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中國大陸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東鄰太平洋,接壤鄰國多達14個國家,東北隔鴨綠江與北韓為鄰,北與俄羅斯與蒙古相鄰,西與塔吉克、吉爾吉斯、哈薩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為鄰,南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為鄰。 ˙首都:北京(Beijing)。 ˙面積:9,596,960平方公里。 ˙人口:1,413,142,846 (2023 est.)。 ˙語言:北京話(普通話);少數民族通常使用該族語言。 ˙宗教:佛教18.2%,基督教5.1%,回教1.8%,民間宗教21.9%等。 ˙幣制:人民幣(Renminbi,CNY)。 ˙匯率:1 USD = 7.14 CNY(2023年年底)。 ˙政治制度:一黨專政。 ˙主要輸出項目(2022年):電子設備(26.9%)、機械和設備(15.6%)、汽車(4.2%)、塑膠(4.0%)。 ˙主要輸入項目(2022年):電子設備(23.8%)、礦物燃料(19.8%)、礦石、礦渣和灰燼(8.3%)、機械和設備(7.5%)。 ˙主要出口國家及地區(2022年):美國(16.4%)、香港(8.5%)、日本(4.9%)、韓國(4.6%)。 ˙主要進口國家(2022年):中華民國(8.9%)、韓國 (7.4%)、日本(6.8%)、美國(6.6%)。 ˙我對該國輸出:95,733.56百萬美元(2023年) ˙我自該國輸入:70,233.23百萬美元(2023年) 註: 1.地理位置、首都、人口、面積、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CIA。 2.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等資料取自EIU資料。 3.雙邊貿易額取自國貿屬。
回到首頁亞洲中國大陸綜合評論中國大陸政經概況
:::

中國大陸政經概況

編輯: 張峰斌

2022/07/22列印

一、政治概況

中國大陸為實行一黨專政的共產主義國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國家正、副主席由其選舉產生,對外代表國家正、副元首;國務院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執行機關,係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總理由國家主席提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任命。國家正、副主席及國務院總理的任期均為5年,原連選連任1次,惟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修憲案,其中刪除國家正、副主席任期連選連任限制。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克強於2013年3月就職上任,習、李兩人將主導中國大陸未來10年之政局發展。
2017年10月召開中國大陸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黨代表大會,選出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習近平續任總書記、國家主席及中央軍委主席等職務,李克強續任國務院總理,惟中國大陸修憲刪除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後, 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強硬的清零政策(Zero-covid Policy)將引發一些政治爭議,但不會影響其在 2022 年底中國大陸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黨代表大會上將其任期再延長十年的計畫,惟總理李克強在連任兩屆後必須卸任。
習近平上任後展現其強勢領導風格,除打擊貪腐官僚外,亦倡導儉樸風格,主張依法治國,推動司法改革,並著重於改進政府效能,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計畫將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動能從投資導向,轉為國內需求及增加民間消費。經濟改革方面,政府將逐漸推動利率、匯率及資本帳之自由化,讓市場發揮機制。由第十四個五年計畫(2021-2025年)及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可知,政府將延續第十三個五年計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至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此外,習近平尋求擴大在中國大陸的國際角色,以「一帶一路」倡議為重點,但將加劇中國大陸與西方列強關係的緊張局勢。
在2023 年上半年前,中國大陸將維持其對COVID-19疫情之清零政策,Omicron 變種病毒的傳播性加深該策略的經濟成本,在許多城市實施嚴格的隔離限制,但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將加劇中國大國與全球經濟之間的脫鉤壓力,中國大陸將無法實現 2022 年 5.5% 的年度經濟成長目標,惟仍不會影響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國大陸政治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二、經濟概況及展望
中國大陸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經濟結構以服務業與工業為主, 2021年農業、工業及服務業產值占GDP比例約為6.2%、52.7%及40.2%。

(一)、總體經濟
2021 年中國大陸經濟受益於全球經濟復甦,惟年中受COVID-19 疫情重新出現造成的干擾,雖疫情得到控制,但經濟仍易受偶爾爆發的疫情所影響,2021年經濟成長率為8.11%。
展望未來,由於對COVID-19疫情之清零政策抑制家庭支出和私人商業活動,預測2022年經濟成長率將放緩4%,惟政府將增加投資以支持基礎建設,包括交通、能源和國家安全相關領域,地方政府亦將加強對本土產業發展的支持力道,預測2023年經濟成長率增為 5.5%。

(二)、通貨膨脹
2021 年中國大陸豬肉供應的復甦將拉低食品價格,然而除食品價格之外,受全球油價上漲、供應鏈中斷、COVID-19疫情重現、消費者需求增強及大宗商品價格飆升等負面因素,通膨壓力仍在, 2021年平均CPI年增率為0.85%。
展望未來, 2022年中國大陸隨著家庭需求下降和失業率上升,COVID-19疫情將抑制上半年通膨。惟豬肉價格是通膨的主要驅動力,將在 2022 年下半年觸底,家庭需求復甦將於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推動消費者價格走高,預測2022-2023年平均CPI年增率分別為2.1%及2.6%。

(三)、財政情況
中國大陸從 2021 年下半年財政政策呈現寬鬆,以抵消經濟活動放緩。政府財政優先支持於 2021 年中期受洪水影響的地區和「十四五計畫」(2021-25 年)概述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2021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為3.8%。
展望未來, 2022 年政府在家庭消費和私人投資依然疲軟的情況下,將依靠財政政策來提振經濟活動,由於大幅減稅、企業退稅以及財政支出增加,預測2022-2023 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分別為6.2%及4.3%。

(四)、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在全球經濟復甦的支撐下,2021 年中國大陸在強勁的出口價格、人民幣升值和中國大陸為全球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的支持下,商品出口價值成長 20.2%。另隨著全球商品價格、國內需求回升,商品進口價值成長 17.7%,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為1.8%。
2022 年中國大陸因COVD-19 疫情蔓延,抑制以出口為導向的製造業,而國內需求疲軟抑制進口,導將致貿易成長放緩。在政府對COVID-19疫情採清零政策立場下,2022 年底前供應鏈衝擊和物流中斷將再次發生,而國內需求和國家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亦無法推動對進口商品的需求。預測2022-2023年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為2.5% 及2.1%。

(五)、匯率
由於中國大陸政府控制中國科技行業的監管舉措以及美元預期走強,導致預期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升高。加上其他市場對 COVID-19 的控制權及恢復出口生產,削弱人民幣價值。2021 年人民幣兌美元為 6.37元:1 美元。
展望未來, 2022 年中國大陸國內經濟疲弱和出口放緩,將對人民幣匯率造成壓力。在美國貨幣政策緊縮情況下,寬鬆國內貨幣政策和疲軟經濟成長前景將鼓勵資本外流,此外政府亦偏好適度貶值,可緩解出口商面臨日益增加的壓力,惟中國人民銀行將適時進行干預,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低於預期,預期下半年經濟復甦,將有助於穩定人民幣,預測2022-2023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62人民幣兌一美元及 6.44人民幣兌一美元。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2021年中國大陸外匯存底為3兆4,269.08億美元,外債為2兆9,195.35億美元,外債占GDP比率為16.5%,外債占出口比率為75.9%,債負比率為5.4%,短期外債占外債之比率為57.17%,支付進口能力為13.3個月。
2022-2023年中國大陸外匯存底餘額分別為3兆4,992.28億美元及3兆5,745.31億美元,外債總額分別為3兆2,116.12億美元及3兆6,001.48億美元,外債占GDP比重分別為17.1%及17.8%,債負比率分別為7.1及8.1%,短期外債占外債之比率分別為55.5%及54.99%,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分別為12.6個月及11.9個月。綜合而言,外匯存底高於總外債金額,整體外部流動能力尚佳。

三、對外關係及主要貿易國家占比
中國大陸當前外交政策受烏克蘭危機所主導,因其默許能源及貿易聯繫,以支持俄羅斯,惟將受全球金融限制和國際出口管制所阻礙。中國大陸與歐盟關係緊張,將取決於其對俄羅斯規避全球制裁之援助。
中國大陸強硬的外交政策,亦將加劇美中競爭,緊張局勢將由貿易爭端所驅動;鑑於美國干預的可能性,中國大陸在亞太地區競爭戰略影響力,以及人權和民主價值觀等問題,美國仍為其最大的威懾,預期中國大陸不會攻擊台灣。然而,隨著中國大陸軍事和經濟實力相對於美國及其盟國的增強,未來十年內風險將增加。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使許多亞洲政府擔憂中國大陸在該地區之意圖。鑑於中國大陸在使其商業環境與 CPTPP 要求保持一致方面有其困難度,將進一步降低中國大陸在短期內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與進步協定」(CPTPP)的機會。
經貿方面, 2020年中國大陸主要出口通訊設備 (8.6%)、自動資料處理設備(6.6%)、積體電路(4.5%)、紡織製成品(2.1%);主要進口積體電路(17.1%)、石油產品(8.6%)、鐵礦石(5.8%)、汽車(2.2%)。
2020年中國大陸主要出口國家及地區為美國(17.5%)、香港(10.5%)、日本(5.5%)、韓國(4.4%)等;主要進口國家為中華民國(9.7%)、韓國 (8.5%)、日本(8.4%)、美國(6.6%)等。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與我國雙邊貿易方面,我國與中國大陸多年來貿易關係一直處於順差局面。2021年我國對中國大陸出口1,259.05億美元,進口824.74億美元,貿易順差為434.3億美元。2022年1-6月對中國大陸出口620.53億美元,自中國大陸進口445.33億美元,貿易順差為175.2億美元。
對中國大陸進出口貨物結構方面,2021年我國對中國大陸出口以電機設備及其零件(53.54%)、機器與機械用具及其零件(10.95%)、光學精密儀器及其零件(8.26%)為主;進口以電機設備及其零件(50.45%)、機器與機械用具及其零件(16.35%)、光學精密儀器及其零件(3.38%)為主。

五、外部評等及排名
目前國際三大信評機構惠譽、標準普爾及穆迪分別給予中國大陸A+、A+及A1投資級之主權債信評等,評等展望皆為穩定。依據Coface經濟研究評比,中國大陸在景氣指標為B,國家風險評估等級為B,屬重大風險(Significant Risk)國家。依據Euler Hermes經濟研究分析,中國大陸國家風險等級為B2,中期評等為B,短期評等為2,屬中度風險之國家。
依IMD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22 世界競爭力年報(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顯示中國大陸在全球64個參評經濟體中排名第17名,排名較上年的16名,退步1名。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2021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21)」報告,中國大陸在180個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66名,與聖多美普林西比、羅馬尼亞、萬那杜等國家列同一等級,排名較2020年的78名,進步12名。依據世界銀行公布的2020年全球經商容易度調查,中國大陸在全球190國中排名31名,排名較上年的46名,進步15名。

六、綜合評述
中國大陸目前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為許多國家的主要出口市場,具消費潛力。中國大陸政府近年持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由過去著重投資、製造業及出口,轉為由內需消費及服務業驅動經濟成長,目標追求更高的經濟附加價值,著重經濟成長永續性。
預測2022年中國大陸實質經濟成長率為4%,CPI年增率為2.1%,經常帳逆差占GDP比率為2.5%,財政赤字占GDP比率為6.2%,外匯存底為3兆4,992.28億美元,外債為3兆2,116.12美元,債負比率為7.1%,支付進口能力為12.6個月。總體而言,中國大陸支付進口能力及償付外債能力尚佳,惟2022 年中國大陸管控COVID-19疫情將優先於經濟成長,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將取決於上海等主要經濟中心重新開放,以及未來迅速遏制疫情的能力。

七、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外交部、經濟部國貿局、CIA、Fitch、Standard & Poor’s、Moody’s、EIU、IHS、WEF、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World Bank、COFACE、Euler Hermes、ITC。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