白礁島主權爭議應不致影響兩國合作關係。為了增進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連結關係,擬建之馬新高速鐵路計畫將於2018年動工,預計於2026年完工,屆時新加坡的資本與馬來西亞的土地、較便宜的勞工及其他自然資源將進一步整合,有效提振雙邊貿易。預期未來與印尼關係將更加緊密,兩國在反恐及霧霾防治議題上將進行交流合作。
新加坡仰賴出口貿易極深,因此積極尋求與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是新加坡經濟發展政策的根基。其中1992年簽署之東協自由貿易協定(ASEAN Free Trade Area, AFTA)對新加坡在亞洲內部貿易扮演關鍵之角色,AFTA會員國由原先之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再擴增柬埔寨、寮國、緬甸及越南。此外,自2000年以來,新加坡陸續和紐西蘭、日本、澳洲、美國、約旦、印度、南韓、中國大陸、我國、秘魯及歐盟等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更於2018年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
2016年新加坡主要進口國家依序為中國大陸(13.8%)、馬來西亞(11.0%)、美國(10.4%)、我國(7.9%),主要出口國家為中國大陸(12.5%)、香港(12.3%)、馬來西亞(10.3%)、印尼(7.6%)。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2017年我國對新加坡貿易順差89億美元,主要出口項目為電機設備及零件(占76.63%)、礦石燃料與礦油及其蒸餾產品(占8.94%)、機械設備(占4.84%)等。主要進口項目為電機設備及零件(占44.00%)、機械設備(占25.52%)、礦物燃料(占9.89%)等。
五、評等
由於新加坡財政收支穩健、經濟穩定成長、政策執行有效率、國內政治穩定,整體國家競爭力強,三家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標準普爾(S&P)及穆迪(Moody’s)對新加坡的國家債信評等仍維持3A的等級,對新加坡信評展望均為穩定(Stable)。依據COFACE經濟研究評比,新加坡在國家風險評估等級為A2,景氣指標為A1,整體風險狀況良好。依據Euler Hermes經濟研究分析,新加坡國家評等為AA2,屬低風險國家。
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最新「2017-2018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新加坡的競爭力在全球137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位,僅次於瑞士及美國,顯示新加坡國家競爭力強,政治及投資風險相當低。依據世界銀行公布的2018年全球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 2018),新加坡在全球190國中排名2名。另依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7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7)」報告,新加坡在180個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6名,與瑞典相同名次,貪腐問題較少。
參考資料:IMF、中華民國外交部、經濟部國貿局、經濟部投資業務處、CIA、Fitch、Standard & Poor’s、Moody’s、WEF、EIU、Global Insight、ADB、World Bank、COFACE、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