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印度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位於亞洲次大陸,自北方喜馬拉雅山起,經恆河平原及德干高原,向南伸入印度洋,西瀕阿拉伯海,東濱孟加拉灣。 ˙首都:新德里。 ˙面積:328萬7000餘平方公里。 ˙人口:1,399,179,585人 (2023 est.)。 ˙語言:憲法中所列之官方語文有22種,其中印度文及英文居首要地位,政府部門之公文及法律文件皆以該兩種語文為主。 ˙宗教:屬多元宗教文化,印度八成人口信奉印度教,其餘為回教、錫克教、耆那教、佛教、拜火教及基督教等。 ˙幣制:印度盧比(Indian Rupee)。 ˙匯率:1US$=83.27 Indian Rupee (2023年底)。 ˙政治制度:聯邦內閣制。 ˙主要輸出項目(2022年):工程商品(24.2%)、石油產品(20.9%)、寶石及珠寶(8.6%)、藥品(5.6%)等。 ˙主要輸入項目(2022年):石油產品(28.9%)、電子產品(11.2%)、機械(6.2%)、黃金(5.1%)等。 ˙主要出口國家(2022年):美國(17.7%)、阿拉伯聯合大公國(6.9%)、荷蘭(4.1%)、中國大陸(3.3%)等。 ˙主要進口國家(2022年):中國大陸(14.2%)、阿拉伯聯合大公國(7.5%)、美國(7.2%)、沙烏地阿拉伯(6.4%)等。 ˙我對該國輸出:6,010.55百萬美元 (2023年)。 ˙我自該國輸入:2,212.01百萬美元 (2023年)。 註: 1. 地理位置、首都、面積、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來自外交部,國家相關資訊。 2. 人口數取自CIA資訊。 3. 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取自EIU資訊。 4. 輸出入貿易額取自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回到首頁亞洲印度綜合評論印度政經概況
:::

印度政經概況

編輯: 盧慶芳

2021/10/20列印

一、政治概況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全國共有28州及9個中央直轄區 (Union Territories),政體為聯邦內閣制,中央由總統、副總統、總理及內閣(Council of Ministers)組成,由總理及內閣行使實際的行政權力,總統僅為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功能以儀式及象徵性居多,總統由國會兩院及地方議會(State Assemblies)組成之選舉團推舉,任期5年,現任總統柯文德(Ram Nath Kovind)於2017年7月就任,下屆總統選舉將於2022年7月舉行。現任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 於 2021 年 7 月進行迄今最大之內閣改組,以利總理辦公室 (PMO) 進一步集中制定政策。
印度國會採兩院制,分為上議院(Rajya Sabha)及下議院(Lok Sabha);上議院計有250名議員,任期6年,其中238名由各州議會議員投票產生,12名由總統任命,成員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下議院計有545名議員,任期5年,其中543名由普選產生,2名由總統任命。
印度全國性政黨計有印度人民黨(Bhartiya Janata Party,簡稱人民黨,BJP)、國大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INC)、印度馬克斯主義共產黨(CPM)、民族主義國大黨(NCP)、印度共產黨(CPI)、多數人民黨(BSP)及草根國大黨(AITC)等7個黨。參與2019年大選之地方性政黨約674個,總計在下議院擁有席次之政黨達33個。
上屆國會大選於2019年4月11日至5月19日分七階段舉行,5月23日公布大選結果,由總理莫迪領導的人民黨(BJP)再度贏得勝利,一舉囊括國會下議院過半數席次(543席中占303席),並與友黨聯合組成「國家民主聯盟」(NDA,共占353席),莫迪連任總理並於2019年5月30日宣誓就職。人民黨(BJP)之後陸續在各州地方選舉獲勝,絕對掌控印度政局,成為繼開國之國大黨(INC)之後印度一黨獨大之政黨。
一般預期人民黨 (BJP) 將完成本次截至 2024 年之任期,儘管2021年第2季印度爆發第二波嚴重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感染,政府應對處理不力,但該黨因在國會有多數席次之優勢,以及國內反對勢力疲弱,將有助維持印度政治穩定度。然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對政府政策的強烈反對聲浪重現,數十萬農民齊聚抗議 2020 年 9 月印度政府通過的三項農業法案,其中國家民主聯盟NDA 所屬兩個聯盟黨派選擇退出以支持農民,此舉反映出農民選票的重要性。農業法僵局同時反映出,如印度政府挾其國會多數席次以強行通過法律,將失去關鍵部門相關公民社群的支持。惟目前反對黨尚無法組建反政府聯盟,將有助執政黨規劃實施其政策議程。下屆大選將於 2024 年 4 月至 5 月舉行,屆時人民黨(BJP)將受惠於現任及選舉優勢,預計人民黨將持續推舉現任總理莫迪為該黨總理候選人。
二、經濟概況及展望
印度是世界10大礦藏國之一,擁有煤、原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鐵、銅、鋅、金、鎂等多種金屬礦產及雲母、花崗石、大理石、石灰石等數十種非金屬礦產與各種稀有金屬礦產。其中鐵礦蘊藏量為全球3%、煤為全球10%、鐵礬土為全球4%;另雲母礦產量為全球第1,重晶石(barytes)第2、鉻鐵礦第4,鐵礬土第6,錳第7、鋁第10、粗鋼第11等。
依據CIA資料,預估2021年7月人口數13億3,933萬514人。預計2021/22(2021/04~2022/03)財務年度平均每人GDP為2,132.8美元,產業結構中農業、工業及服務業占GDP產值分別約為19.4%、28.1%、45.5%。
(一)、總體經濟
2018/19財年實質GDP成長率為6.55%,之後經濟成長逐年下滑,2019/20財年實質GDP成長率為4.07%,2020/2021財年成長率則萎縮7.35%。預計隨著景氣復甦,2021年7月至9月經濟成長將由上一季衰退中快速好轉,並預期如受第三波Covid-19疫情影響,本(2021/22)財年下半年經濟成長力道將減弱。預計在經歷 2020/21 財年經濟衰退後,實質GDP成長率將回升,2021/22財年及2022/23財年預估實質GDP成長率分別為8.20%及7.80%,有望恢復到2019/20財年的水準。預計印度政府將致力迅速擴大疫苗注射覆蓋範圍,並減少對破壞性經濟限制的依賴,以因應未來Covid-19疫情變化並擴大國內生產、促進景氣復甦,同時預計到2022年第2季,印度60%的人口將完成疫苗接種。
為促進經濟發展,鼓勵外國投資並提高印度在全球價值鏈中的戰略地位,印度政府推出多項「生產掛鉤激勵計劃」(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Schemes, PLIS),以支持10項國內製造業,包括紡織、食品、電子及汽車等產業,另印度政府於2020年9月通過長期懸而未決的勞動法,減少雇主端社會保障的義務,並使僱用和解僱工人更容易。
(二)、通貨膨脹
2018年至2019年CPI年增率大致穩定,平均CPI年增率分別為3.92%及3.74%。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及受到新的供應鏈中斷影響,通膨壓力在2021年迅速回歸,5月份整體通膨已超過印度央行6%之上限,惟此後持續放緩。雖當地及區域供應中斷可能使通膨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升高,但預計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反彈效應將逐漸消退,且需求復甦將保持疲軟,以致通膨不易進一步大幅上升。因此,預估2021年及2022年平均CPI年增率分別為5.40%及5.00%,並指出緊縮貨幣政策及大宗商品價格趨緩,將抵消內需復甦帶來的通膨壓力。
(三)、財政情況
財政赤字占GDP比重逐年增加,2018/19財年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由3.44%擴大至2019/20財年4.59%,2020/21財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擴大為9.22%,估計2021/22、2022/23財年印度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分別為7.2%、5.9%。
預計印度政府將在2021年剩餘期間及2022年,以促進經濟持續自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復甦為優先考量。2021年6月,印度財政部長宣布了第二波約800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主要是為受疫情影響的行業提供貸款擔保和信貸,並期增加對醫療保健的投資。在2月的2020-21年預算公告中,印度已將其財政赤字目標從占GDP的3.3%擴大至3.8%,以支持其急劇放緩的經濟。
(四)、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2018年至2020年出口及進口均呈下降,2019年全年出口值減幅(0.25%)小於進口值減幅(5.75%),商品貿易逆差由上(2018)年1,866.92億美元、下降至1,576.78億美元;2019年經常帳赤字由上(2018)年656.02億美元降至297.63億美元,經常帳赤字占GDP比重為亦由上年2.43%降為1.04%;2020年商品貿易逆差繼續降至954.5億美元,經常帳由上(2019)年逆差轉呈盈餘327.29億美元,經常帳盈餘占GDP比重為1.23%。
預計2021年及2022年由於印度國內需求復甦帶動進口增加,以及石油進口占印度總進口比重較高、受全球油價上揚影響進口價值上升,以致貿易逆差擴大,經常帳轉呈赤字,印度經常帳赤字占GDP比重將從2021年0.9%進一步擴大至2022年1.6%,雖有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中國大陸等印度主要出口國的需求支撐其商品出口,惟只能抵消部分貿易逆差擴大的情形。
(五)、匯率
2018年至2020年年底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持續走貶,自2018年年底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69.792:US$1,到2020年年底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為73.054:US$1。預計在2021年剩餘期間,因強勁國外投資流入和高額外匯儲備支持,印度盧比預計相對美元保持穩定,另由於印度通貨膨脹率相對較高和持續的經常賬戶赤字,預測盧比將從2022年開始繼續貶值。估計2021年及2022年年底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分別為75.140:US$1及77.440:US$1,2022年底盧比兌美元匯率將比一年前的水準續貶值逾2.9%。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印度近年外債總額逐年攀升,2019年及2020年底外債總額分別為5,600.35億美元及5,706.95億美元,外匯存底為4,323.78億美元及5,490.87億美元,外債總額均較外匯存底餘額為高。
2019、2020年底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分別為8.37個月及13.38個月,債負比率分別為7.88%及10.60%;短債占外債比重分別為19.07%及19.10%;短債占外匯存底比重分別為24.70%及24.31%。
預測2021年底外債總額為5,758.23億美元,債負比率8.40%,另預測2021年底外匯存底降至4,640.41億美元,外債總額仍高於外匯存底,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9.60個月,短債占外債比重19.58%,短債占外匯存底比重27.97%。整體而言,印度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大量累積外債,自2018年以來外債占GDP 比率均為20%上下,遠低於新興市場中位數55%,再加上印度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尚可。
三、對外關係及主要貿易國家占比
印度於1945年10月30日加入聯合國,與世界160餘國建立外交關係,亦為眾多國際組織的成員。印度獨立後倡導不結盟運動,曾擔任不結盟運動組織主席國;近年隨其經濟快速成長,已成為主要新興大國,國際地位及影響力與日俱增。
印度外交政策重點為睦鄰優先政策,除積極加強與其鄰國之關係,如尋求加強與孟加拉國、馬爾代夫和斯里蘭卡的關係,更積極推動大國外交,加強與美國、日本、俄羅斯、英國、法國及德國等國交往;同時積極參與各項國際組織,近年來亦努力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外部平衡現為印度提高對抗中國大陸能力之重要訴求。
自2020年5月中國大陸占領邊界爭議性領土並發生軍事對峙以來,印中關係惡化。自軍事對峙後,印度試圖以經濟脫鉤的威脅懲罰中國大陸,採取如禁用中國應用程式、禁止華為和中興通訊等中國大陸電信巨頭開發5G網絡、取消與中國大陸公司的現行合約等措施。惟鑑於過去印度對中國大陸進口和投資的依賴,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達成經濟完全脫鉤的目標;另為對抗中國大陸的區域影響力,總理莫迪運用與中國大陸邊境對峙事件作為與美國加強安全關係的機會,以完成其一貫與美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之主張,同時尋求深化與美國、日本及澳大利亞軍事合作,以加強印太地區的政治和安全對話。
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始終存在困難,但正在改善。2國同意於 2021年2月跨界停火,惟雙邊緊張局勢不太可能進一步降級,除跨境恐怖主義及常年以來喀什米爾主權爭端仍為兩國間主要障礙,巴基斯坦可能支持塔利班在阿富汗掌權,亦將阻礙改善兩國關係。預期兩國間可能有小規模軍事衝突,但受制於核武協議將不會有全面性衝突。
對外貿易方面, 2020年印度主要輸出項目為工程商品(26.0%)、石油產品(9.7%)、寶石和珠寶(9.0%)、藥品(8.4%)等;主要輸入項目為石油產品(23.7%)、電子商品(13.4%)、機械(7.8%)、黃金(5.9%)等。
2020年印度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為美國(17.9%)、中國大陸(6.9%)、阿拉伯聯合大公國(6.5%)、香港(3.5%)等,主要進口國家為中國大陸(15.9%)、美國(7.2%)、阿拉伯聯合大公國(6.5%)、沙烏地阿拉伯(4.8%)等。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2020年我國對印度出口值25億9,519萬美元、進口值22億37萬美元,貿易順差約3億9,483萬美元。2021年1~9月我國對印度出口金額31億1,448萬美元、進口24億7,895萬美元,貿易順差約6億3,553萬美元。
對印度進出口貨物結構方面,2020年我國對印度出口主要產品為塑膠及其製品(21.12%)、機器及機械用具及其零件(18.08%)、有機化學產品(16.28%)、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14.43%)等;進口主要產品為礦物燃料、礦油及其蒸餾產品 (23.88%)、鋁及其製品(11.68%)、鋼鐵(11.20 %)、有機化學產品(9.81%)等。
五、外部評等及排名
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惠譽(Fitch)目前均核予印度主權債信評等為BBB-;標準普爾(S&P)未來展望為穩定,惠譽(Fitch)於2021年4月22日分析報告表示,為反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印度有限的財政空間,以致其公共財政指標急劇惡化所引發之債務軌蹟不確定性,未來展望維持負向(Negative)。
穆迪(Moody's)於2021年10月5日分析報告指出,Baa3 的評級顯示印度經濟體的高成長潛力、較強的外部地位及對政府債務有穩定的國內融資基礎等優勢,已和其國內低人均收入、高額政府債務及債務負擔能力低下等挑戰相互取得平衡。另因資本緩衝及流動性程度提升,使金融機構對主權國家形成的風險小於預期。雖來自高額負債和疲弱債務負擔能力的風險依然存在,惟穆迪預計未來幾年的經濟狀況將使廣義政府財政赤字逐步減少,進而防止主權信用狀況進一步惡化,故維持印度長期信用評等為Baa3,未來展望由負向調整為穩定(Stable)。
依據COFACE經濟研究評比,印度景氣指標為B,國家風險評估等級為C、屬於高風險(High Risk)等級;依據Euler Hermes經濟研究分析,印度在國家風險評估等級為B2,中期評等分為B(中等風險)、短期評等為2(中等風險Medium)。
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10月公佈「2019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4.0」資料,印度在全球141個參評經濟體中,競爭力排名第68名,較上一年度58名、退步10名。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021年6月公布「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2021 Ranking」,印度在64個參評經濟體排名第43名,與上一年度排名相同。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2020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20)」報告,印度在180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86名,與布吉納法索、摩洛哥、東帝汶、千里達及托巴哥、土耳其等國列同一等級,較上一年度80名、退步6名。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發布之2020年經商容易度調查(Ease of Doing Business),印度於評比之190國中名列第63名,較上年之排名第77名、進步14名。
六、綜合評述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為全球人口數最多之民主國家,人力資源充沛,成長動能多元化,但貧困現象普遍,所得分配不平均,2021/22財年國內生產毛額為2兆9,720億美元,平均每人GDP為2,132.80美元。
印度外債總額高於外匯存底餘額,2019年~2021年底外債總額分別為5,600.35億美元、5,706.95億美元、5,758.23億美元,外匯存底分別為4,323.78億美元、5,490.87億美元、4,640.41億美元,預估2022年底外債總額約5,962.35億美元、外匯存底約5,244.69億美元;2021年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9.60個月,預估2022年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9.58個月,外匯存底之外部支付能力尚可。
印度為原油淨進口國,商品貿易呈現逆差,2019年經常帳赤字占GDP比重為1.04%,2020年經常帳轉呈盈餘且占GDP比重為1.23%,估計2021年及2022年因景氣回升,進口增幅大於出口增幅,貿易逆差再度擴大,經常帳再度轉呈赤字,占GDP比重分別為0.90%及1.60%。另2020/21至2022/23財年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分別為9.22%、7.20%、5.90%。
印度經濟成長自2018/19財年逐年下滑,2019/20財年實質GDP成長率為4.07%,2020/2021財年成長率則萎縮7.35%。預計隨著景氣復甦,2021年7月至9月經濟成長將由上一季衰退中快速好轉,並預期如受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2021/22)財年下半年經濟成長力道將減弱。估計在經歷 2020/21 財年經濟衰退後,實質GDP成長率將回升,2021/22財年及2022/23財年預估實質GDP成長率分別為8.20%及7.80%,有望恢復到2019/20財年的水準。
印度近來積極加強與其鄰國之關係,更積極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進行軍事合作以對抗中國大陸之威脅。目前印度整體經濟偏弱,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趨緩、與中國大陸及巴基斯坦等邊境緊張問題,均為影響經濟發展之負面因素。未來印度與鄰國關係是否改善,以及如何因應國內社會改革之反對勢力,其地緣政治風險尚需持續觀察。

參考資料:外交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濟部投資業務處、CIA、EIU、IHS Markit、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世界經濟論壇、Standard & Poor’s、Moody’s、FITCH、IMD、COFACE、Euler Hermes等。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