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沙烏地阿拉伯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東臨波斯灣(或稱阿拉伯灣),西濱紅海,南與葉門及阿曼為鄰,東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卡達接壤,隔海與巴林相望,北與科威特、伊拉克及約旦接界。 首都:利雅德(Riyadh) 語言:阿拉伯語 面積:225萬平方公里 人口:35,939,806人 (2023 est.) 宗教:伊斯蘭教瓦哈比教義 幣制:沙烏地里亞爾(Riyal,貨幣編號SAR) 政治制度:君主制 匯率:1美元兌3.75里亞爾 (2022年底) 主要輸出項目:礦物產品(74.7%)、塑膠(8.8%)、化學品(8.0%)等。(2022年) 主要輸入項目:機器及運輸設備(32.7%)、食品(14.6%)、化學及金屬製品(10.1%)等。(2022年) 主要出口國:中國大陸(16.5%)、印度(10.1%)、日本(9.9%)、南韓(9.3%)等。(2022年) 主要進口國:中國大陸(21.4%)、美國(9.2%)、阿拉伯聯合大公國(6.3%)、印度(5.5%)等。(2022年) 我對該國輸出:1,046.53 百萬美元(2022年) 我自該國輸入:11,523.29百萬美元(2022年) 註: 1. 地理位置、首都、語言、面積、幣制、政治制度、宗教等資料取自外交部,國家相關資訊。 2. 人口資料取自CIA。 3. 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輸出入國家等資料取自EIU。 4. 雙邊貿易金額取自國貿局,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回到首頁亞洲沙烏地阿拉伯綜合評論沙烏地阿拉伯政經概況
:::

沙烏地阿拉伯政經概況

編輯: 楊基源

2017/05/23列印

一、政治現況
沙烏地阿拉伯係採行政教合一之君主政體,國王除為國家元首外,亦為部長會議主席。沙國以可蘭經為憲法,以伊斯蘭法(Shari^a)治國。沙國無專司立法之議會組織,僅設立諮議會,諮議員150人由國王任命,對國事提出諮詢及建議,以供決策參考。沙國內閣由總理、副總理、各部部長、國務委員及國王顧問組成,負責草擬並監督有關內政、外交、財政、經濟、教育、國防等政策以及全國性事務之執行,部長會議每週一開會,由國王或代理國王主持。
2015年1月國王阿不都拉(Abdullah bin Abdel-Aziz al-Saud)逝世,王儲薩爾曼(Salman bin Abdel-Aziz al-Saud)登基為新任沙王兼總理。2015年4月薩爾曼任命其姪子57歲之賓-奈伊夫(Mohanned bin Nayef al-Saud)為王儲,另任命年僅31歲的兒子賓-薩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 al-Saud)為副王儲。
政治方面,目前沙國政府面臨一系列挑戰,包括美國外交政策不確定、國際油價持續疲軟、伊朗再度崛起與伊斯蘭國激進組織對地區安全性構成的威脅,以及未來王位如何順利移交。薩爾曼國王年事已高,目前相當依重兼任國防部長與經濟發展委員會主席之副王儲賓-薩爾曼,負責經濟改革之重任,可能引起兼任內政部長且頗富聲望之王儲賓-奈伊夫以及其他較年長的皇室家族反彈。未來薩爾曼國王一旦過世,其兒子賓-薩爾曼的地位可能受影響。
選舉觀察方面,由於諮議會之諮議員全部由國王任命,僅能對國事提出諮詢及建議,故預測沙國短期內不可能引進國會選舉制度。2015年12月沙國舉辦第3次地方選舉,雖然婦女首次被允許投票與參與競選,惟投票率僅25%。沙國下次地方選舉可能在2019年舉行,由於禁止組織政黨以及諮議會權力相對有限下,預期投票比率仍然不高。
二、經濟現況與展望
(一)總體經濟
沙烏地阿拉伯富藏石油及天然氣,石油蘊藏量約2,602億桶,排名全球第1位,由國營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獨家壟斷控制。沙國政府為維持在世界石油市場的市占率,儘管目前國際油價低迷,維持日產1,250萬桶的產能,為世界最大的石油輸出國。天然氣蘊藏量約282.6兆立方呎,大部分尚未開採。此外,另蘊藏黃金、鐵、銅、鎢、銀、鈾、鋁、煤、鉛、磷、鋅等礦藏。2016年產業結構上,服務業占GDP比重54.2%、工業占43.1%、農業占2.7%。
石油為沙國經濟命脈,石油相關收入約占沙國出口總額80%以上與政府財政收入80%,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除了燃料以外沙國其他商品與糧食幾乎全部仰賴進口,由於過度依賴石油生產與出口,使得沙國極易受到國際油價波動的衝擊。
2014與2015年沙國實質GDP成長率分別為3.7%及4.1%。2016年受到國際油價下跌影響,財政收入減少,壓抑非石油產業尤其是建築業,沙國實質GDP成長率降至1.4%。2017年因OPEC國家協議石油減產,國際油價反彈及流動性改善,有助於支撐非石油產業,但因消費者支出持續疲弱,沙國進一步削減補貼提高生活成本,預測石油減產協議與建築業低迷,將導致沙國2017年沙國實質GDP成長率降至0.8%,創2009年以來最低水準。2018年沙國因推動國家轉型計畫與經濟多元化,預測沙國實質GDP成長率將逐漸回升。
(二)通貨膨脹
以往沙國政府擁有充裕財源針對基本民生物品、燃料及公用事業採取多項補貼措施,使得物價得以維持穩定,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由2014年2.7%降至2015年2.2%。2015年12月沙國開始調升燃料與水電費率,2016年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升為3.5%。由於政府將削減燃料補貼計畫延後至2017年中旬以後,加上沙國採釘住美元匯率,美元升值有助於降低糧食進口成本,預測2017年沙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將降為2.0%,通膨減緩。隨著2018年1月政府開始實施增值稅(約5%),預測2018年沙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將升為4%以上。
(三)財政情況
沙國政府為避免財政與經濟過度依賴石油,未來經濟將逐漸朝向製造業、旅遊業與金融服務業等多元化發展。沙國公布將推動2020年國家轉型計畫(NTP 2020)與2030年願景(Vision 2030),根據該計畫沙國將用公共投資基金(PIF)投資成立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規模達2兆美元,2018年由沙國國營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出脫近5%股權加上出售其他國有資產與土地提供資金挹注。沙國政府計畫將公共投資基金(PIF) 50%投資於國外資產,期望投資報酬能使國家財政在2020年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因受到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影響,沙國公共投資基金(PIF)的收益已不太可能達到國際油價下跌前政府原本出售石油所賺取收入的水準,而主權財富基金也將會曝露在全球股市波動風險中,因此預期沙國可能無法達成財政目標。
受到國際油價重挫影響,沙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由2014年2.3%大幅劇增至2015年14.8%。2016年略降為12.2%,財政嚴重惡化。沙國政府透過凍結薪資與削減補貼以節約政府支出,預期未來國際油價緩步回升的情況,預測沙國2017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下降至7.4%,而2018年再下降為5.4%。
(四)就業狀況
依據CIA統計沙國2016年勞動人口有1,202萬人,其中非本國人約占80%。沙國政府計畫成立世界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與加速民營化計畫,而降低失業率為政府優先政策。為了促進國內就業機會,沙國政府將比照海灣國家對外國人的就業實施配額制,另對外國公司雇用本國勞工則提供租稅優惠獎勵措施。沙國勞動市場大部分所引進的外國勞工主要是填補低薪的服務業空缺,不然就是高技術的勞工階級,因此外國人仍占私人企業多數勞動人口。2014至2016年沙國失業率分別為6.03%、5.73%與5.65%,預測2017與2018年失業率分別為6.06%與6.10%,失業率仍高。
(五)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沙烏地阿拉伯過去豐富售油收入使貿易帳長期保持順差並抵銷勞務及經常移轉項目之逆差。受到國際油價下跌影響,沙國商品出口由2014年3,425億美元降至2015年2,035億美元,貿易收支順差由2014年1,840億美元降至2015年443億美元,導致經常帳由2014年順差738億美元轉為2015年逆差567億美元,經常帳逆差占GDP比重8.7%。2016年商品出口略升為2,130億美元,經常帳逆差占GDP比重降至6.8%。
預期2017年國際油價將逐漸回升彌補沙國石油生產下降,而沙國公共投資基金(PIF)持有國外資產的報酬上升,加上鋁、磷酸鹽與石化產品出口增加,預測2017年沙國商品出口升至2,486億美元,貿易收支順差擴增為829億美元,經常帳逆差占GDP比重再降至2.1%。2018年政府推行的沙烏地化計畫(Saudiisation programme),將實施新匯兌政策限制匯出款項,雖然因外債增加將導致支付利息增加將會抵銷部分效果,但在石油生產逐漸擴大與非石油商品出口增加支撐下,預測2018年沙國經常帳將可恢復為順差。
(六)匯率
沙烏地阿拉伯貨幣總局(Saudi Arabian Monetary Agency, SAMA)為沙國金融貨幣主管機關(相當於中央銀行)與國家外匯存底主要保管機構。自1986年以來沙國央行將沙幣(riyal)幣值釘住美元,沙幣兌美元匯率一直維持在3.75:1之匯率政策。未來國際油價若持續走弱,沙幣(riyal)將面臨貶值壓力。不過沙國外匯存底尚屬充裕,並可自國際債券市場借入資金,預期未來沙國持續維持緊盯美元之匯率政策。
(七)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2016年底沙國外匯存底為5,286.3億美元,外債為2,037億美元,外債占GDP比率、外債占出口比率分別為31.9%及79.4%,短債占外匯存底比重為4.44%,債負比率為5.7%,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28.84月。
預測2017年底沙國外匯存底為4,715.6億美元,外債為2,258億美元,外債占GDP比率、外債占出口比率分別為32.8%及76.5%,短債占外匯存底比重為5.72%,債負比率為6.7%,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25.78月。沙國係全球最大石油輸出國,整體而言,流動性良好。
三、對外關係及主要貿易國家占比
沙烏地阿拉伯為阿拉伯國家聯盟(League of Arab States)、海灣合作理事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s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伊斯蘭合作組織(Organisation of Islamic Cooperation, OIC)的主要成員國。沙國對外政策致力回教國家間團結及加強與各國間之政、經、社會等各方面合作,反猶太主義,主張以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為外交方針。
沙國地處中東重要戰略地位,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長期親密盟友。雖然美國政策未來可能轉向,川普政府將走向保護主義,而沙國將維持既定的外交政策。2017年3月中旬沙國副王儲與美國川普總統在華盛頓會面,雖然兩國對於國際石油市場的政策仍有歧異,卻反映兩國長期以來共同的商業利益,特別是能源與國防工業,並有助於兩國共同對抗伊朗的統一立場。
沙國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原油供應商,從2009年起每日提供石油100萬桶以上,沙國向中國大陸出口的石油超過美國。沙國也是中國大陸在西亞和非洲地區第二大出口市場。
與埃及關係方面,中斷6個月之後,埃及已再度從沙烏地阿拉伯獲得長期優惠貸款,取得石油運送服務,緩解兩國緊張關係。
海灣合作理事會六會員國原計畫達成貨幣聯盟,使用單一貨幣,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阿曼已因故退出,海灣國家貨幣統一計劃短期內恐難實現。2017年3月15日美國聯準會調升聯邦持聯邦基金利率1碼,海灣合作理事會其中4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亦配合調升政策利率。
沙國近年與其他阿拉伯國家保持友好與合作關係,積極參與國際活動,並協調黎巴嫩派系紛爭,並注意周邊國家如伊朗、葉門對沙國之安全威脅。葉門與沙國有漫長的陸地邊界,是沙國的後門,蓋達組織(Al-Qaida)活動頻繁,葉門政局穩定與否將直接關係到沙國的國家安全及經濟利益。
近來國際恐怖組織以石油設施為目標的襲擊事件頻傳,沙國開始參與對恐怖組織進行圍勦行動。沙烏地阿拉伯在中東及北非地區動亂中扮演領導角色,除對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在敘利亞的空襲行動採取積極作為外,並阻止葉門的分裂、支持軍方統治的埃及與極力避免敘利亞內戰擴大波及到鄰近國家。
沙烏地阿拉伯主要出口產品包括石油、天然氣、石化產品、塑膠原料、一般礦產,主要進口產品包括機器、電子設備、運輸設備及零件、一般礦產、化工產品、醫藥製劑、紡織品、稻米、大麥。2015年主要出口國家依次為中國大陸(13.1%)、日本(10.9%)、美國(9.6%)、印度(9.5%)及南韓(8.5%),主要進口國家依次為中國大陸(13.9%)、美國(12.6%)、德國(7.1%)、南韓(6.1%)及印度(4.5%)。
四、與我國雙邊貿易
我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雙邊貿易方面,沙國係我國最重要之原油供應國,2016年我國與沙國雙邊貿易進、出口值分別為57.96億美元與12.25億美元,貿易逆差45.71億美元。2016年我國對沙烏地阿拉伯主要出口產品包括車輛及其零配件(占47.33%)、機器及機械用具及其零件(占10.34%)、電機與設備及其零件(占9.53%)等。我國自沙烏地阿拉伯主要進口產品包括礦物燃料、礦油及其蒸餾品(占78.58%)、有機化學產品(占11.38%)、塑膠及其製品(占3.65%)等。
五、外部評等及排名
目前國際三大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惠譽(Fitch)及穆迪(Moody’s)目前分別給予A-、A+及A1之主權債信評等,評等展望皆為穩定。
依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全球競爭力指標(2016~2017)資料顯示,沙烏地阿拉伯於138國家中排名第29名,較前次評比25名退步4名。另依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6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6)」報告,沙國在176個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62名,較上年度48名退步14名。另依世界銀行公布的「Doing Business 2017」經商環境報告,沙烏地阿拉伯的經商容易度排名(Ease of doing business ranking)在全球190個經濟體排名第94名,較上年之排名82名退步12名。
六、重大訊息
標準普爾(S&P)於2015年10月30日調降沙烏地阿拉伯主權信用評等,由AA-降至A+,調降係因受到國際油價急速下跌影響,預期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財政赤字財政明顯惡化,面臨嚴重的挑戰,石油約占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財政收入的80%。標準普爾於2016年2月17日再將沙烏地阿拉伯主權信用評等由A+調降至A-,調降係因沙烏地阿拉伯經濟高度依賴石油,若2016-2019年國際原油價格低於原先預期,將使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經濟與財政受到影響。
穆迪(Moody’s)於2016年5月14日調降沙烏地阿拉伯主權信用評等由Aa3降至A1,調降評等主要反映低油價已經造成沙烏地阿拉伯債信惡化,以及較低的經濟成長亦削弱沙國對於未來衝擊的應變能力。
惠譽(Fitch)於2017年03月22日調降沙烏地阿拉伯主權信用評等,由AA-降A+,調降係因沙烏地阿拉伯財政收支持續惡化,以及政府之財政改革計畫恐難順利執行,政府提出“財政平衡計劃”(FBP)進行財政改革,目標是2020年前消除財政赤字,但惠譽表示恐難實現。此外沙烏地阿拉伯與葉門、伊朗緊張局勢依然持續,地緣政治風險仍高。
七、綜合評述
沙烏地阿拉伯為全球最大之石油輸出國,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財政收支與經常帳收支出現雙赤字。沙國政府為避免財政與經濟過度依賴石油,未來經濟將逐漸朝向製造業、旅遊業與金融服務業等多元化。沙國並公布將推動2020年國家轉型計畫(NTP 2020)與2030年願景(Vision 2030),成效仍待觀察。
2016年沙烏地阿拉伯GDP達6,396億美元,人均所得20,550美元。預測,2017年沙國實質經濟成長率僅0.8%,經濟仍然低迷,CPI年增率2.0%。預期未來國際油價緩降步回升的情況,2017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略降至7.4%。2017年失業率為6.06%,2017年沙國經常帳逆差占GDP的比率縮小至2.1%,2017年底沙國外債總額低於外匯存底,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25.78個月,債負比率為6.7%,整體外部流動能力仍屬良好。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外交部、經濟部國貿局、CIA、Fitch、Standard & Poor’s、Moody’s、WEF、EIU、Global Insight、World Bank、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