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中國大陸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東鄰太平洋,接壤鄰國多達14個國家,東北隔鴨綠江與北韓為鄰,北與俄羅斯與蒙古相鄰,西與塔吉克、吉爾吉斯、哈薩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為鄰,南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為鄰。 ˙首都:北京(Beijing)。 ˙面積:9,596,960平方公里。 ˙人口:1,413,142,846 (2023 est.)。 ˙語言:北京話(普通話);少數民族通常使用該族語言。 ˙宗教:佛教18.2%,基督教5.1%,回教1.8%,民間宗教21.9%等。 ˙幣制:人民幣(Renminbi,CNY)。 ˙匯率:1 USD = 7.14 CNY(2023年年底)。 ˙政治制度:一黨專政。 ˙主要輸出項目(2022年):電子設備(26.9%)、機械和設備(15.6%)、汽車(4.2%)、塑膠(4.0%)。 ˙主要輸入項目(2022年):電子設備(23.8%)、礦物燃料(19.8%)、礦石、礦渣和灰燼(8.3%)、機械和設備(7.5%)。 ˙主要出口國家及地區(2022年):美國(16.4%)、香港(8.5%)、日本(4.9%)、韓國(4.6%)。 ˙主要進口國家(2022年):中華民國(8.9%)、韓國 (7.4%)、日本(6.8%)、美國(6.6%)。 ˙我對該國輸出:95,733.56百萬美元(2023年) ˙我自該國輸入:70,233.23百萬美元(2023年) 註: 1.地理位置、首都、人口、面積、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CIA。 2.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等資料取自EIU資料。 3.雙邊貿易額取自國貿屬。
回到首頁亞洲中國大陸綜合評論中國大陸政經概況
:::

中國大陸政經概況

編輯: 楊欣穎

2017/05/18列印

一、政治概況
中國大陸是實行一黨專政的共產主義國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國家正、副主席由其選舉產生,對外代表國家正、副元首;國務院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執行機關,係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總理由國家主席提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任命。國家正、副主席及國務院總理的任期均為5年,得連選連任1次。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克強於2013年3月就職上任,習、李兩人將主導中國大陸未來10年之政局發展。
習近平上台後展現其強勢領導風格,除打擊貪腐官僚外,亦倡導儉樸風格,主張依法治國,推動司法改革,並著重於改進政府效能,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計畫將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動能從投資導向,轉為國內需求及增加民間消費。經濟改革方面,政府將逐漸推動利率、匯率及資本帳之自由化,讓市場發揮機制。另從十三五(2016-2020年)五年計劃政策可知,政府將著重於增進社會福利,重視經濟成長品質及永續性,持續推動城鎮化、內陸發展、金融自由化、國營企業改革,以期促進民間投資、增加消費、減少社會或經濟不公、降低社會動盪的可能性。
總理李克強於2017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工作報告中提出,2017年經濟成長率目標約為6.5%左右、消費者物價年增率3%、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M2貨幣年增率12%、財政赤字率3%。經濟成長率目標為26年以來新低,外界分析此將為經濟結構調整、去財務槓桿、去過剩產能提供政策空間,表示2017年將以推動供給側改革為施政中心。
2017年下半年將召開中國大陸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黨代表大會,選出新一屆總書記及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等最高領導成員。天下雜誌612期分析,未來十九大會議召開前後,預計中國大陸政府將盡力維穩政經情勢,以確保領導階層順利交接。
對於中國大陸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政治局勢,預期未來短、中期內不會改變,但對大多數人民而言,社會民生問題才是最讓他們關注的。從中國大陸對經濟成長目標之設定來看,習、李經濟發展藍圖將更強調社會保障,不再不惜一切代價來促進經濟成長,而是放緩經濟成長目標,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追求更高的經濟附加價值,著重經濟成長永續性。此外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之後,面臨城鄉差距、貧富不均、勞動爭議、環境污染等問題,因此除反腐肅貪外,社會民生問題能否改善亦是影響政局穩定的重大因素。
二、經濟概況與展望
(一)總體經濟
中國大陸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經濟結構以服務業與工業為主,2016年農業、工業及服務業產值占GDP比例約為8.6%、39.8%及51.6%。
2014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為7.3%,2015年受到全球景氣復甦不如預期,中國大陸經濟結構調整,從過去著重投資、製造業及出口,轉為由內需消費及服務業驅動經濟成長,進入經濟成長重質不重量的新常態,使得2015年經濟成長率進一步放緩至6.9%,2016年續降至6.7%。ADB《2017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指出,政府持續透過財政及貨幣政策,維穩經濟、金融及社會穩定性,以助經濟結構調整順利進行。
展望未來,Global Insight預期中國大陸持續化解過剩產能及調整房市之下,將導致2017年經濟成長率持續放緩,但由於2017年下半年正值中國大陸共產黨最高領導層改組,預期政府將以相關刺激措施維穩經濟,助交接工作順利進行,EIU預估2017年實質經濟成長率將持續放緩,但仍大於6%,另預期2018年中國大陸將採行較緊縮的貨幣政策抑制信貸成長,使經濟成長率續降至5%以下。
(二)通貨膨脹
近年由於產能過剩及經濟成長放緩,減輕物價上漲壓力,2014年更因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使得2014年平均CPI年增率降為2.1%,2015年受國際油價及大宗物資價格持續低檔震盪影響,使得平均CPI年增率再降為1.5%。2016年年初寒害致糧食價格上升,另伴隨服務類價格及行政費用增加,2016年平均CPI年增率上升至2.1%。
展望未來,EIU預期受到人民幣貶值、國際油價及大宗物資價格回升等因素影響,推升輸入性通膨,使得未來物價逐步回升,惟產能過剩問題將抑制物價增幅,EIU預期2017-2018年平均CPI年增率約為2%左右。
(三)財政情況
中國大陸2014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1.8%。近年面對經濟成長持續放緩,透過若干財政刺激方案維持經濟成長,包括小型企業稅收減免、加快實施基礎建設投資計畫及社會住宅建造,另搭配2011年至2015年的十二五計畫,促進城鎮都市化、製造業轉型升級及加強鄉村地區基礎建設。2015年採取相對擴張的財政政策,使得2015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增為3.4%。2016年透過降稅措施刺激經濟,稅收成長放緩,使2016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續增為3.9%。
展望未來,Moody’s分析報告指出,於經濟結構調整時期,預期2017年中國大陸將持續透過財政刺激措施維穩經濟表現,包括調降中小企業稅率,鼓勵其研發支出;降低或刪減行政規費,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財政支出將著重支持供給側改革以及協助產能過剩行業削減多餘勞動力。EIU預期2017年及2018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將逐年續增。
(四)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2014年中國大陸貿易順差為4,350億美元,挹注經常帳,使經常帳保持盈餘,2014年經常帳盈餘占GDP比率為2.6%。2015年受國際需求疲軟影響,出口值減少1,010億美元,衰退4.50%,進口受油價及大宗物資價格走弱,進口值減少2,329億美元,衰退12.88%,2015年貿易順差達5,670億美元,經常帳盈餘由2014年的2,774億美元增為3,306億美元,占GDP比率增至2.9%。2016年進出口貿易值連續第二年下降,貿易順差降為4,941億美元,伴隨服務帳赤字擴大,經常帳盈餘縮減至1,951億美元,占GDP比重降為1.7%。
展望未來,EIU預期2017年隨國際需求回升,將有助於中國大陸出口表現,而國際大宗物資價格上升,將反映在進口值成長上,交互影響下預測貿易順差將小幅成長至5,002億美元,惟受服務帳及所得帳赤字擴大影響,預期2017年經常帳盈餘將縮減。預期2018年受益於貿易順差續增,帶動經常帳盈餘及其占GDP比重回升。
(五)匯率
2014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12人民幣。2015年受美國FED升息致美元走強預期影響,以及8月中國大陸央行進行匯率改革,調整基準匯價─中間價定價方式,以反應匯率市場行情,同時導致人民幣一次性釋放貶值壓力,2015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為6.49人民幣。2016年10月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SDR一籃子貨幣比重分別為美元41.73%、歐元30.93%、人民幣10.92%、日圓8.33%及英鎊8.09%。市場分析人民幣納入SDR,將增加國際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及自由化,使人民幣匯率更貼近市場。2016年末隨美國升息、美元走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呈反向走弱,2016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續降至6.95人民幣兌一美元。
EIU分析指出近年中國大陸央行逐步調整匯率政策,由過去採爬行釘住美元匯率制,陸續調整為釘住一籃子主要貿易往來國家貨幣的匯率制度,將使人民幣匯率更具彈性,目標往人民幣自由化及國際化邁進。展望未來,伴隨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預期以及美國採行較緊縮的貨幣政策,增添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下行壓力。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中國大陸2016年外債較2015年增加348億美元至1兆4,531億美元,外債占GDP的比率為12.8%,占出口比率為58.8%,債負比率為4.1%,短期外債占總外債之比率為66.61%,短期外債占外匯存底之比率為24.76%,外匯存底為3兆105億美元,高於總外債金額,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18.04個月。綜合而言,整體外部流動能力尚可。
三、對外關係及主要貿易國家占比
習近平上台後積極拓展中國大陸在國際的角色地位,於外交事務上展現較強硬的立場,預估未來中國大陸仍將因領土爭議問題,導致與鄰國間的緊張氣氛。2014年中國大陸與越南因南海主權爭議,引發越南排華暴動,2015年菲律賓於東協會議表示中國大陸在南海島嶼填海造陸,引發周邊國家關注。菲律賓向荷蘭海牙國際常設仲裁庭提出南海主權仲裁案,2016年仲裁認定,中國大陸所主張之歷史主權沒有法律依據,且中國大陸在南沙群島不能享有200海浬經濟海域。惟中國大陸表示不會接受不公平的結果,預計透過「一江一海」機制,邀請瀾滄江流域和南海沿岸國加入,涵蓋中國大陸及東協國家,落實《南海行為宣言》及協商《南海行為準則》,以解決南海領土問題。
與美關係方面,2017年4月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訪問美國,中美雙方表示將加強兩國關係,建立對話機制助雙方溝通,同意在貿易投資加強合作,妥善處理經貿摩擦,以求互利互惠目標。惟EIU分析,中美雙方在兩國貿易、北韓及敘利亞問題、氣候變遷等議題上持不同立場,預期未來中美兩國關係存變化可能性。
對外貿易方面,2015年中國大陸主要出口國有美國(18.0%)、香港(14.6%)、日本(6.0%)、南韓(4.4%)及德國(3.0%)等;主要進口國為南韓(10.9%)、美國(9.0%)、中華民國(9.0%)、日本(8.9%)及德國(5.5%)等。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與我國雙邊貿易方面,我國與中國大陸多年來貿易關係一直處於順差局面。2016年我國對中國大陸地區出口738.78億美元,進口439.90億美元,貿易順差達298.88億美元,2017年1-2月對中國大陸出口126.25億美元,進口68.40億美元。對中國大陸進出口貨物結構方面,2016年我國對中國大陸出口以電機設備及其零件(45.12%)、光學精密儀器(11.37%)、機器與機械用具(8.55%);進口以電機設備及其零件(41.63%)、機器與機械用具(14.61%)、鋼鐵(4.81%)為主。
五、外部評等及排名
2017年5月16日查詢,國際三大信評機構惠譽、標準普爾及穆迪分別給予中國大陸A+、AA-及Aa3投資級之主權債信評等,評等展望分別為穩定、負向、負向。
標準普爾2017年1月針對中國大陸主權債信評等定期檢視報告,仍維持AA-的評等,評等展望仍為負向。報告指出,標準普爾預期中國大陸面對外部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將透過公共投資支撐經濟成長,惟此將導致政府及企業財務槓桿比率持續惡化,公共投資過度投資,高過永續發展所需水準,此皆將弱化中國大陸因應外部衝擊的能力,限制未來政府施政政策選項,並增添經濟硬著陸(經濟成長率大幅下滑)的風險。
當前政府透過若干改革增強經濟及財政的緩衝能力,包括透過打擊貪腐增加法治信心、改善經商環境,透過國營企業整併、改革,使預算資源配置更有效率,減緩信貸增速,透過經濟結構調整,著重長期永續經濟發展。標準普爾報告指出,如中國大陸未來透過持續信貸成長及公共投資,以追求更高經濟成長率,削弱面對外部衝擊的應變能力,增添硬著陸風險,不排斥將進一步調降中國大陸主權債信評等等級。
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2016-2017全球競爭力報告」資料顯示,中國大陸的競爭力排名在全球138個參評經濟體中排名第28位,排名與上年相同。依據世界銀行公布的2017年全球經商容易度調查,中國大陸在全球190國中排名78名,較上年84名進步6名。另依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6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6)」報告,中國大陸在176個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79名,排名較2015年的83名進步4名,與白俄羅斯、巴西、印度等國家列同一等級。
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外交部、經濟部國貿局、財政部關務署、CIA、WEF、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World Bank、ADB、EIU、Global Insight、Fitch、Moody’s、S&P、天下雜誌。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