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歐洲立陶宛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西濱波羅的海,北鄰拉脫維亞,東連白俄羅斯,南接波蘭,西南則與俄羅斯之卡列寧格勒接壤,西與瑞典隔海相望。 ˙面積:65,286平方公里。 ˙首都:維爾紐斯。 ˙人口:2,655,755 (2023 est.)。 ˙語言:立陶宛語。 ˙宗教:羅馬天主教為主,亦有東正教等少數宗教。 ˙幣制:歐元。 ˙匯率:1美元兌換0.90歐元 (2023年底)。 ˙政治制度:民主共和體制/議會內閣制。 ˙主要出口產品(2022年):礦產品(17.2%)、機械設備(11.5%)、運輸設備(6.2%)、化學品(5.9%)。 ˙主要進口產品(2022年):礦產品(28.1%)、機械設備(14.7%)、食品(6.2%)、化學品(2.3%)。 ˙主要出口國家(2022年):拉脫維亞(12.8%)、波蘭(9.1%)、德國(7.9%)、俄羅斯(6.2%)。 ˙主要進口國家(2022年):波蘭(11.7%)、拉脫維亞(11.6%)、德國(7.9%)、美國(7.5%)。 ˙我對該國輸出(2023年):111.91百萬美元。 ˙我自該國輸入(2023年): 39.66百萬美元。 註: 1.地理位置、面積、首都、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外交部,國家相關資訊。 2.人口取自CIA,The World Factbook。 3.匯率、主要進出口產品、主要進出口國家等資料取自EIU。 4.我國對該國輸出入貿易額取自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回到首頁歐洲立陶宛綜合評論立陶宛政經概況
:::

立陶宛政經概況

編輯: 楊基源

2019/08/26列印

一、政治概況
立陶宛之政治制度為民主共和體制/議會內閣制,國會採一院制,稱為Seimas,國會選舉採區域候選人與政黨提名兩票制,共141名議員,其中71席由單一席次選區直接選出,另70席依政黨得票比例產生,若第一次投票最高得票候選人之得票比率未超出50%,其選區應再舉行第二輪投票,任期4年。總統由人民直接選舉,擁有任免內閣閣員、制訂外交政策等權力,任期5年,連選得連任一次。總理為最高行政首長,由總統提名,經國會同意後任命並向國會負責。
立陶宛自1990年3月獨立以後,政黨林立,鮮見擁有國會過半席位之單一執政黨,多黨組成聯合內閣成為該國的政治常態。目前主要政黨包括農民及綠色聯盟(LVZS)、社會民主黨(LSDP)、社會民主勞工黨(LSDDP)、勞工黨(LP)、秩序與正義黨(TT)、波蘭族選舉行動-基督教聯盟黨(LLRA-KSS)、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TS-LKD)、自由運動黨(LS)、立陶宛綠黨(LZP)等。
立陶宛於2016年10月舉行國會選舉,選舉結果各黨所獲席次依序為:立陶宛農民及綠色聯盟(LVZS)獲54席、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TS-LKD)獲31席、立陶宛社會民主黨(LSDP)17席、自由運動黨(LS)14席、波蘭族選舉行動-基督教聯盟黨(LLRA-KSS)8席、秩序與正義黨(TT)8席、其他參選人9席。下次國會選舉為2020年10月舉行。2019年5月立陶宛舉行總統直接選舉,由獨立參選人Gitanas Nauseda在第二輪投票取得66.7%得票數擊敗另一獨立參選人Ingrida Simonyte得票數33.3%,當選總統。下次總統選舉為2024年5月。
2016年10月國會選舉後,由立陶宛農民及綠色聯盟(LVZS)和立陶宛社會民主黨(LSDP)合組中左派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的141個席位中占73席。2017年9月因LVZS實施改革與LSDP關係緊張,LSDP退出執政聯盟。LSDP退出後,其部分成員另成立社會民主勞工黨(LSDDP),並選擇繼續留在執政聯盟,使得政府僅掌控國會66個席次,成為少數黨政府,並依賴反對黨的臨時支持,如立陶宛波蘭族選舉行動-基督教聯盟黨(LLRA-KSS)和個人國會議員。2018年9月執政黨與右派反對黨-秩序與正義黨(TT)簽署合作協議,由於該協議增加七個國會席次,雖使政府獲得國會的多數席次。2019年7月LVZS與其他三黨LSDDP、TT、LLRA-KSS合組執政聯盟,在國會141席次中占有76席。因合作夥伴增加,未來需要更多政治協商,可能影響政府決策與未來國會法案的通過。
立陶宛下次國會選舉為2020年10月舉行,依據民調顯示,反對黨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TS-LKD)在民意調查中處於領先地位,得到27%的支持,並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名列前茅;執政的LVZS緊隨其後,約占24%;LSDDP為5%,LSDP的支持率為12~13%間。
立陶宛於2015年1月採用歐元,降低與歐元計價債務相關的系統性風險。跟隨歐洲央行(ECB)的貨幣政策,為避免總體經濟失衡和控制通貨膨脹,政府需要持續財政審慎政策,以避免較歐元區其他國家經濟增速過熱。
二、經濟概況及展望
立陶宛自然資源並不豐富,僅蘊藏少量泥煤、硫酸鹽、琥珀、石油及天然氣等,主要農產品有穀物、馬鈴薯、甜菜、亞麻、蔬菜、牛肉、牛奶、雞蛋、豬肉、奶酪、魚等。由於政府採行市場導向的自由經濟政策,經濟尚屬發達,主要工業有食品加工、紡織成衣、煉油與電子等產業。2018年產業結構中,農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為3%、工業占29%、服務業占68%。
立陶宛屬小型、開放的經濟體,2018年人口約279萬,GDP規模僅533億美元,人均所得為18,530美元,人均所得僅約占歐盟平均值75%,2013年商品與服務出口占GDP比重達84%高峰,2018年為82.3%仍高,經濟規模自我調適能力不足,極易受到外部因素的衝擊。2018年外人直接投資(FDI)206.06億美元,占立陶宛GDP比重約38.7%。
(一)、總體經濟
由於國內外需求增加,立陶宛實質GDP成長率由2016年2.4%升至2017年4.1%。2018年實質GDP成長率降為3.5%,經濟成長趨緩,主要因夏季乾旱農業產出下降,惟勞動市場改善,經濟成長動力主要來自民間消費,以及取得歐盟投資資金穩定成長。展望未來,國內消費持續支撐經濟成長,受到歐盟經濟疲弱與立陶宛最大之貿易夥伴俄羅斯需求下降,勞動供給受限,勞動成本上升,進而影響立陶宛出口貿易表現,預測立陶宛2019年及2020年實質GDP成長率分別為3.3%及3.1%。
(二)、通貨膨脹
立陶宛通膨尚屬溫和,2017年由於國內需求復甦,推升物價,全球能源價格上漲導致進口商品價格急劇升高,以及課徵收更高的酒精消費稅,立陶宛CPI年增率顯著回升,由2016年0.7%升至2017年3.7%。2018年由於基期效應較高,雖國內需求穩健與全球能源價格上漲,CPI年增率降至2.5%。展望未來,預測2019年CPI年增率大致穩定於2.4%。雖然預期未來國際油價走弱,但因國內勞動市場緊縮,工資穩定成長,政府提高最低工資與社會安全福利,預測2020至2023年CPI年增率平均為2.3%,物價仍維持穩定。
(三)、財政情況
立陶宛由於人口成長前景不佳,政府財政負擔可能持續增加。立陶宛在2018年加入OECD短期內政府政策受到影響。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大眾對社會安全福利的需求增加,財政壓力可能會上升,並隨著人口老化對醫療保健帶來更大的財政負擔。由於外人投資企業的競爭,可能會持續維持企業獲利的低稅率。
立陶宛為達成加入歐元區所需的條件,自2009年開始勵行撙節財政措施,加上近幾年經濟復甦,政府稅收增加,財政狀況逐漸改善,2016至2018年財政盈餘占GDP的比率分別為0.2%、0.5%及0.7%;2019年1月立陶宛進行稅務改革提高政府稅收,但因社會安全支出增加,預測2019年財政盈餘占GDP的比率降為0.2%。2020年配合歐盟基金要求增加資本支出,以及政府經常性支出增加,預測2020年財政由盈轉虧,財政赤字占GDP的比率為0.3%。2016至2018年立陶宛政府負債占GDP的比率分別為39.9%、39.4%及34.2%,EIU預測2019-2020年為32.6%、31.7%。
(四)、就業情況
根據EIU分析,立陶宛人口成長前景不佳,2019至2050年總人口將以平均每年0.56%比率下降;同期間由於人口持續移出與出生率下降,就業人口比率以平均每年0.89%更快速下降。隨著人口老化,人口結構的改變將對將對經濟成長造成阻礙與公共財政帶來不利風險。此外,英國脫歐對僑居英國約100,000名立陶宛人的未來帶來不確定性,未來可能會選擇返回立陶宛。此外,未來立陶宛的經濟表現和政府對於移民的政策僑民返回皆有影響。
2016至2018年立陶宛失業率分別為7.9%、7.1%及6.2%;展望未來,預測2019年及2020年失業率分別為6.1%及5.9%。儘管立陶宛經濟成長率超越其他歐洲國家,因為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僵化,工作機會無法快速增加,勞動人口不足持續造成工資上漲,加上受限於疲弱外部需求,使得失業率依然維持在高點。另一方面,立陶宛高齡化人口加上技術勞工持續外移至西歐經濟體,恐將成為未來經濟復甦的絆腳石。
(五)、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立陶宛於2015年1月成為歐元區成員國,經濟將受益於歐盟貿易整合程度的提高,出口多元化,且以勞力密集產業及轉口貿易為主。2019-2023年歐元區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約為1.5%,將適度支持立陶宛出口增長。歐盟內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立陶宛特別有利,立陶宛將由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轉向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以降低其長期與中國大陸和印度等國競爭的脆弱。
2015-2016年立陶宛經常帳仍處於逆差狀態,2017-2018年雖然進、出口同時成長,使得貿易逆差擴大,但由於運輸業與金融服務業成長,服務帳順差擴大,經常帳轉為順差4.63億美元及8.17億美元,占GDP的比率分別為1.0%及1.5%。展望未來,受到歐元區經濟疲弱,進出口減緩與服務帳順差縮減,預測2019-2020年經常帳順差分別降至3.81億美元及2.08億美元,占GDP的比率分別減為0.7%及0.4%。
(六)、匯率
立陶宛自2015年1月1日使用歐元,作為歐元區會員,立陶宛無自己獨立的貨幣與匯率政策。2017年歐元區經濟復甦,以及量化寬鬆減緩的預期,2017年底歐元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歐元兌美元匯率由2016年底€0.95:US$1升至2017年底€0.83: US$1。2018年初受到美國緊縮貨幣政策預期、歐元區經濟前景樂觀等因素帶動,歐元兌美元匯率2018年2月底觸及約€0.80: US$1高點,隨著歐洲央行溫和貨幣政策(基準利率不變)、美國升息與貨幣緊縮政策,2018年底歐元兌美元匯率貶為€0.87: US$1。2019年因投資人對英國脫歐擔憂,以及美歐貿易關係惡化,預估2019年底歐元兌美元匯率貶為€0.87:US$1。2020年因前述風險減輕、歐元區經濟呈復甦,歐洲央行採緊縮貨幣政策,預估2020年底歐元兌美元匯率升為€0.83: US$1。
(七)、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立陶宛2018年外債餘額較2017年減少105億美元至902億美元,外債占GDP的比重為174.06%,占出口比率為94.9%,債負比率為51.4%,短期外債占總外債比重為46.8%,短債占外匯存底之比重為342.94%;外匯存底為55.3億美元,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1.56個月。綜合而言,外債遠高於外匯存底,外部流動能力偏弱。
三、對外關係及主要貿易國家占比
立陶宛係聯合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聯盟、歐洲安全合作組織、北大西洋合作理事會、歐洲理事會及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國。近年立國外交政策主張優先發展與歐盟、美國關係,並致力於擴大地緣政治之影響力。例如,自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同年5月1日加入歐盟後,即積極加強與該兩組織間之協調配合。2007年加入申根公約國,立陶宛政府原計畫於2012年加入歐元區,但受到全球金融風暴以及歐債危機的影響,加入歐元區的時程一再延後,2014年7月23日歐盟理事會同意讓立陶宛於2015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立陶宛成為歐元區第19個會員國。2018年加入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
近年立陶宛亦致力加強波海國家間之合作關係,並設法與俄國關係正常化。2014年俄羅斯支持東烏克蘭俄裔分離主義者脫離烏克蘭並發生軍事衝突後,立國朝野對於俄國更加反感,乃配合歐盟採取經濟制裁,並開始開拓世界其他貿易市場,目前已取得部份成效,但是軍事安全上仍依賴北約及美國甚深。
2018年立陶宛主要出口產品:機械與設備(15.2%)、穀物產品(15.1%)、化學品(10.7%)、運輸設備(5.0%);主要進口產品:穀物產品(21.0%)、機械與設備(17.3%)、化學品(11.6%)、食品(5.2%);主要出口國家(2018)依序為俄羅斯(14.0%)、拉脫維亞(9.7%)、德國(8.2%)、波蘭(7.4%);主要進口國家依序為俄羅斯(14.7%)、波蘭(11.9%)、德國(11.3%)、拉脫維亞(6.9%),俄羅斯為立陶宛最大貿易夥伴。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我國與立陶宛雙邊貿易長年維持順差,2018年我國對立陶宛出口1億2,744萬美元,進口4,033萬美元,順差8,711萬美元。在貿易產品項目方面,2018年我國對立陶宛主要出口項目: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占28.19%)、機械用具及其零件(占22.35%)、車輛及其零件(占10.81%)等,我國對立陶宛主要進口項目:有機化學產品(占16.38%)、菸葉及菸類(占13.05%)、雜項化學產品(占12.81%)等。
五、外部評等及排名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給予立陶宛國家債信評等A-,評等展望為正向,穆迪(Moody’s)目前對立陶宛的國家債信評等仍維持在A3,評等展望為穩定,標準普爾(S&P)給予立陶宛國家債信評等A-,評等展望為穩定。
依據COFACE經濟研究評比,立陶宛景氣指標為A2,國家風險評估等級為A3,屬於quite acceptable risk (尚可接受風險)等級;依據Euler Hermes經濟研究分析,立陶宛在國家風險評估等級為BB1,中期評等分為BB(中等風險)、短期評等為1(低風險)。
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最新「2018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立陶宛的競爭力在全球140個參評經濟體中排名第40位。根據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3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8)」報告,立陶宛在180個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38,與賽普勒斯、捷克列同一等級。世界銀行公布的2019年經商容易度在全球190國排名第14名,較上年度16名進步2名。
六、綜合評述
立陶宛自2015年加入歐元區會員,2018年5月加入OECD會員,地理位置在歐盟與俄羅斯往來地區之交通樞紐,以及波羅的海戰略地位;惟勞動力市場有萎縮(年輕技術勞工外移)和高結構性失業問題、貧富差距大、出口增值有限(礦產品、木材、農產品、家具、電氣設備)、工業基礎薄弱,缺乏競爭力,進出口仰賴歐盟國家與俄羅斯。
預測2019年實質經濟成長率3.3%,經濟成長率放緩,CPI年增率2.4%,物價溫和,財政盈餘占GDP的比率0.2%,失業率偏高為6.1%。2015年1月起採用歐元,2019年歐元兌美元匯率為0.87:1。2019年由於歐元區經濟疲弱,經常帳順差降至3.81億美元,占GDP的比率為0.7%。2019年外匯存底54.9億美元,遠低於外債841億美元,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僅1.50個月,整體外部流動能力偏弱。
參考資料:外交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濟部投資業務處、CIA、WEF、EIU、IMF、Global Insight、World Bank、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世界經濟論壇、Standard & Poor’s、Moody’s、FITCH、COFACE、Euler Hermes等。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