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伊朗
:::

基本國情

+more
理位置:北接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和裏海,西與土耳其及伊拉克接壤,南濱波斯灣和阿曼灣,東與巴基斯坦及阿富汗交界。
氣候:屬乾燥氣候型,雨量稀少,夏季炎熱,冬季寒冷
面積:1,648,195平方公里,約台灣的45.5倍大
人口:83,024,745人(2018年7月, CIA估計)
首都:德黑蘭(Tehran)
幣制:里亞爾(Rial),1美元兌42,000里亞爾(2018年底)
種族:波斯人(61%)、亞塞拜然人(16%)、庫德人(10%)、盧爾人(6%)、阿拉伯人(2%)
宗教:伊斯蘭教
語言:波斯語,其他常用語言包括庫德語(Kurdish)及亞美尼亞語(Armenian)等。
政體:伊斯蘭共和國體制
經濟結構:2018年農業、工業及服務業產值對GDP的貢獻度分別為10.3%、35.0%、54.7%
主要進口產品:工業原料、汽車零配件、食品(含食用油)、化學品、鋼鐵。
主要進口國家(2017):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9.8%)、中國大陸(12.7%)、土耳其(4.4%)、韓國(4 %)、德國(4 %)等
主要出口產品:石油、天然氣、石化原料、水果及乾果、地毯。
主要出口國家(2017):中國大陸(27.5%)、印度(15.1%)、韓國(11.4%)、土耳其(11.1%)等
回到首頁亞洲伊朗綜合評論伊朗政經概況
:::

伊朗政經概況

編輯: 黃薇華

2016/03/15列印

一、政情現況
伊朗為回教國家,政治體制為政教合一,國家領導人為最高精神領袖(Supreme Leader),擁有絕對權力,由專家會議(Assembly of Experts)成員推舉產生,無任期限制,柯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為首任最高精神領袖,1989年逝世後由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繼任;總統由直接民選產生,任期4年,得連任一次;國會共有290名議員,任期4年,由特定選舉人團選出;另設有憲法監護委員會(Council of Guardian),由12名神學士(Clerics)組成,負責評核前述選舉人團資格以及國會通過之法律。
2012年3月舉行國會選舉結果,親哈米尼的極端保守派贏得182席,改革派獲75席,獨立及少數族群分別獲得19及14席,時任阿瑪迪尼杰(Mahmoud Ahmadinejad)總統的政治影響力大幅降低,Global Insight認為該選舉堪稱是人民對最高精神領袖與總統間的公投。2013年6月舉行總統選舉結果,在首輪投票中,前首席核談判代表羅哈尼(Hassan Rouhani)在72%之高投票率及前二任溫和派總統背書下,以52.5%得票率勝出,由於得票過半,故無需進行第二輪投票,直接當選總統,並於2013年8月就職,任期至2017年。羅哈尼屬溫和派,採行較務實的外交和經濟政策,力圖減少因核議題所引發國際社會對伊朗的制裁。
伊朗國會選舉於2016年2月底舉行,EIU評估,此次國會大選被視為是民眾對於極端保守派與溫和改革派總統羅哈尼親西方路線間之公投,溫和派國會之成形將成為影響核子協議成果之關鍵,因保守派不僅反對羅哈尼與六國簽署的核子協議,亦抗拒與西方國家廣泛接觸。目前羅哈尼領導的改革派取得85席,溫和保守派73席,強烈反對伊朗與西方達成核協議的強硬派只取得68席,其餘席次因無明顯贏家將於4月舉行第二輪選舉,雖然三大政治勢力均未過半,惟改革派與溫和派合計取得多數,預期有利於羅哈尼持續推動改革,並進一步與西方親善。
儘管羅哈尼總統有民意強力支持,惟仍需與極端保守派國會抗衡及避免政治衝突,尤其2014年8月伊朗科技部長因親西方國家言論,由國會保守派議員提出不信任案通過而下台,乃係對總統羅氏政權的一大打擊;然而,伊朗政策的最終決定者並非總統,而是最高精神領袖和一批神學士革命衛隊(IRGC)。相較於前任總統阿瑪迪尼杰,羅哈尼和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之關係較為積極親善。對於維持伊朗政權穩定與避免派系衝突而言,最高精神領袖哈米尼扮演極關鍵之角色,哈米尼一方面支持羅哈尼,尊重核子協議(JCPOA)與經濟自由化改革;另一方面亦須維持伊朗的社會與政治傳統,對抗美國等外國勢力。
現階段羅哈尼之首要任務是減緩先前國際制裁對伊朗經濟之影響,促使國際社會之制裁措施永久鬆綁;尤其伊朗經濟正面臨低油價之衝擊,羅哈尼政府將於制裁解除後,積極刺激國內投資,促進石油與天然氣部門、基礎建設及汽車產業等發展,並著手於基礎建設BOT合約計畫。羅哈尼總統業於2016年1月與義大利及法國企業簽訂約550億美元之合約,內容涵蓋購買118架客機、促進伊朗交通運輸系統及機場現代化升級,及提升汽車製造技術等,預期可吸引資金流入並加速外人投資。此外,如何藉由控制流動性來抑制通膨,以及提高經濟領域的透明度,亦是亟待解決的重要議題。
二、經濟現況
伊朗境內富藏石油及天然氣,為其經濟命脈,另亦蘊藏煤、鉛、鋅、銅、石膏、鉻鐵等礦產,但尚待開發。2015年產業結構中,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之9.3%,工業占38.5%,服務業占52.3%。
伊朗2015年GDP規模為4,113億美元,人均所得5,200美元。伊朗經濟對石油的依賴頗深,經濟結構過度倚賴單一石油產業,使該國經濟易受國際油價波動衝擊,國際能源價格高低攸關伊朗經濟榮枯。近年來,伊朗因核議題與西方國家關係緊張而遭制裁,阻礙外來投資,嚴重影響石油產業發展,導致2015年石油收入由2013年的649億美元下滑至416億美元、占GDP比重由12.7%下滑至10.1%、占出口總額由69.7%下滑至54.7%;2015年原油平均日產量由2011年的349.7萬桶降至286.2萬桶。
(一)總體經濟
在國際制裁影響下,伊朗石油出口逐年下降,貨幣大幅貶值,通膨急遽飆升,經濟重創。由於歐盟自2012年7月起全面停止自伊朗進口石油,嚴重衝擊伊朗經濟,導致2012及2013年實質GDP成長率分別衰退6.6%及1.9%。羅哈尼當選總統後,積極展開與西方國家的對談,伊朗2014及2015年實質GDP成長率分別回復至4.3%及0.9%。展望未來,鑒於國際制裁於2016年1月16日解除,依據EIU預測,伊朗2016年底原油出口每日可望增加約70萬桶,加上羅哈尼總統赴義大利與法國參訪尋求商機,石油出口量將大幅提升,EIU評估經濟應可緩慢復甦,並預測2016及2017年實質GDP成長率可望回復成長4.5%及5.4%。
(二)通貨膨脹
伊朗物價一向偏高,尤其在歐美經濟制裁情況下,物資短缺,伊朗幣里亞爾(Rial)大幅貶值,導致2013年CPI年增率高達39.3%;2014及2015年CPI年增率分別為17.2%及13.7%。展望未來,由於羅哈尼政府遵行財政撙節政策,加上受全球疲弱物價影響,國內食物價格漲幅有下降趨勢(食物價格占CPI比重26%),國際制裁解除亦可望降低進口成本,有助於抑制通膨,EIU預測2016及2017年CPI年增率可望降至12.5%及12.9%。
(三)財政情況
2013-2015年伊朗財政赤字占GDP的比率分別為0.9%、1.2及3.5%。石油產值約占伊朗政府財政收入一半,由於國際制裁重創伊朗石油出口及投資發展,導致伊朗財政負擔加重,故伊朗政府於2014年4月削減油價補貼並提高能源價格。展望未來,歐美制裁解除可望改善財政收支,EIU預測2016及2017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分別為2.9%及2.7%。另伊朗政府負債尚屬輕微,2015年政府負債占GDP比率為13.2%。
(四)就業情況
伊朗失業問題一向嚴重,2013至2015年分別為10.4%、10.3%及10.5%。根據世界銀行報告,由於婦女勞動參與提升及大量青年進入勞動市場影響,使得勞動市場提供之就業機會續顯不足。EIU預測2016及2017年失業率分別為10.2%及10%,失業問題依然嚴重。
(五)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自2012年7月歐盟全面停止自伊朗進口石油後,伊朗2013及2014年之貿易盈餘由2011年678億美元分別下降至320及214億美元,且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率亦分別由9.9%下降至5.2%及3.7%。由於石油出口量相對偏低及全球油價下跌,2015年之貿易盈餘大幅降至83億美元,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率亦降至僅0.5%。展望未來,國際制裁解除可望使內部需求增加而提升進口,紡織品、汽車及石化產品等非石油產業出口持續增加雖有助於伊朗貿易帳維持盈餘,惟目前全球油價及商品價格呈下滑趨勢,將不利貿易帳及經常帳之盈餘表現;EIU預測2016及2017年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率分別為0.6%及0.8%。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伊朗2015年外債較2014年減少1億美元至54億美元,外債占GDP的比率為1.3%,占出口比率為6.1%,債負比率為0.8%,短期外債占總外債之比率為12.6%,短期外債占外匯存底之比率為1.4%,外匯存底為713.4億美元,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10.4個月。綜合而言,整體外部流動能力尚屬充裕。
(七)匯率
由於伊朗央行嚴控外匯交易,伊朗幣匯價一般分為黑市與官方兩種價格,兩者差異甚大。2012年初,伊朗央行官定匯價在一美元兌換12,260伊朗幣,然受歐美制裁影響,伊朗幣重貶,2013年7月發布新官方匯率為一美元兌換25,000伊朗幣。2015年底伊朗幣兌一美元官方匯率為34,105,與黑市匯率約為一美元兌換35,000-37,000伊朗幣相較,官方與黑市價差已大幅縮減。。
展望未來,投資人信心將隨國際對伊朗解除制裁而增加,加上伊朗幣兌美元持續走弱,EIU評估官方與黑市匯差將更進一步縮小。Global Insight預測2016與2017年底伊朗幣兌一美元匯率將分別續貶至34,723及35,652。
(八)外人投資
受到美國、歐盟及聯合國制裁,歐美國家凍結伊朗企業或個人之金融資產,使得資金自伊朗匯出或匯入的難度升高,因此外國企業減緩赴伊朗投資,甚至將資金外移,嚴重影響伊朗石油產業及整體經濟發展。依Global Insight數據顯示,2012年伊朗外人直接投資(FDI)淨額尚有42億美元,占整體GDP比重1%,但至2015年外人直接投資淨額為24億美元,占整體GDP比重為0.7%。2016年1月制裁解除後,外人直接投資可望逐步回升。
(九)評等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雖曾於2002年5月給予伊朗國家債信等級(B+),惟因伊朗與歐美關係陷入緊張態勢,伊朗國家風險升高,故自2008年4月後未再續予國家債信評等;標準普爾(S&P)及穆迪(Moody’s)均未核予伊朗國家債信評等。
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最新「2015-2016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伊朗的競爭力在全球140個參評經濟體中排名第74位,較前次評比進步9名。
伊朗貪汙問題嚴重,根據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5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5)」報告,伊朗在168個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130,與喀麥隆、尼泊爾、尼加拉瓜、巴拉圭與烏克蘭等國家列同一等級。
三、對外關係
(一)外交政策
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外交政策中立,阿瑪迪尼杰總統就任後,與西方各國關係惡化,惟積極發展與第三世界及中國大陸之合作。在核議題發生後,伊朗逐漸被國際社會所孤立;然2016年1月16日歐美等國正式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後,可望使伊朗與全世界重新接軌,改善與西方國家的外交與經貿關係。此外,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16年1月19至24日首訪沙烏地阿拉伯、埃及、伊朗等三國,除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外,中國大陸更與伊朗發表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簽署涉及能源、金融、投資、通信、科技等多項協議,擴大中國大陸與伊朗的外交和經濟合作。
然而,由於沙烏地阿拉伯處決國內什葉派穆斯林領袖,引發伊朗民眾攻擊沙國駐德黑蘭大使館,沙國遂於2016年1月3日宣布與伊朗斷交,引發兩國近30年來最嚴重的緊張對峙;巴林同時宣布與伊朗斷交,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也將與伊朗的外交層級降低至僅限於商務關係,不僅為伊朗外交上的挫敗,亦導致中東地區地緣政治風險升高。
(二)伊朗核議題引發國際制裁
2006年伊朗重啟濃縮鈾計劃後,聯合國安理會分別於2006年12月、2007年3月、2008年3月及2010年6月四度決議,要求伊朗在限期內停止所有與濃縮鈾相關的活動,並實施經濟制裁。隨後,美國及歐盟亦陸續於2010至2013年間對伊朗提出更嚴厲的制裁方案,包括經濟、金融、貿易、能源和運輸等限制性措施。
在國際制裁的影響下,伊朗貨幣大幅貶值,通膨急遽上升,經濟發展日漸萎縮,迫使伊朗政府走向談判桌,2013年11月20-24日伊朗代表於日內瓦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及中國大陸等六國(P5+1)針對核議題召開談判會議,達成「核子計畫初步協議」,伊朗承諾暫停或縮減多項核子計畫,六國則承諾局部放寬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協議有效期間為六個月,12月初伊朗重返暌違8年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部長級會議,期盼在原油出口禁令解除前,為石油出口預做規劃。
2014年1月伊朗當局依約履行中止純度20%濃縮鈾的生產,歐盟與美國隨即解除部分經濟制裁,包括石油、黃金與其他貴金屬貿易,並解凍價值約42億美元的伊朗海外資產。6月9日至10日美國與伊朗代表進行數十年來首度的美伊直接會談,然伊朗和六國在鈾濃縮問題上嚴重分歧,始終無法達成最終共識。
2015年4月2日國際六強與伊朗在瑞士洛桑就核計劃舉行談判,達成初步「框架協議」,原預定於6月30日前完成最終核議題協議,惟因解除伊朗武器禁運議題意見分歧,使談判一再延宕,歷經三次延長談判期限後,與會各方終7月14日達成核子協議(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 JCPOA)。伊朗承諾將縮減三分之二的離心機數量,減少96%的濃縮鈾存量,並允許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U.N^s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檢查人員進入現場查驗,以換取國際逐步解除制裁。
2015年10月18日美國及歐盟宣布,伊朗核子協議已獲談判成員國採認,並以10月18日為採行日(Adoption Day)而正式生效。11月18日國際原子能總署發表報告指出,伊朗已遵守降低部份核子技術之協議。國際原子能總署12月15日結束針對伊朗的核子軍用調查,並於2016年1月16日證實伊朗已履行核子協定義務,正式進入「開始執行日(Implementation Day)」,歐美等西方國家隨即分階段解除對伊朗的經濟與金融制裁,包括取消伊朗石油及天然氣出口管制、解除銀行業與保險業制裁等,伊朗並可立即動用遭凍結之資產;惟美國對伊朗的貿易禁運仍未全面解除。
國際解除制裁後,伊朗已啟動首波三批石油出口至歐洲之計畫,預計共運送400萬桶至法國、希臘及俄羅斯等國之石油公司。伊朗為全球石油蘊藏量第四、天然氣蘊藏量第一的能源大國,EIU預估,出口解禁後伊朗每日油產可增加約50萬桶,伊朗重返油市將衝擊OPEC及國際油價市場,原油供給過剩情形恐加劇。
(三)對外貿易
2014年伊朗之主要出口國有中國大陸(28.9%)、印度(11.8%)、土耳其(10.4%)、日本(6.5%)及南韓(4.8%)等;主要進口國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33.4%)、中國大陸(27.8%)、印度(5%)、南韓(4.8%)及土耳其(4.4%)等。我國與伊朗貿易情況一向不對等,2014年我對伊朗貿易順差約5億美元,主要出口電機設備及其零件,主要進口石油。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