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馬來西亞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位於亞洲大陸最南端之馬來半島(西馬)以及婆羅洲北部(東馬之沙巴及砂拉越)。 ●首都:吉隆坡。 ●面積:330,257平方公里。 ●人口:34,219,975人(2023 est.)。 ●語言:馬來語為國語,英語及華語使用普遍。 ●宗教:伊斯蘭教為法律明定國教。 ●幣制:Ringgit (令吉)。 ●匯率:US$1= 4.59令吉(2023年底)。 ●政治制度:為君主立憲國家,採責任內閣制之聯邦。 ●主要輸出項目(2021年):機械和運輸設備(42.0%)、礦物燃料(12.4%)、製成品(10.3%)、化學製品(8.7%)等。 ●主要輸入項目(2021年):機械和運輸設備(42.2%)、礦物燃料(11.3%)、化學製品(12.5%)、製成品(10.8%)等。 ●主要出口國家(2021年):中國大陸(15.5%)、新加坡(14.0%)、美國(11.5%)、日本(6.1%)、泰國(5.4%)等。 ●主要進口國家(2021年):中國大陸(23.3%)、新加坡(9.5%)、美國(7.6%)、台灣(7.6%)、泰國(6.0%)等。 ●我對該國輸出(2023年):15,166.07百萬美元。 ●我自該國輸入(2023年): 9,685.59百萬美元。 註: 1. 地理位置、首都、面積、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外交部國家相關資訊。 2. 人口數資料取自CIA資料。 3. 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等資料取自EIU資料。 4. 我國對該國輸出入貿易額取自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回到首頁亞洲馬來西亞綜合評論馬來西亞政經概況
:::

馬來西亞政經概況

編輯: 張珮瑩

2017/11/03列印

一、政治現況
馬來西亞採君主立憲制,聯邦政府由13州組成,最高元首由柔佛、吉打、吉蘭丹、森美蘭、彭亨、霹靂、玻璃市、雪蘭莪及登嘉樓等9個州之蘇丹共同推選(馬六甲、檳城、沙巴及砂勞越4州無蘇丹),5年改選1次,不得連任,2016年12月13日輪由吉蘭丹州之蘇丹莫哈末五世(Muhammad V Ibni Sultan Ismail Petra)繼任元首。然最高元首係虛位領袖,全國最高行政首長為首相,目前由拿督斯里納吉(Datuk Seri Najib Tun Razak,以下簡稱納吉)出任。
國會為立法機關,分為上、下二院,上議院(參議院)70席,其中26席由13個州議會各選出2席,其餘44席由首相提名,呈送最高元首委任,任期3年,以2任為限;下議院(眾議院)議員由人民普選產生,共222席,任期5年,連選得連任,享有立法及預算審核權。
目前執政黨為「國家陣線(National Front)」,轄屬13個政黨,其中以「巫統」、「馬華公會」及「印度國大黨」等實力強大。2013年5月5日舉行第13屆大選,「國家陣線」贏得133席,勝過反對陣營之89席,繼續執政,巫統黨魁納吉續任首相,眾議院選舉執政黨獲過半數席次,惟未獲三分之二之絕對多數;反對黨人民聯盟(People^s Alliance,2008年4月1日由「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及「回教黨」共同成立)席次由2008年82席上升至89席。嗣後因若干國會議席補選,目前執政黨「國家陣線」在國會席次為132席。下屆大選預定於2018年8月舉行。
現任首相納吉於2009年財政部長任內,為推動馬來西亞經濟發展,成立國營策略開發公司1Malaysia Development Berhad (以下簡稱1MDB),然1MDB後因經營不善導致債台高築。目前香港、新加坡、瑞士、美國等國已調查涉及1MDB之相關交易。惟納吉堅決否認、並稱無不法行為,企圖鞏固政府控制權與黨內支持力量。
儘管巫統內部保守勢力對首相納吉過去的市場改革計畫及貪腐醜聞不滿,且民意支持度下滑,但執政黨「國家陣線」持續擁有來自馬來半島農村、沙巴及砂勞越的民意支持。雖然馬來西亞朝野政治領袖與前首相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共同發布聲明,籲請國家元首罷黜身陷貪污醜聞的首相納吉,並指控納吉貪腐與濫用職權、違背誠信而提起訴訟請求賠償。反對黨並呼籲政府廢除已傷害人民生活之「消費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簡稱GST)」,希望能在反貪腐、反消費稅議題獲得雙重勝利;但,反對黨因前副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因案喪失國會議員資格後,人民聯盟仍處於內部分裂情形,使得反對黨欲贏得2018年大選尚屬艱困狀況。預測首相納吉擬將於今(2017)年11月提前解散國會,藉由利用反對黨仍處弱勢、並呈分裂狀態之機會,以鞏固其地位。
政府未來施政方針將著重於提高國民所得水準,企圖於2020年前馬來西亞晉升為高收入國家,依世界銀行定義,高收入國家為2016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毛額(Gross National Income,以下簡稱GNI)達12,235美元以上之國家;2016年馬來西亞GNI為9,850美元。為於2020年前達成此目標,馬來西亞在2015年5月推動第11個馬來西亞計畫(The 11th Malaysia Plan,2016年-2020年)之公共支出議程,惟受到政府財政高度依賴石油相關產品收入之影響,該計畫實施以來因國際油價下跌,公共支出動撥率均較第10個馬來西亞計畫(The 10th Malaysia Plan,2011年-2015年)期間減緩,2016年財政盈絀占GDP之比率為3.1%。預測2017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將降至3.0%,此將可能阻礙該國於2020年達成高收入國家之努力。

二、經濟現況與展望
馬來西亞境內天然資源豐富,盛產棕櫚油、橡膠、木材,是全球最重要棕櫚油生產地,亦擁有石油、天然氣、錫、銅、鐵、鋁等礦產資源。2016年馬來西亞產業結構,農業、工業及服務業占GDP產值分別為8.7%、37.0%、54.4%。服務業為馬來西亞經濟成長主要動力,並將在民間消費、旅遊業蓬勃基礎上保持穩健成長步伐。
馬來西亞政府期望吸引更多外人投資,儘管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及猶存不確定因素,2015與2016年流入馬來西亞之外人直接投資金額分別為99億與135億美元,占GDP比率分別為3.3%與4.6%,顯示外資對馬來西亞投資環境仍具信心。

(一)總體經濟
2016年,馬來西亞穩定就業市場,帶動民間消費步伐,民間消費占GDP比率為54.9%,受惠於民間部門經濟活動及淨出口支撐,馬來西亞經濟成長率為4.2%。預測2017年受內需成長穩健,外部環境正面因素,經濟延續成長動力,帶動經濟取得更佳表現,民間部門投資將持續成長,第11大馬計畫的推行,為公共投資成長主因,預測民間消費占GDP比率為55.4%,民間、公共部門均將帶動經濟成長,2017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為5.5%。
出口亦為推動馬來西亞經濟成長主力,展望未來,馬來西亞最大出口類別電子與電氣產品,大部分出口至中國大陸與美國,受到中國大陸及美國經濟減緩影響,預期2018年~2020年馬來西亞商品與服務出口平均年增率將減緩,同期間寬鬆貨幣與財政政策有助於民間消費,將為馬來西亞GDP成長主要動能。預測在2018年~2022年民間消費每年平均將成長約3%,2018年及2019年受到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減緩與美國經濟下滑影響,預期實質經濟成長率將降為5.1%及5.2%。

(二)通貨膨脹
2014年因馬來西亞政府進行電費調漲及補貼合理化政策,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升至3.1%。馬來西亞政府於2015年4月1日起實施消費稅(GST),稅率為6%,取代原有5%~10%的銷售稅及服務稅,推升物價,惟因國際原油與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挫,有助於減緩通膨升溫,2015年馬來西亞消費者物價年增率降至2.1%。2016年消費稅(GST) 及對於燃料、基本消費品的補貼政策,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維持2.1%,仍在控制範圍。
2017年受食品、燃料成本上漲,推動消費物價漲幅。2017年馬來西亞中央銀行通貨膨脹目標區為3% ~ 4%,受成本推動因素驅動,2017年1月~ 9月通貨膨脹年增率平均值達4%,預估2017年通貨膨脹年增率為3.9%,2017年底馬幣兌美元匯率將升值,有助於抵銷全球物價與工業原料價格回升對物價造成之壓力,預測2018年通貨膨脹率將穩定下降,降至平均2.5%。假設煙草稅、消費稅保持不變,預估2019年~2020年通貨膨脹率將約2.5%。

(三)財政情況
經濟轉型計畫與第11大馬計畫的推行,為公共投資成長的主因,馬來西亞近10年在經改計畫下,政府支出擴大雖讓財政負擔加重,但政府亦力求撙節與多方開源提高稅收。馬來西亞是亞洲的石油與天然氣主要生產國之一,但近年受到國際石油與天然氣價格下跌不利因素,影響政府財政收入。2014年-2016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分別為3.4%、3.2%及3.1%,皆超過GDP之3%,財政赤字負擔沉重。
馬來西亞政府將優先進行財政整頓,但因國際油價與相較過去仍處相對低檔,致財政整頓進度趨緩,預測2017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將降至3.0%,2018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將略升至3.3%。展望未來,經濟轉型方案在民間和公共投資方面將繼續維持正面影響,基礎設施支出預計將保持高位,例如與新加坡高速鐵路方案之執行等。

(四)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馬來西亞常年商品貿易順差,為經常帳維持盈餘之主因。2014年馬來西亞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達4.4%,2015年受主要出口地區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及歐元區經濟復甦緩慢影響,商品貿易順差減少、服務帳逆差擴大,致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降為3.1%。2016年天然氣等出口成長因能源價格疲弱而放緩,商品出口值由上(2015)年1,746億美元降至1,653億美元,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降為2.3%。
2017年貿易帳仍保持積極態勢,主要受全球強化經濟、貿易支援,由電子與電機產品等持續需求帶動下,對外貿易出口維持韌力,預測商品出口值由上(2016)年1,653億美元升至1,890億美元。商品進口主要由建築與基建資本物資、製造業活動進口驅動,商品進口值由上(2016)年1,409億美元升至1,634億美元。商品進口成長率16.0%,超越商品出口成長率14.34%,預測貿易盈餘約256億美元。
展望未來,預期全球貿易疲弱,原材料價格下跌,受出口目的地中國大陸和美國需求減緩影響,致商品出口成長放緩;另方面,對進口消費財與資本財需求、投資支出增加等經濟結構之改變,進口成長超過出口成長,預測2018年貿易盈餘約253億美元。

(五)匯率
受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影響,資金外流造成馬幣(Ringgit)呈現貶值,2015年底馬幣兌美元匯率由2014年底3.5貶至4.29兌1美元,2016年底馬幣兌美元匯率續貶至4.49兌1美元。
為平衡境內外匯市場供需,馬來西亞中央銀行自2016年12月5日起推行各項措施,管制外匯交易,抑制馬幣貶值,預測2017年底馬幣兌美元匯率升至4.26兌1美元。
預測2018年美國利率上升,馬來西亞利率維持不變,馬幣(Ringgit)對美元年均貶幅約為0.4%,2018年底馬幣兌美元匯率將貶為4.40兌1美元。展望未來,當投資人信心在中期穩定之後,相較於OECD國家、馬來西亞經濟成長仍屬強勁,將可吸引更多的資本流入,將使2019年起馬幣(Ringgit)兌美元有強化空間。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與其他新興市場相較,馬來西亞外債餘額屬於高者,2015與2016年外債總額分別達為1,910億美元及1,953億美元,占GDP比率分別為64.4%及65.9%,外債總額高於外匯存底,2015、2016年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分別均為6.04個月及6.18個月,債負比率皆為6%;外債占出口比率分別為85.3%及91.4%;短債占外債比率分別為40.05%及40.8%;短債占外匯存底比率分別為81.37%及83.53%。
預測2017年外債總額為2,148億美元,占GDP比率為70.5%,外匯存底996.6億美元,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降為5.72個月,債負比率5.3%,外債占出口比率降為88.8%,短債占外債比率升為43.15%,短債占外匯存底比率為92.08%。
整體而言,馬來西亞外債占GDP比重略高,債負比率尚可,外債償付能力尚可;該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將持續確保流動資金充裕,足以維持貨幣和外匯市場之有序運作。

三、對外關係及主要貿易國家占比
馬來西亞奉行中立與不結盟之外交政策,首重與東協國家之合作關係,其次繼續維持與回盟國家、不結盟國家及大英國協會員國之關係。另為吸引外資,自1985年起全面推動以經貿為導向之對外政策,加強與各國交往。
當前馬來西亞外交政策目標包括強化與東協及區域國家關係;透過外交機制解決紛爭,促進區域穩定和平;在東協、不結盟國家及「伊斯蘭會議組織」(Organization of Islamic Conference)扮演領袖角色,發揮影響力;在國際上維持獨立自主、不結盟立場;積極參與聯合國相關組織,支持國際正義;發展成為包容且進步的伊斯蘭國家。
馬來西亞除為東協區域自貿協定一員外,業與多國如印度、紐西蘭及澳洲簽署自貿協定,刻正積極與伊朗、斯里蘭卡、歐盟等進行自貿協定談判。
對外貿易方面,2016年馬來西亞商品出口1,653億美元,其中主要出口品為機械運輸設備(43.1%)、礦物燃料(14.0%)、製成品(8.9%)、化學製品(8.2%)等;商品進口1,409億美元,主要進口品為機械運輸設備(45.3%)、製成品(12.6%)、化學製品(10.5%)、礦物燃料10.3%)等。2016年主要出口國家為新加坡(14.6%)、中國大陸(12.5%)、美國(10.2%)、日本(8.1%)等,主要進口國家為中國大陸(20.4%)、新加坡(10.4%)、日本(8.2%)、美國(8.0%)等。
目前,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國擁有穩定雙邊貿易關係。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於2016年12月13日簽署高速鐵路雙邊協定(簡稱隆新高鐵),預計於2018年動工,並於2026年12月31日投入服務,全程長350公里,預計投入約115.47至138.57億美元。馬來西亞與中國大陸盼於2017年雙邊貿易額能突破1,000億美元。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2016年我國對馬來西亞出口78.15億美元,進口62.81億美元,雙邊貿易我國順差15.33億美元,2017年1-8月對馬來西亞出口65.32億美元,自馬來西亞進口47.12億美元。2016年我國出口至馬來西亞以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56.26%)、機器及機械用具(6.44%)、鋼鐵(6.15%)等為主;我國自馬來西亞進口以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40.53%)、礦物燃料、礦油及其蒸餾產品(21.09%)、精密儀器及器具(7.55%)等為主。

五、外部評等及排名
國際信評機構Fitch及S&P均給予馬來西亞國家債信評等為A-,Moody’s評等A3,展望均為穩定。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最新「2017-2018全球競爭力報告」資料顯示,馬來西亞競爭力排名在全球137個參評經濟體中排名第23名,較上年25名進步2名。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6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6)」報告,馬來西亞在176個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55名,與克羅埃西亞(Croatia)列同一等級,較上年度排名54名退步1名。世界銀行公布「Doing Business 2018」經商環境報告,馬來西亞經商容易度排名(Ease of doing business ranking)在全球190個經濟體排名第24名,較前一年之排名23名退步1名。依據COFACE經濟研究評比,馬來西亞在國家風險評估等級為A4,景氣指標為A3,依據Euler Hermes經濟研究分析,馬來西亞國家評等為BB2,屬尚可接受風險國家。

六、綜合評述
馬來西亞境內天然資源豐富,盛產棕櫚油、橡膠、木材,是全球最重要棕櫚油生產地,亦擁有石油、天然氣、錫、銅、鐵、鋁等礦產資源。
2016年國內生產毛額(GDP)達2,965億美元,平均每人GDP 9,510美元。2017年因出口成長,加以國內需求成長依然強勁,預測在2017年經濟成長率將達5.5%,受食品、燃料成本上漲,推動消費物價漲幅、CPI年增率升至3.90%,財政赤字占GDP比率略降為3.0%,失業率為3.4%,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升為2.7%,外債總額高於外匯存底,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5.72個月,債負比率為5.30%,整體外部流動能力尚可。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外交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濟部投資業務處、CIA、Fitch、Standard & Poor’s、Moody’s、WEF、EIU、Global Insight、World Bank、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Coface、Euler Hermes。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