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歐洲愛沙尼亞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 位於北緯57.3度至59.5度、東經21.5度至28.1度間,居波羅的海三國最北端,北隔芬蘭灣與芬蘭相望,東與俄羅斯為界,南鄰拉脫維亞。 首都 塔林。 語言 愛沙尼亞語。 面積 45,227平方公里。 人口 1,202,762人 (2023 est.)。 宗教 基督教路德教派及俄羅斯東正教。 幣制 歐元。 政治制度 共和國,議會內閣制。 匯率 0.93歐元兌1美元 (2023年年底)。 主要輸出項目 機器及設備(20.9%)、礦物產品(18.7%)、木材產品(13.2%)、食品(9.5%) (2022年)。 主要輸入項目 機器及設備(20.4%)、礦物產品(19.6%)、化學品(13.4%)、食品(9.2%) (2022年)。 主要出口國 芬蘭(14.5%)、拉脫維亞(14.1%)、瑞典(9.2%)、立陶宛(6.1%) (2022年)。 主要進口國 芬蘭(16.7%)、立陶宛(9.9%)、德國(9.6%)、拉脫維亞(9.5%) (2022年)。 我對該國輸出 52.57百萬美元(2023年)。 我自該國輸入 44.76百萬美元(2023年)。 註: 1. 地理位置、首都、語言、面積、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外交部,國家相關資訊。 2. 人口資料取自CIA。 3. 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資料取自EIU。 4. 雙邊貿易金額取自國貿署,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回到首頁歐洲愛沙尼亞綜合評論愛沙尼亞政經概況
:::

愛沙尼亞政經概況

編輯: 張峰斌

2022/04/20列印

一、政治概況
愛沙尼亞之政治制度為共和國,議會內閣制,國會為一院制,稱為RIIGIKOKU,共101席,任期4年,全國分12選區以比例代表制由全民普選選出。總理為最高行政首長,由總統提名經國會同意任命之,向由國會多數黨領袖擔任。總統由國會議員選出,任期五年,現任總統Alar Karis於2021年10月11日就任,下屆總統大選將於2026年8月舉行。
愛沙尼亞各政黨政治實力相近,鮮有國會席位過半之單一執政黨,多黨組成聯合內閣係該國政治常態,雖多數執政聯盟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穩定的,任期相對較短,惟該國自1995年以來,議會任期為四年,政府更替順利進行,對政策方向的影響很小。2019年3月3日舉行國會大選,結果以國家安全議題為競選主軸的改革黨(Ref)獲34席,仍為國會最大黨,中央黨(KESK)獲26席,保守人民黨(EKRE)獲19席,祖國與共和國聯盟(IRL)獲12席,社會民主黨(SDE)獲10席。政黨聯合席次超過51席可組聯合政府,時任總理、中央黨主席Juri Ratas於4月17日獲國會授權組閣,與保守人民黨及祖國與共和國聯盟成立聯合新政府,在國會占有過半席次,為多數執政。儘管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惟自2019年4月以來執政之聯合政府,在總理Juri Ratas於2021年1月13日辭去總理和中央黨主席職務致聯合政府垮台,2021年1月改革黨黨魁Kaja Kallas獲授權與中央黨籌組聯合政府,就任該國首位女性總理,下屆國會大選將於2023年3月舉行。
在政策趨勢方面,該國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約為61%,仍低於歐盟平均水平,導致該國成為更容易受到新增感染COVID-19或COVID-19變種病毒的國家之一。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該國和俄羅斯之關係明顯惡化,作為回應,北約於2017年在距離俄羅斯邊境150公里處建立一支1000人的軍事部隊,導致俄羅斯在其西部戰線部署更多部隊。俄羅斯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增加以及愛沙尼亞對白俄羅斯反對派的大力支持進一步加劇緊張局勢,預估雙邊之間的緊張局勢仍高。

二、經濟概況及展望
愛沙尼亞境內自然資源匱乏,但因採行自由經濟政策而經濟發達,主要工業有製造業、資通訊產業等;另因位居東西歐間樞紐位置,旅遊、過境運輸等產業繁榮。2021年產業結構中,農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為3.3%、工業占24.5%、服務業占72.2%。
愛沙尼亞屬小型、開放的經濟體,CIA預估2021年7月人口為1,220,042人。2021年GDP規模僅356.48億美元,人均所得26,853美元,經濟體系自我調適能力稍嫌不足,易受外部因素衝擊。該國加入歐元區後,幣值穩定及融資利率降低,有利於吸引外資投資。

(一)、總體經濟
愛沙尼亞被譽為波羅的海之虎(Baltic Tiger),經濟發展居中東歐國家前列,2020年受COVID-19大流行及實施相關限制及社會隔離措施的影響,加上基期較高及歐盟國家經濟衰退等因素致2020年實質GDP成長率由2019年之4%轉為衰退2.6%;2021年固定投資和服務進口的快速成長,加上全球景氣復甦致2021年實質GDP成長率再轉為大幅成長7.6%。
展望未來,因2021年的基期較高導致2022年在沒有大規模資產重新分配的情況下投資緊縮,預測2022及2023年實質GDP成長率分別為3.8%及3.1%。

(二)、通貨膨脹
2020年受COVID-19大流行致經濟衰退、國內需求不振及失業嚴重等因素影響,物價下跌,2020年CPI年增率由2019年之2.3%降至-0.4%;2021年受益於全球景氣復甦推升通貨膨脹,2021年CPI年增率回升至4.4%。
展望未來,因勞動力短缺、失業率下降和能源價格上漲推動的強勁工資成長將成為2022年推升通貨膨脹的驅動因素,然而預估2022年下半年因為能源價格在需求減少和天然氣供應可能增加的情況下有所緩解,通貨膨脹將放緩,預測2022及2023年CPI年增率分別為6.0%及3.0%。

(三)、財政情況
愛沙尼亞過去為加入歐元區,嚴格控制財政支出,以符合歐盟設定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在3%以下的標準,延續過往的財政紀律,2019年財政盈餘占GDP的比重為0.1%;受COVID-19大流行影響,政府進行紓困計畫致財政赤字大幅增加,2020年財政由盈餘轉為赤字,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5.6%。因政府減少財政支出,財政狀況改善,2021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縮減至3.4%。
展望未來,該國受益於經濟成長並持續加強財政紀律,預測2022年及2023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分別縮減至-2.2%及-1.3%。

(四)、就業情況
該國2019年失業率為4.45%,為歐盟失業率較低的國家之一;2020年受COVID-19大流行影響致失業率升至6.8%;2021年因經濟復甦致失業率降至6.5%。
展望未來,歐元區經濟持續復甦,有利於逐漸改善就業情況,預測2022年及2023年失業率分別為5.2%及4.7%。

(五)、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因出口增加加上進口減少致2020年愛沙尼亞商品貿易收支由2019年之逆差10.38億美元減至逆差1.97億美元。受COVID-19大流行影響,服務帳盈餘大幅減少導致2020年經常帳盈餘由2019年之7.83億美元轉為赤字1.42億美元,經常帳盈餘占GDP比率由2019年2.52%轉為-0.46%。2021年受益於全球景氣復甦影響,惟進口增幅大於出口增幅,貿易收支逆差增至10.08億美元,經常帳赤字增至13.58億美元,經常帳赤字占GDP比率擴大為3.8%。
展望未來,受益於國外的匯款以及歐盟轉移支付致服務帳盈餘增加,但仍不足以抵銷貿易帳和所得帳逆差擴大,經常帳赤字將在未來略為擴大。預測2022年及2023年貿易收支逆差分別為3.31億美元及8.40億美元;2022年及2023年經常帳赤字分別為0.36億美元及0.38億美元,經常帳盈餘占GDP比率均為0.1%。

(六)、匯率
愛沙尼亞於2011年1月1日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第17個會員國。該國貨幣使用歐元,2020年年初石油價格暴跌、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提升美元的避險地位,惟之後歐盟宣布建立7500億歐元的新復興基金而快速升值,導致2020年底匯率由2019年底之US$1.12:€1(0.89歐元兌1美元)升值至US$1.23:€1(0.815歐元兌1美元);2021年第1季歐洲因COVID-19疫情封鎖限制致歐元貶值,第2季因經濟活動加速、COVID-19疫苗接種增加,投資者信心增加及美國FED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致歐元升值,惟第4季因美國FED超寬鬆貨幣政策退場造成歐元對美元貶值,2021年底匯率貶值為US$1.135:€1 (€0.881: US$1)。
展望未來,隨著歐洲央行(ECB)貨幣刺激的步伐遠低於美國聯邦儲備銀行(Fed),且ECB對短期通貨膨脹保持較高的容忍度,EIU預估2022年歐元將面臨貶值壓力,EIU預測2022及2023年底匯率分別為US$1.10:€1 (€0.905: US$1)及US$1.15:€1(0.87歐元兌1美元)。

(七)、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該國近年外債總額均高於外匯存底餘額,2020年-2021年外匯存底餘額分別為19.50億美元及19.94億美元,外債總額分別為300.05億美元及285.61億美元,外債總額占GDP比重分別為98.16%及79.10%,外債總額占出口比重分別為137.01%及103.33%,短期外債占總外債之比率分別為31.55%及34.93%,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分別為1.08個月及0.83個月。
預測該國2022年外匯存底為4.75億美元,外債為273.54億美元,外債占GDP比率為72.52%,外債占出口比率為95.89%,債負比率為6.77%,短期外債占總外債之比率為34.93%,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0.2個月。整體而言,該國債負比率雖不高,惟該國外債遠高於外匯存底,外部流動能力仍嫌不足。

三、對外關係及主要貿易國家占比
愛沙尼亞於1991年9月加入聯合國(UN),1999年加入世貿組織(WTO),2004年3月加入北約(NATO),2004年5月加入歐盟,2007年12月加入申根(Convention of Schengen)公約國,2011年1月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第17個會員國。愛沙尼亞以歐盟和北約為其主要經濟及安全支柱,重視與波羅的海及北歐國家的傳統友誼,致力推動和加強區域合作,並重視與美國關係。
因其特殊歷史因素,愛沙尼亞長期以來對俄羅斯疑慮較深,原本就已長期存在邊界及境內俄裔無國籍人士等問題,2014年俄國入侵烏克蘭事件後,雙方關係更為緊張,北約更以維護會員國邊界安全為由,自2017年起在愛沙尼亞駐軍,引起俄羅斯強烈不滿。但愛沙尼亞同時注重與俄國在經貿、旅遊、文化和教育等領域的實質性合作,使得兩國關係出現好轉跡象,惟近期受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影響導致該國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近期政策將繼續側重於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和強化防禦能力。為降低外來經濟衝擊影響,愛沙尼亞開始尋求擴大與世界其他地區的經貿往來,逐步強化與亞洲國家及新興市場國家之關係。
對外貿易方面,2020年愛沙尼亞主要出口國為芬蘭(15.6%)、瑞典(10.4%)、拉脫維亞(9.0%)、美國(7.9%);主要進口國為芬蘭(13.4%)、德國(10.3%)、拉脫維亞(9.3%)、立陶宛(9.0%)。2020年愛沙尼亞主要出口機器及設備(24.8%)、食品(12.5%)、木材產品(11.0%)、礦物產品(9.9%);主要進口機器及設備(22.6%)、礦物產品(15.2%)、化學品(11.6%)、食品(10.7%)。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2021年我國對愛沙尼亞出口87.64百萬美元、進口39.45百萬美元,貿易順差為48.20百萬美元。我國出口至愛沙尼亞主要產品包括卑金屬製工具(占17.75%)、機器及機械用具及其零件(占15.41%)、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占14.30%)等,自愛沙尼亞主要進口產品包括電機設備及其零件(占31.54%)、機器及機械用具及其零件(占15.13%)、礦物燃料(占13.03%)等。

五、外部評等及排名
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惠譽(Fitch)及穆迪(Moody's)核予愛沙尼亞主權債信評等分別為AA-、AA-及A1;評等展望均為穩定。
依據COFACE經濟研究評比,愛沙尼亞景氣指標為A1,在國家風險等級為A2,屬於低風險(Low Risk)國家。Euler Hermes經濟研究評比,愛沙尼亞國家風險等級為AA1,中期評等為AA,短期評等為1,屬風險最低國家。
依IMD(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21世界競爭力年報(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顯示愛沙尼亞在全球64個參評經濟體中排名第26名,較2020年排名第28名,進步2名。另依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21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21)」報告,愛沙尼亞在180個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13名,與加拿大、奧地利、冰島、愛爾蘭等國列同一等級,較上年之排名17名進步4名。另依世界銀行公布的「Doing Business 2020」經商環境報告,愛沙尼亞的經商容易度排名(Ease of doing business ranking)在全球190個經濟體排名第18名,較上年之排名16名退步2名。

六、綜合評述
愛沙尼亞境內自然資源匱乏,但因採行自由經濟政策而經濟發達,主要工業有製造業、資通訊產業等;另因位居東西歐間樞紐位置,旅遊、過境運輸等產業繁榮,惟該國屬小型、開放的經濟體,2021年GDP規模僅356.48億美元,人均所得26,853美元,經濟體系自我調適能力稍嫌不足,易受外部因素衝擊。
預測愛沙尼亞2022年實質GDP為3.8%,CPI年增率為6.0%,財政盈絀占GDP比率為-2.2%,經常帳赤字為0.36億美元,外債273.54億美元,債負比率為6.77%,外匯存底大幅降至4.75億美元,支付進口能力僅0.2個月。綜合而言,預測2022年該國經濟成長因基期高而趨緩、人均所得略增至約28,000美元、債負比率低,惟該國外債遠高於外匯存底及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仍嫌不足。

七、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外交部、經濟部國貿局、CIA、Fitch、Standard & Poor’s、Moody’s、EIU、IHS、WEF、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World Bank、COFACE、Euler Hermes、ITC。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