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緬甸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位於中南半島西部,東北與中國大陸毗鄰,西北與印度、孟加拉相接,東南與寮國、泰國交界,西南瀕臨孟加拉灣與安達曼海。 ˙首都:奈比都(Nay Pyi Taw)。 ˙面積:約 67 萬 6000 平方公里。 ˙人口:57,970,293 (2023 est.)。 ˙語言:緬甸語。 ˙宗教:89%民眾信仰佛教,另基督教及伊斯蘭教各約佔4%。 ˙幣制:緬幣(Kyat)。 ˙匯率:1USD=2,100 Kyat (2023年底)。 ˙政治制度:聯邦總統制。 ˙主要輸出項目:天然氣、成衣、豆類、木材、礦石、漁產品、稻米和生橡膠等。 ˙主要輸入項目:機器及運輸設備、礦油、基本金屬、電子及電機產品、食用油、人工合成纖維紡織原料、塑膠製品、藥品、肥料、建材及消費品等。 ˙主要出口國家:泰國、中國大陸、日本、印度、西班牙、英國、美國、韓國、比利時和菲律賓。 ˙主要進口國家:中國大陸、新加坡、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印度、阿聯酋、韓國、日本及越南。 ˙我對該國輸出:132.68百萬美元(2023年)。 ˙我自該國輸入: 80.06百萬美元(2023年)。 註: 1. 地理位置、首都、面積、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等資料來源為外交部,國家相關資訊。 2. 人口資料來源為CIA,The World Factbook。 3. 匯率資料來源為EIU。 4. 雙邊貿易資料取自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回到首頁亞洲緬甸綜合評論緬甸政經概況
:::

緬甸政經概況

編輯: 張珮瑩

2019/03/21列印

一、政治概況
緬甸1948年1月4日脫離大英國協獨立後,大致分為以下時期:
(一)獨立建國時期(1948-1962年):成立以宇努為首之聯邦政府。
(二)社會主義軍事獨裁時期(1962-1988年):1962年軍事強人尼溫(Ne Win)將軍發動政變接掌政權,自封總統,開始軍事統治並實行社會主義,1988年內亂,尼溫(Ne Win)總統辭職,但在數月內,軍方粉碎學生主導的抗議並掌權。
(三)軍事獨裁時期(1988-2011年):1988年大規模示威抗議活動,政局動盪,9月18日國防部長蘇貌(Saw Maung)將軍接管政權,成立「國家法律暨秩序重整委員會」(State Law and Order Restoration Council)」,1990年5月緬甸舉行大選,由翁山蘇姬領導「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簡稱NLD)獲壓倒性勝利,但軍政府以先制憲為由,拒交政權,繼續執政,翁山蘇姬於1989至1995年,2000至2002年,以及2003年5月至2010年11月多次遭到軟禁。
2008年5月初,緬甸遭受Nargis熱帶風暴襲擊,13萬8,000人死亡,數萬人受傷、無家可歸。儘管發生此災難,軍政府仍續進行5月份舉行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這是1990年以來緬甸第一次投票。2010年11月舉行首次立法選舉,軍政府預先修法禁止政治犯加入政黨,阻斷翁山蘇姬參選之路,由軍政府支持之「聯邦鞏固發展黨」(The 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簡稱USDP)贏得逾75%大勝。2010年11月13日翁山蘇姬獲釋。
(四)改革開放時期(2011-2016年):國會在2011年1月31日成立並開議,新憲法亦隨即正式生效,2月4日選出聯邦鞏固發展黨(USDP)黨魁暨總理登盛(U Thein Sein)擔任總統,於2011年3月30日就職;自2011年3月採行總統制,總統為最高領導人。
緬甸採半民主選舉制度 ─ 國會議員為民選,總統、副總統由國會選出。2011年起改革開放時期,軍方仍具有強大力量、控制三個關鍵內閣職位(國防部、內政部和邊界事務部);並根據憲法,軍方擁有聯邦議會25%議席,鑑於修憲需達75%決議門檻,等同擁有否決權;軍方掌理國防和安全委員會(National Defence and Security Council,簡稱NDSC),軍方擁有兩院25%席位的憲法權利,具有宣布實施緊急規則、進而執政之權力等。
登盛(U Thein Sein)政府發起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使長期孤立的緬甸開始對外開放,包括釋放數百名政治犯,與全國數個民族武裝團體簽署停火協議,進行法律改革,逐步放寬對新聞、協會和民間組織自由之限制等。登盛(U Thein Sein)總統並對反對黨釋出善意,允許全國民主聯盟(NLD)重新登記為政黨,2012年4月國會補選,對其民主進程具重大意義,被視為緬甸首次民主選舉,全國民主聯盟(NLD)領導人翁山蘇姬當選為國會議員。
2014年緬甸擔任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簡稱ASEAN東盟)主席。2015年11月8日立法選舉,計90多個政黨,翁山蘇姬領導之全國民主聯盟(NLD)獲得壓倒性勝利,於224席的上議院(House of Nationalities)取得135席,於440席的下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取得255席,在上、下議院均為多數席次,為國會第一大黨。
(五)民選政府時期(2016 年迄今):2016年3月15日國會選舉正、副總統,囿於憲法規定,翁山蘇姬因親屬為外國籍無法參選,全國民主聯盟(NLD)廷覺(Htin Kyaw)當選為總統,敏水(Myint Swe,軍方所提名)為第一副總統,全國民主聯盟(NLD)提名之范求(Henry Van Thi Yu)為第二副總統。
2016年增設「國務資政(State Counsellor)」職務(類似總理),由翁山蘇姬擔任,翁山蘇姬並同時擔任外交部部長。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和全國民主聯盟(NLD)致力改善緬甸投資環境,美國於2016年10月取消對緬甸之貿易制裁,並於2016年11月恢復貿易協定優惠關稅。
2017年4月下議院補選,選舉結果全國民主聯盟(NLD)254席,與上次選舉結果相較、僅差距1席,聯邦團結發展黨(USDP)30席,110席位(25%)專供軍方使用,其餘席次為少數民族和無黨派者等;下屆選舉將於2020年舉行。
佛教徒占緬甸國內人口89%;在緬甸西部、與孟加拉接壤處之若開邦(the State of Rakhine),緬甸政府未賦予公民身分的穆斯林少數族裔羅興亞(Rohingya)難民居於當地。2017年8月據稱由羅興亞族襲擊警察崗位後,緬甸軍方鎮壓若開邦羅興亞族,稱為「若開邦事件」,國際觀察家估計約7,000人喪生、72萬名羅興亞難民被迫離開緬甸,其中多數逃往孟加拉,聯合國稱為「種族清洗(Ethnic Cleansing)」,國際強烈抨擊,該事件係全國民主聯盟(NLD)政府最大打擊,扭轉翁山蘇姬與西方國家關係。聯合國呼籲允許進入緬甸進行侵犯人權之調查,並期緬甸與孟加拉合作以協助遣返羅興亞難民。然而,緬甸拒絕「種族清洗」指控,並選擇不與聯合國調查團合作。歐盟、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對緬甸實施經濟和政治制裁,2018年,緬甸為應國際壓力提出遣返難民要求,但未採取任何確保其權利或安全之措施。
2018年3月,廷覺(Htin Kyaw)總統以健康因素請辭,原國會議長溫敏(Win Myint)勝選,3月30日就任總統,溫敏(Win Myint)為數十年來第一位不具軍事背景的總統。
全國民主聯盟(NLD)上任後,截至目前之經貿發展及成長等尚不如外界原本所預期,國家施政主軸為推動和平進程、處理邊境武裝安全及少數民族衝突事件,以及重視與邊境鄰國關係等。為推動和平,已分別於2016年8月及2017年5月召開「21世紀彬龍會議」,而在經濟發展議題上顯著的成果主要為完成制定新的「緬甸投資法」與施行辦法與細則,及公司法等重要助於經濟發展之法規等。

二、經濟概況及展望
(一)、總體經濟
緬甸擁有豐富天然礦石資源及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中央盆地伊洛瓦底江沿岸,及沿海大陸棚地區。礦產資源主要有錫、鎢、鋅、鋁、銻、錳、金、銀、銅、大理石、石灰石等,寶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豐富天然資源和年輕勞動力吸引外國投資,特別在能源、成衣、資訊技術和食品飲料等產業。估計緬甸2017年產業結構,農業、工業及服務業占GDP產值分別約為24.1%、35.6%、40.3%。
緬甸仍為亞洲最貧窮國家之一,居住在農村地區大多數人口生活水準尚未獲得改善,約26%人口目前仍生活在貧困中。多年前政府孤立主義政策、經濟管理不善等,緬甸欠缺基礎設施、貪腐情形嚴重,目前尚需政府解決經濟發展各項障礙,例如土地權利不明確,限制性貿易許可證制度,不透明稅收徵收制度及過時的銀行系統等。
2017/18財年(2017/04~2018/03)經濟延續2016/17財年低緩走勢,經濟改革步伐仍未如各方期望增速,若開邦事件之羅興亞難民危機,引發社會動盪及國際負評,惟所幸未發生嚴重天然災害,農業明顯改善並有佳績,農業在氣候條件良好情況下持續正向發展,估計成長3.5%,扭轉2016/17財年因旱澇所致之萎縮。出口及民間消費強勁成長,外貿、投資、觀光人數成長,服務業受益於旅遊業大幅成長與國內消費增加,2017/18財年實質GDP成長率6.5%,略高於2016/17財年之6.4%。
緬甸經濟發展受益於土壤肥沃,農業就業人口約為就業人數總量的一半,農業品亦為主要出口產品,但獲利能力低;政府提升對農業部門公共投資,刻正逐步提高產能及產出標準,以促進出口。預估於2018/19財年,較高的稻米價格將可提升產值。製造業中紡織品、汽車裝配、機械和電子產業等因外部需求增加持續成長,雖因貨幣貶值、影響出口收入,另方面,受到羅興亞危機影響,出口恐將面臨廢除歐洲單一市場優惠准入之風險,所幸受益於中緬經濟走廊投資基礎建設方案、與中國大陸貿易值提升,估計2018/19財年實質GDP成長率為6.8%。
緬甸經濟發展仍是東盟(ASEAN)最具經濟動能國家之一,在大量投資帶動下,內需、出口成長等均將為實質GDP成長貢獻因素,政府在2020年選舉前的改革動能,亦將刺激經濟成長。預估2019/20財年、2020/21財年實質GDP成長率分別為6.9%及7.0%。
(二)、通貨膨脹
食品價格在消費者物價指數權重為59%,2016年度稻穀產量復甦、稻米價格下降,加速主食價格整體下降,2016全年度食品價格漲幅減速,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為7.0%。
2017年國際穀物價格低迷、匯率穩定等因素均有助於抑制通脹,通貨膨脹未隨經濟成長上揚,2017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4.6%。消費者物價在2017年9月開始回升,估計2018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7.0%。
預估2019年~2020年全球油價將走緩,有助於抑制通膨壓力,預測2019年下半年緬幣(Kyat)貶值,提升進口價格壓力,強勁內需壓力下,預估2019年及2020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分別為6.4%及6.1%。
(三)、財政情況
2015年前,政府透過向緬甸中央銀行(the Central Bank of Myanmar,簡稱CBM)融通彌補財政赤字,自2015年起,緬甸政府開始發行債券彌補財政赤字,規劃逐年減少藉央行(CBM)資金彌補政府預算之比重,設定央行(CBM)融通占預算比重上限2016/17財年為40%、2017/18財年為30%。
政府自2015年1月底開始,以競價方式出售短期國庫券,短期國庫券期限為3個月期、6個月期及1年期,利率約7%~9%;自2016年9月起出售2年期和3年期國庫券,利率約8.6%~9.6%。
緬甸32家國營企業(State-Owned Enterprises)亦為政府預算之一部分,國營企業利潤下降,成為財政流失因素。2016/17年度政府一般收入維持相對穩定,一般政府支出下降,部分國營企業支出下降,抵銷國營企業收益下滑造成之負面影響,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3.1%。
央行(CBM)財政赤字部分貨幣化措施,產生通貨膨脹升高之負面影響,雖2016/17年度財政赤字減少、分散籌資方式有助於降低央行融通餘額,但另方面、公共債務利息支出亦成為財政負擔,2017/18財年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3.3%。
估計2018/19財年政府擬訂藉央行(CBM)資金融通彌補赤字之預算比重上限為20%,政府支出中能源供應、社會服務、基礎建設項目增加,政府收入主要來自稅收及國營企業,但32家國營企業中只有22家獲利,估計2018/19財年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3.8%。
緬甸財政赤字占GDP比重上限為5%,依據目前規劃將自2019/20財年起,央行(CBM)不再融通資助經常性政府開支。預估2019/20財年、及2020/21財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均為4.1%。
(四)、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緬甸天然氣、農產品出口占商品出口值約60%,2016年度製造業(尤其是服裝業)出口激增,因天然資源出口下降,出口值91億美元,進口值128億美元,貿易逆差37億美元,經常帳持續逆差、2016/17財年經常帳逆差占GDP比率為3.1%。
隨著2016年10月美國制裁取消、同年11月恢復貿易協定優惠關稅,2017年農業部門稻米及成衣出口大幅成長,另外,單項產品出口仍以天然氣創匯最多,2017年出口值總計98億美元。資本財進口減少,中間財及消費品進口增加,進口值總計158億美元,貿易逆差60億美元。旅遊收入表現好轉,2017年國際遊客人數成長18%,達340萬人。依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CNUCED)資料,2017年外國直接投資流入最不發達國家(Least-Developed Countries),緬甸為資金接受國排名第一。2017/18財年經常帳逆差占GDP比率為6.0%。
由於新的天然氣管道使出口增加、加以成衣服裝銷售,出口值持續提升,因緬幣(Kyat)貶值,外國直接投資之基礎建設相關之進口增加,商品貿易逆差增加,加以外國公司利潤匯回,經常帳逆差提高。估計2018年出口值109億美元、進口值180億美元。2018/19財年經常帳逆差占GDP比率為7.2%。
預測2019年、2020年緬幣(Kyat)貶值,隨著外來投資基礎建設方案對進口資本財、原物料需求增加,商品進口將保持強勁,將使商品貿易逆差持續加大,預測2019年、2020年商品貿易帳逆差分別為80億美元及85億美元。2019/20財年、2020/21財年經常帳逆差占GDP比率分別為7.9%及7.5%。
(五)、匯率
自2011年緬甸開啟吸引外國投資、並重新融入全球經濟之各項改革,在2012年4月前,緬甸匯率為高度爭議的雙軌匯率制(官價與黑市),緬幣官方匯率長期高估阻礙投資、並推動貿易成為地下經濟活動。中央銀行於2012年4月實施匯率「管理浮動制」,開拓銀行同業拆借市場,打撃黑市外匯交易,初期中央銀行匯率為1美元兌818緬幣(Kyat)。
2012年4月實施匯率改革後,緬幣持續貶值,加以貿易赤字影響,增加緬幣貶值壓力,政府於2013年7月授予中央銀行營運獨立性,2013年9月頒布新版反貪腐法(Anti-Corruption Law),強化金融改革。
緬甸先後於2014年、2016年授予9家、4家外商銀行執照。2016年底、2017年底匯率分別為1,358緬幣(Kyat)兌換1美元、1,362緬幣(Kyat)兌換1美元。
2018年8月,緬甸央行(CBM)解除商業銀行和持牌貨幣交易商外幣交易每日需在官價0.8%上、下限之交易區間完成之限制,此舉有助於央行(CBM)之緬幣(Kyat)匯率能夠與非官方市場匯率更為接近,在強勢美元和民間預期心理下,緬幣(Kyat)走貶,2018年底緬幣(Kyat)匯率為1,566兌換1美元。
預估2019年底、2020年底匯率將續貶,約為緬幣(Kyat)1,584兌1美元及緬幣(Kyat)1,634兌1美元。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緬甸2017年~2019年外匯存底餘額緩步上揚,同期間外債餘額亦逐年攀升,外債餘額遠高於外匯存底餘額。2017年底外債餘額161.39億美元,2018年底升至164.39億美元、2018年底外債占GDP比重為22.62%,債負比率為0.89%,短期外債占總外債比重為6%,短期外債占外匯存底之比重為19.97%,外匯存底為49.39億美元,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2.85個月。
預估2019年底外債餘額升至167.39億美元、外債占GDP比重為22.0%,債負比率為1.04%,短期外債占總外債比重為5.8%,短期外債占外匯存底之比重為19.56%,外匯存底為49.64億美元,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續降為2.57個月,整體外部流動能力略顯不足。

三、對外關係及主要貿易國家占比
緬甸地處亞洲三大經濟體(中國大陸、南亞、東協)之交集,於1997年7月加入東協,重視並加強與東協成員國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全國民主聯盟(NLD)政府於2016年3月執政後,翁山蘇姬先後訪問寮國、泰國、中國大陸、英國及美國與各國領袖會談,並於2016年9月21日首度以緬甸實質領袖身分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大幅提升緬甸國家能見度。
中國大陸是緬甸最大貿易夥伴國和最大投資來源國,中國國營石油公司與緬甸石油天然氣公司共同成立合資企業,已自2017年4月起採用連接中緬771公里油管、運送原油,2018年一帶一路重要工程緬甸皎漂港開發案大幅進展,未來中緬經濟走廊將加深緬甸與中國大陸經貿關係;與美國、歐盟、中國大陸等多邊外交將成為緬甸政府對外政策的主流。
2017年緬甸主要輸出項目為天然氣、木製品、豆類、魚類、稻米、服裝,礦物(包括玉石、寶石)等;主要輸入項目為布料、石油產品、肥料、塑膠、機械、運輸設備、水泥、建築材料、食品、食用油等。緬甸主要出口國為中國大陸(36.5%)、泰國(21.8%)、日本(6.6%)、新加坡(6.4%)、印度(5.9%)等;主要進口國為中國大陸(31.4%)、新加坡(15%)、泰國(11.1%)、沙烏地阿拉伯(7.5%)、馬來西亞(6.2%)、日本(6%)、印度(5.5%)、印尼(4.5%)等。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與我國貿易方面,2018年我國對緬甸出口2億7,135萬美元,進口7,132萬美元,貿易順差2億3萬美元。
2018年我國出口至緬甸主要產品為機器及機械用具及零件(20.45%)、人造紡織材料(9.61%)、塑膠及其製品(7.55%)等。2018年我國自緬甸主要進口產品為木及木製品、木炭(18.69%)、油料種子及含油質果實(16.96%)、銅及其製品(13.67%)等。

五、外部評等及排名
目前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標準普爾(S&P)、穆迪(Moody’s) 等均未對緬甸核予主權債信評等。
依據COFACE經濟研究評比,緬甸景氣指標為D,國家風險評估等級為D,為極高風險(Very High Risk)經濟體。依據Euler Hermes經濟研究分析,緬甸國家評等為D4,中期評等分為D(風險最高)、短期評等分為4(高風險High)。
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最新「2018全球競爭力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4.0報告」資料,緬甸未列入140受評國家。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2018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8)」報告,緬甸在180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132名,與玻利維亞、宏都拉斯、吉爾吉斯(Kyrgyzstan)、寮國、巴拉圭列同一等級,較上年度排名130名退步2名。世界銀行公布「Doing Business 2019」經商環境報告,緬甸經商容易度排名(Ease of Doing Business Ranking)在全球190個經濟體排名第171名,與上年度排名相同。

六、綜合評述
緬甸具有豐沛天然資源,如:玉石、礦物、天然氣和石油等,並具備農業發展及旅遊產業之良好潛力,可用性勞動力之工資低廉,人口27%為14歲以下之年輕人口,緬甸正在進行民主過渡與經濟開放之過程,為東盟成員,鄰近國家(印度、中國大陸、泰國等)為充滿經活力之經濟體,均為緬甸經濟發展之利基。
緬甸封閉多年,經濟發展落後,新政府2016年上任後,面對促進民族融合、加速民主改革、及全力發展經濟等三大要務。2017/18年度~2019/20財年實質經濟成長率分別為6.5%、6.8%、6.9%;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為3.3%、3.8%、4.1%,經常帳赤字占GDP比重為6.0%、7.2%、7.9%,財政及經常帳雙赤字,且均呈遞升情形;近年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未及3個月,整體外部流動能力略顯不足。因經濟開放時間較晚,目前仍存在基礎建設不足、工業科技落後、金融體系未臻成熟、乾淨用水問題及供電不穩、無預警斷電時而存在等情況。
未來,緬甸仍將是亞洲成長動能最佳國家之一,然而近期之種族及宗教間緊張關係,國際社會譴責緬甸對少數群體的歧視等,均為影響經濟發展之風險因素。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外交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CIA、WEF、EIU、Global Insight、World Bank、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世界經濟論壇、IMF Country Report、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 (ADO)等。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