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中國大陸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東鄰太平洋,接壤鄰國多達14個國家,東北隔鴨綠江與北韓為鄰,北與俄羅斯與蒙古相鄰,西與塔吉克、吉爾吉斯、哈薩克、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為鄰,南與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為鄰。 ˙首都:北京(Beijing)。 ˙面積:9,596,960平方公里。 ˙人口:1,413,142,846 (2023 est.)。 ˙語言:北京話(普通話);少數民族通常使用該族語言。 ˙宗教:佛教18.2%,基督教5.1%,回教1.8%,民間宗教21.9%等。 ˙幣制:人民幣(Renminbi,CNY)。 ˙匯率:1 USD = 7.14 CNY(2023年年底)。 ˙政治制度:一黨專政。 ˙主要輸出項目(2022年):電子設備(26.9%)、機械和設備(15.6%)、汽車(4.2%)、塑膠(4.0%)。 ˙主要輸入項目(2022年):電子設備(23.8%)、礦物燃料(19.8%)、礦石、礦渣和灰燼(8.3%)、機械和設備(7.5%)。 ˙主要出口國家及地區(2022年):美國(16.4%)、香港(8.5%)、日本(4.9%)、韓國(4.6%)。 ˙主要進口國家(2022年):中華民國(8.9%)、韓國 (7.4%)、日本(6.8%)、美國(6.6%)。 ˙我對該國輸出:95,733.56百萬美元(2023年) ˙我自該國輸入:70,233.23百萬美元(2023年) 註: 1.地理位置、首都、人口、面積、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CIA。 2.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等資料取自EIU資料。 3.雙邊貿易額取自國貿屬。
回到首頁亞洲中國大陸綜合評論中國大陸政經現況
:::

中國大陸政經現況

編輯: 楊欣穎

2015/05/05列印

一、 政治現況

中國大陸是實行一黨專政的共產主義國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國家正、副主席由其選舉產生,對外代表國家正、副元首;國務院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執行機關,係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總理由國家主席提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任命。國家正、副主席及國務院總理的任期均為5年,得連選連任1次。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克強於2013年3月就職上任,習、李兩人將主導中國大陸未來10年之政局發展。

習近平上台後展現其強勢領導風格,除打擊貪腐官僚外,亦倡導儉樸風格,主張依法治國,推動司法改革,增加司法效率及獨立性,並著重於改進政府效能,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計畫將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動能從投資導向,轉為國內需求及增加民間消費。經濟改革方面,政府將逐漸減少干預,推動利率、匯率及資本帳之自由化,讓市場發揮機制,另增加社會福利支出,希冀透過改革助益經濟永續成長及維持社會安定。2015年3月總理李克強於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的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成長由高速轉為中高速),強調改革體制弊端和調整經濟結構,以維持穩定經濟成長,2015年各項經濟目標為經濟成長率7%、消費者物價年增率3%、進出口總額年增率6%、城鎮登記失業率4.5%及廣義貨幣M2年增率12%。

中國大陸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政治局勢在未來短、中期內不會改變,但對大多數人民而言,社會民生問題才是最讓他們關注的。從中國大陸將經濟成長目標設定於保持平穩來看,習、李經濟發展藍圖將更強調社會保障,不再不惜一切代價來促進經濟成長。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之後,面臨城鄉差距、貧富不均、勞動爭議、環境污染等問題日趨嚴重,因此除反腐肅貪外,社會民生問題能否改善將是影響政局穩定的重大因素。

二、 經濟現況與展望

中國大陸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經濟結構以服務業與工業為主,2014年分別占GDP比重的48.2%與42.6%,另農業為9.2%。

(一)總體經濟

根據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為7.0%,為2009年爆發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第1季投資及出口成長率都減緩,但仍在2015年官方設定的全年經濟成長7.0%目標內。展望未來,EIU預估2015年,隨國際油價下跌,通膨壓力減緩,除提供中國大陸央行調降利率的空間外,也使得實質家庭所得增加,將支持民間消費成長。惟投資方面,預期2015年投資成長率將逐漸放緩,由2014年的7.2%放緩至2015年的6.0%,預計政府將會推出更多刺激政策以維持經濟成長。EIU預估2015年經濟成長率將由2014年之7.4%下降至7.0%,2016年再微幅降至6.8%。

(二)通貨膨脹

由於產能過剩和經濟成長放緩,減輕物價上漲壓力,2012及2013年中國大陸平均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皆為2.6%,2014年下半年起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使得2014年平均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續降至2.1%。展望未來,隨國際油價低價徘徊,使得食物及運輸成本降低,另加上中國大陸工業及房地產部門產能過剩,增加未來物價下行壓力,EIU預估2015年平均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將降至1.2%。未來隨國際油價回升及信貸政策緊縮遏制過剩產能,預測2016年平均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將增為2.2%。

(三)財政情況

中國大陸2012-2014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分別為1.6%、1.9%及1.8%。展望未來,中國大陸執政當局面對經濟成長放緩,將採取小規模財政刺激方案,包括小型企業稅收減免、加快實施基礎建設投資計畫及社會住宅建造,另搭配2011年至2015年的十二五計畫,促進城鎮都市化、製造業轉型升級及加強鄉村地區基礎建設,預期政府支出將增加。然而隨經濟成長放緩,財政收入縮減,EIU預估2015年財政收入占GDP比率將由2014年的22.1%降至21.7%,短期內中國大陸財政赤字狀態仍將持續,2015年及2016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分別增至2.7%及2.9%。

(四)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EIU評估中國大陸未來五年,受到價格競爭力式微影響,出口平均年增率約僅7%,相較於過去十年平均數據,明顯滑落;另一方面,進口成長率隨著國內消費增加,商品進口成長率將超越出口成長率,進口平均年增率為8.9%。另長久以來中國大陸在勞務帳方面存在逆差,加上近年來出國旅遊人數大增,預估勞務帳逆差仍將逐年擴大,中國大陸2012年至2014年經常帳順差分別占GDP比率為2.6%、1.9%及2.1%,EIU預估2015年將增至2.6%,2016年降為2.0%。

(五)匯率

2012年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6.29人民幣,2013及2014年年底微幅升值為6.10及6.12人民幣。EIU預估2015年隨美元走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貶,2015年年底兌美元匯率為6.16人民幣。其後2016-2017年人民幣匯率反彈升值,預估2016年底兌美元匯率為6.11人民幣。

長期而言,人民銀行為了配合中國大陸政策目標:經濟再平衡及人民幣國際化,降低其在匯率之干預幅度,趨向讓市場機制決定匯率水準。2014年三月已放寬兌美元匯率波動幅度,由上下1%放寬至上下2%,2015年為IMF對特別提款權(SDR)一籃子貨幣的審視年,部分外資認為在5月開會討論前,中國大陸會努力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並增加外企資本金結匯自由度,6月起對外資企業資本金之管理由「支付結匯制」轉為「意願結匯制」可自由選擇結匯時機。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中國大陸2014年底外匯存底達3兆8,430.2億美元,較總外債金額9,710億美元高出甚多,短債占總外債比重為76.82%,外債占GDP比重、債負比率分別為9.4%及2.6%,短債占外匯存底比重為20.71%,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達20.36個月,外債償付能力良好。

(七)外部評等

2015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IMF)於更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下調中國大陸2015年經濟成長預估值,由2014年10月預估的7.1%調降至6.8%,下調0.3個百分點。主因為信用貸款及投資增長曾是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關鍵,但其快速增長也使金融脆弱性不斷累積,當經濟成長放緩及投資者預期心理影響之下,使得投資成長放緩或甚至緊縮,脆弱性因而攀升,IMF報告預測中國大陸房地產、信用貸款及投資將進一步放緩緊縮。

中國大陸政府當局目前為降低金融脆弱性,將透過改變經濟成長模式、推動結構性改革,包括有效管控快速信用擴張,特別是影子銀行和以漸進有秩序方式減少地方政府債務。短期內可能會降低其經濟成長率,中長期來看,將有助於提升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之品質,使其更加平衡,為穩健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中國大陸政府調整經濟結構以降低風險的同時,並將持續透過推出刺激經濟政策,抵銷投資放緩對經濟成長的影響,另油價下跌也使進口石油的中國大陸實質所得增加,預期將刺激消費成長,減緩經濟下行壓力。

目前國際三大信評機構惠譽、標準普爾及穆迪分別給予中國大陸A+、AA-及Aa3投資級之主權債信評等,評等展望均為穩定。信評機構認為中國大陸的總體經濟表現、外匯存底及外部流動性優於其他相同評等之國家,然中國大陸信貸總額偏高及影子銀行是其金融體制風險所在,另房地產及建築營造業景氣放緩,導致失業人口增加亦是中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之一。中國大陸正處於經濟結構再平衡調整之階段,期望朝向信貸密度較低、著重消費導向的發展方向,並透過結構改革建立未來經濟永續成長的立基,包括利率自由化將有助於中小企業獲得信貸,有淨儲蓄的家計單位可獲得較高利息回報,然經濟結構調整及結構改革能否順利推行,將是影響中國大陸未來經濟發展及評等走向的關鍵。

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2014-2015全球競爭力報告」資料顯示,中國大陸的競爭力排名在全球144個參評經濟體中排名第28位,排名較上年進步1名。另依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4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4)」報告,中國大陸在175個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100名,排名較2013年的80名退步20名,與蘇利南及阿爾及利亞等國家列同一等級。

三、 對外關係

習近平上台後在國際舞臺上展現較強硬的立場,中國大陸提升軍事投射能力及其面對領土爭議時傾向採取恫嚇方式,導致與鄰國間的緊張氣氛。中國大陸與日本兩國先前因釣魚台領土爭議問題,關係一度緊張,2015年3月重啟停擺四年的中日安保對話,雙方達成共識將加速啟動「海上緊急聯繫機制」,緩和釣魚台爭議之緊張情勢,避免雙方軍隊發生意外衝突。2014年5月,中國大陸與越南因南海領海主權爭議升溫,引發越南大規模排華暴動,2015年4月菲律賓於東協部長會議中,表示中國大陸在南海爭議島嶼填海造陸,引發周邊國家關注。東協各國及中國大陸針對南海議題皆表示,期盼加速談判制定具約束力、解決爭端機制的「南海行為準則」,以維持南海和平。

中國大陸於2013年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兩個跨國經濟帶,合稱「一帶一路」,截至2015年3月28日為止,已約有900個投資項目,涉及歐亞非三大洲64個國家。針對「一帶一路」地區基礎建設提供資金而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目前已有57個國家加入成為創始會員國。然「一帶一路」工程能否順利推行,取決於中國大陸在中亞及南海地區的影響力。

對外貿易方面,2013年中國大陸前三大出口國家為香港、美國及日本,占出口比重分別為17.4%、16.7%及6.8%,前三大進口國家為南韓、日本及中華民國,占進口比重分別為9.4%、8.3%及8.0%。雙邊貿易方面,我國與中國大陸多年來貿易關係一直處於順差局面。2014年我國對中國大陸地區出口821.19億美元,進口480.39億美元。出口以電機設備及其零件(34.65%)、光學精密儀器(17.04%)、塑膠及其製品(10.25%)及有機化學品(9.39%)為主;進口以電機設備及其零件(38.58%)、機器與機械用具(12.98%)及鋼鐵(6.79%)為主。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