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歐洲捷克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位於歐洲中部,北與波蘭為鄰,東與斯洛伐克交界,南與奧地利相連,西與德國接壤。 首都:布拉格 語言:官方語言為捷克語,英語、德語及俄語為常用外語 面積:78,866平方公里 人口:10,706,242人 (2023 est.) 宗教:多數無宗教信仰,20%有信仰,以天主教及基督教為主 幣制:捷克克朗(Czech Crown,簡稱CZK或KC) 政治制度:議會民主或責任內閣制。 匯率:1美元兌22.82 CZK (2023年底) 主要輸出項目:機械及運輸設備(55.5%)、中間製成品(14.7%)、雜項製成品(11.5%)、化學藥品(7.3%) (2022年) 主要輸入項目:機械及運輸設備(45.1%)、中間製成品(15.3%)、化學藥品(11.6%)、雜項製成品(10.7%) (2022年) 主要出口國:德國(32.7%)、斯洛伐克(8.4%)、波蘭(7.1%)、法國(4.7%) (2022年) 主要進口國:德國(27.2%)、中國大陸(13.3%)、波蘭(9.2%)、荷蘭(6.0%) (2022年) 我對該國輸出:590.99百萬美元 (2023年1月-11月) 我自該國輸入:506.77百萬美元 (2023年1月-11月) 註: 1. 地理位置、首都、面積、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外交部。 2. 人口資料取自CIA。 3. 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資料取自EIU。 4. 雙邊貿易金額資料取自經濟部國貿局,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回到首頁歐洲捷克綜合評論捷克政經概況
:::

捷克政經概況

編輯: 張珮瑩

2018/07/24列印

一、政治現況
捷克共和國(以下簡稱捷克)政治制度採議會民主制,總統為國家元首,任期5年,可連任1次;2012年8月通過變更總統選舉方式,總統由參、眾兩院議員投票選舉方式、更改為直選。2013年1月首次總統直選,公民權利黨(SPOZ)澤曼(Milos Zeman)於次輪投票獲勝,2013年3月8日就任總統。2018年總統選舉,1月12日~13日首輪投票計有9名候選人,因均未獲得過半選票,1月26日~27日進行次輪投票,由尋求連任的澤曼(Milos Zeman)總統與首輪得票排第2位之獨立候選人Jiri Drahos對決,澤曼以51.4%對48.6%之得票率獲選連任;下屆總統選舉預定於2023年1月舉行。
國會分為參議院(Senate)、眾議院(Chamber of Deputies);參議院81席,任期6年,每一選舉區選舉1席,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下次選舉為2018年10月。眾議院200席,席次依全國14個選區(13省、布拉格市)人口比例決定,選舉採政黨比例代表制,由獲得5%以上選票之政黨參與席次分配,眾議員任期4年。
主要政黨包括社會民主黨(CSSD)、ANO黨、共產黨(KSCM)、TOP09黨、公民民主黨(ODS)、基督教民主黨(KDU-CSL)、USVIT黨、公民權利黨(SPOZ)、捷克海盜黨(Czech Pirati Party,簡稱CPS)、綠黨(SZ)等。捷克政黨眾多、競爭激烈,鮮有單一政黨獲得過半席次,以多黨組成聯合政府為政治常態。
2017年5月2日由社會民主黨(CSSD)、ANO黨、基督教民主黨(KDU-CSL)組成之聯合內閣總理Mr. Behouslav Sobtka (社會民主黨CSSD)指控副總理巴比錫(Andrej Babiš,ANO黨,2014年1月起擔任副總理及財政部長;於參政前從商)嚴重違法利益衝突、逃漏稅,拋出內閣總辭議題,導致聯合政府運作充滿不確定性,惟在各方積極調處下,順利解決紛爭,並穩定政局。
眾議院為捷克立法權力重心,2017年10月選舉,由巴比錫(Andrej Babiš)領導之ANO黨贏得29.6%選票,ANO黨在眾議院200名議員中獲得78席,成為最大黨,遠超過第二大黨公民民主黨(ODS)之25席。前屆眾議院為7個政黨,2017年10月選後高度分散,計有9個政黨,前聯合政府社會民主黨(CSSD)由上屆50席、於本屆僅獲15席,反對黨派建立強有力之進展,反貪腐的捷克海盜黨(CPS)首次進入議會;下屆眾議院選舉預定於2021年10月舉行。
總統澤曼(Milos Zeman)於2017年12月13日提名ANO黨黨魁巴比錫(Andrej Babiš)籌組新政府,惟2018年1月ANO黨單一政黨未獲眾院信任投票通過。2018年6月澤曼總統再度任命巴比錫(Andrej Babiš)組閣,ANO黨(78席)與社會民主黨(CSSD,15席)達成協議,組成聯合政府,但在國會僅93席,故尋求擁有15席的共產黨(KSCM)支持;今年7月11日由總理巴比錫(Andrej Babiš)領導的政府,始通過國會信任案考驗;這是自1989年共產黨(KSCM)失去政權以來,捷克政府首度依賴共產黨(KSCM)支持通過信任案。
捷克政府以杜絕逃漏稅列為優先事項,已採用加值型營業稅(Value-Added Tax,簡稱VAT)電子申報系統;並在歷任政府努力下,公共採購案已採行與歐盟一致性作業,公務服務透明度方面已呈現進步。
預期未來聯合政府施政首要目標包括振興經濟、吸引外資、提升人力資源品質、強化研發與創新、加強與歐盟關係等。政府承諾維持審慎財政政策,公共債務占GDP比重維持穩定,為能提高支出支持其各項措施,擬努力增加稅收、降低大型企業逃漏稅等。政府將對交通基礎建設投注更多公共投資,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規劃對國外投資者實施新的稅收減免,並擬將對CzechInvest及CzechTrade進行機構改革,吸引投資資金及通訊(IT)產業進入。未來,政府政策擬針對人口老齡化、財政長期永續性議題,改善醫療及退休制度等。

二、經濟現況與展望
2017年7月捷克人口數約1,067萬4,723人;平均每人GDP為20,350美元,產業結構,農業、工業及服務業占GDP產值分別約為2.4%、37.1%、60.5%。
捷克農產穀類及肉類自給自足,部分蔬果需靠進口,主要來自西班牙、斯洛伐克、荷蘭、中南美及非洲等。天然資源煤礦以褐煤居多,褐煤主要出口至德國及斯洛伐克;其他主要礦產尚有鈾礦、高嶺土、黏土、花崗岩、鐵礦及矽砂等。
(一)總體經濟
捷克汽車工業(包括零配件業)為傳統、具競爭力之工業,亦為吸引最多外人投資之產業,在中東歐居領導地位,捷克汽機車產業就業人口約15萬人,產值占工業生產比重達28%,為商品出口值之20%、GDP之10%。機械業亦為捷克較具競爭力產業之一,以大型工具機、金屬切割及成型加工機械為主。在電機電子電腦產業方面,捷克自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後,在歐盟融合政策(Cohesion Policy)下,獲配相關經費從事各項經貿體制改革與基礎建設。捷克獲歐盟補助款,設有8所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及40所區域研發中心,政府積極輔導朝向應用科技(Applied Research)開發。
捷克觀光業之客源主要來自歐洲,亞洲觀光客則以日本、韓國、我國及中國大陸為主要來源,韓國、中國大陸已有直航客機。
2016年主要受到固定投資減緩影響,實質GDP成長率由2015年5.4%、降至2.4%。因捷克成功地融入以德國為中心的歐洲供應鏈,2017年外部需求旺盛推動出口迅速成長,民間消費及民間投資亦挹注經濟成長,2017年實質GDP成長率達4.5%。
2018年第一季實質GDP成長率較上年同期成長4.4%,預計未來,捷克經濟成長將趨減緩。家計消費將持續受就業強勁、薪資提升及克朗升值支撐,因民間消費和固定投資之穩健表現,成長將保持相對穩健,預測2018年、2019年實質GDP成長率分別為3.5%、2.9%。
(二)通貨膨脹
捷克2014年~2016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平均值約為0.4%。2017年受到供給面因素推動,例如油價及食品價格上漲,電子產品銷售免稅範圍縮減、致產品價格上升等,2017年通貨膨脹率升至2.4%。
預測2018年因石油價格上漲、管理成本(特別是電力價格方面)提升,另方面,因貨幣緊縮政策、相較上(2017)年捷克克朗(CZK)匯率升值等因素制衡,使通貨膨脹略為緩減,預估2018年通貨膨脹率為1.9%。預估2019年,勞動力短缺情形加劇、工資成長等需求面拉動影響,將使通貨膨脹率升為2.1%。
(三)財政情況
繼2016年財政盈餘占GDP之0.7%,2017年因租稅收入法遵作業,財政收入成長,包括薪資調升、加值型營業稅(Value-Added Tax,簡稱VAT)收入表現良好、政府打擊逃稅和改善稅收努力等,在穩健GDP成長下,連續第2年呈現財政盈餘佳績,2017年財政盈餘占GDP比重為1.6%。
2017年10月因國會選舉,通過採行寬鬆財政政策,整體來說,捷克財政仍將維持穩健,捷克大多數政黨皆著重財政責任;依據2018年國家預算法案,2018年財政赤字上限訂為500億捷克克朗(CZK),較2017年財政赤字上限600億捷克克朗(CZK)為低。2018年增加之財政支出,部分集中在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和創新等;預算方案包括2018年1月退休金調高4%及薪資調整(包括2017年底公務人員調薪10%、教師調薪15%及2018年初基本工資調高11%等);並擬藉由稅收提高財政收入。預估2018年、2019年財政盈餘占GDP比重為0.9%、0.7%。
如果未來數年捷克GDP成長未達預期,呈現放緩現象,財政風險發生之可能將會提升,惟預計中期捷克財政將維持低於歐盟馬斯垂克(Maastricht)財政赤字GDP之3%上限之規定。
(四)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捷克經常帳在歷經約20年赤字後,於2014年~2017年間轉為盈餘,主要反應該時期捷克克朗(CZK)匯率貶值使出口更具競爭力,繼之因油價下跌,進口成本降低。2017年全球貿易成長強勁,歐元區貿易亦呈現周期性上升,捷克出口成長強勁,出口值由2016年1,306億美元、於2017年升為1,448億美元,進口值亦同步增加,2017年貿易收支維持與2016年相同之101億美元;2017年經常帳盈餘占GDP比重為0.9%。
預期未來,因捷克克朗(CZK)匯率走強及外部不確定性等,捷克面臨出口下降風險,所幸預計短期內捷克2個出口市場德國和斯洛伐克經濟仍維持榮景,對捷克出口有正面助益。然而,全球貿易戰之醞釀、西歐經濟放緩、英國脫歐(英國為捷克第5大出口目的地國,2017年出口占比約5%)等皆恐為捷克出口下降之風險因素。預測2018年、2019年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率分別為0.5%及0.2%。
(五)匯率
2014年2月,時任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巴比錫(Andrej Babiš)在眾議院議會表示,採用歐元並非聯合政府政策目標,並表示,捷克經濟尚未準備好採用歐洲貨幣,進入歐元區的議題未來6年內將不會排進議程,於未來排進議程前、將可能舉行全民辯論或交付公投。
2013年11月7日捷克中央銀行(Czech National Bank,以下簡稱捷克央行)決定採行弱勢貨幣政策(1歐元約兌27捷克克朗),此係自2002年來,捷克政府首次干預捷克克朗(CZK)匯率,擬藉以促進出口導向型經濟、並引發通貨膨脹率上升;因該國經濟成長鼓勵捷克克朗(CZK)升值壓力,捷克央行在外匯市場進行相關操作捍衛匯率上限,2014年底~2016年底捷克克朗兌美元匯率持續貶值,克朗兌美元匯率分別為22.83:1、24.82:1及25.64:1。
捷克央行2017年3月底中止採行弱勢貨幣政策,2017年底捷克克朗兌美元匯率升值為21.29:1。預測2018年底、2019年底捷克克朗兌美元匯率分別為21.02:1及20.60:1。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2016年、2017年捷克外債總額分別為1,379億美元及1,977億美元;外債占GDP比重分別為70.7%及91.5%;外債占出口比率分別為82.9%及107.7%;短期外債占外債比重分別為48.59%及58.07%;債負比率分別為10.0%及9.7%;外匯存底分別為864.4億美元及1,503.5億美元,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分別為7.39個月及11.54個月。
2013年11月起捷克央行執行弱勢貨幣政策,外匯市場相關操作使外匯存底大幅增加,由該政策執行期間之外匯存底餘額分析,2013年10月470億美元、2017年4月1,360億美元;中止該項政策一年多後,至2018年5月外匯存底餘額大致穩定約為1,449億美元。
預測捷克2018年、2019年外債總額分別升為2,134億美元及2,023億美元;外匯存底分別為1,441.9億美元及1,354.0億美元,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分別為8.86個月及7.69個月。綜合而言,整體外部流動能力尚可。

三、對外關係及主要貿易國家占比
捷克於自2004年5月1日起正式成為歐盟會員國,受惠於市場開放效應逐漸加溫,西歐大廠因考量成本、捷克位於歐洲中心之優良地理位置、素質優良之技術勞工及基礎建設等因素,紛紛前來捷克投資,使捷克經濟穩健成長。
於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公約。在與歐盟其他會員國之雙邊關係方面,捷克向以與鄰國關係為優先,並盼結合其他Visegrad集團國家(V4,包括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及德國、奧地利之力量維護捷克在歐盟之利益。
在跨大西洋關係方面,捷克為北大西洋公約(NATO)成員,並視美國為重要夥伴,捷克政府強調經貿外交,積極開拓俄羅斯、中國大陸、越南、印度及拉丁美洲之市場,並關注外國貿易障礙。另基於安全及能源等因素,捷克亦頗為關注中東情勢,並積極參與區域維和與重建。
捷克外交政策主要目標為維護及提昇國家利益,維護和平、穩定、安全且繁榮之歐洲及國際環境,並在歐洲統合及北大西洋公約同盟架構下,致力國際合作並期以政治或和平方式處理威脅或危機。
對外貿易方面,2017年捷克主要輸出項目為機械和運輸設備(56.9%)、中間產品(15.1%)、雜項製造業產品(13.1%)、化學品(6.2%)等;主要輸入項目為機械和運輸設備(46.4%)、中間產品(16.8%)、雜項製造業產品(12.3%)、化學品(10.9%)等。
2017年捷克主要出口目的地國家為德國(32.7%)、斯洛伐克(7.7%)、波蘭(6.1%)、法國(5.1%)等,主要進口來源國家為德國(29.7%)、波蘭(9.1%)、中國大陸(7.3%)、斯洛伐克(5.8%)等。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2017年我國對捷克出口金額4億5,194萬美元、進口2億8,656萬美元,貿易順差1億6,538萬美元。2018年1~5月我國對捷克出口金額1億9,437萬美元、進口1億4,689萬美元,貿易順差為4,747萬美元。
對捷克進出口貨物結構方面,2017年我國對捷克出口產品為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55.04%)、機器及機械用具及其零件(15.69%)、鐵道及電車道車輛以外之車輛及其零件與附件(7.14%)等;進口主要產品為鐵道及電車道車輛以外之車輛及其零件與附件(33.84%)、光學、照相、電影、精密、內外科儀器及器具等零件及附件(15.64%)、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15.53%)等。

五、外部評等及排名
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惠譽(Fitch)及穆迪(Moody^s)目前分別核予捷克主權債信評等為AA-、A+及A1;標準普爾(S&P)評等展望為穩定(Stable)、惠譽(Fitch)及穆迪(Moody^s)評等展望為正向(Positive)。依據COFACE經濟研究評比,捷克在景氣指標為A2,國家風險評估等級為A2,屬於低風險等級;依據Euler Hermes經濟研究分析,捷克在國家風險評估等級為A1,亦屬於低風險等級。
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2017~2018全球競爭力報告」資料顯示,捷克在全球137個參評經濟體中,競爭力排名第31名,與上一年度之排名相同。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2017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7)」報告,捷克在180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42名,較上一年度47名、進步5名,與賽普勒斯(Cyprus)、多米尼克(Dominica)與西班牙排名相同。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發布之2018年經商容易度調查(Ease of Doing Business),捷克於評比之190國中名列第30名,較上年之排名27名、退步3名。

六、綜合評述
捷克地理位置居於工業歐洲中心,為歐盟成員之一,具良好國際關係,成功地融入以德國為中心的歐洲供應鏈,該國具有潛在強勁總體經濟基本面,2017年平均每人GDP達20,350美元,實質GDP成長率4.50%,預測2018年、2019年分別為3.50%、2.90%。
捷克政治面脆弱的聯合政府,導致改革政策進展緩慢。經濟屬於小型之開放經濟,出口占GDP比重約80%,強烈依賴歐洲、過半出口目的地為歐元區國家,其中出口到德國占比為30%以上。欠缺與歐洲其他地區之快速交通運輸連結,為目前經濟面臨之弱點,為解決此問題,政府已規劃對交通基礎建設投注更多公共投資。在社會方面,捷克生育率長期偏低,人口老化為重大問題,捷克政府刻正修法放寬外國人長期居留規定,盼能吸引高學歷外人定居,減緩本國人口減少之影響。
捷克聯合政府未來之施政方針,包括振興經濟、吸引外資、強化研發與創新、加強與歐盟關係等,並著重針對財政長期永續性議題,改善醫療及退休制度等。預測捷克2018年實質GDP成長率為3.5%,CPI年增率為1.9%,財政盈餘占GDP比重為0.9%,2018年底克朗匯率升至21.02兌1美元,經常帳盈餘13億美元;債負比率8.6%,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8.86個月;近年財政收支情況已呈改善,外部流動能力尚可。

參考資料:外交部、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經濟部投資業務處、CIA、WEF、EIU、Global Insight、World Bank、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世界經濟論壇、Standard & Poor’s、Moody’s、FITCH、COFACE、 Euler Hermes、外貿協會全球資訊網等。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