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印度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位於亞洲次大陸,自北方喜馬拉雅山起,經恆河平原及德干高原,向南伸入印度洋,西瀕阿拉伯海,東濱孟加拉灣。 ˙首都:新德里。 ˙面積:328萬7000餘平方公里。 ˙人口:1,399,179,585人 (2023 est.)。 ˙語言:憲法中所列之官方語文有22種,其中印度文及英文居首要地位,政府部門之公文及法律文件皆以該兩種語文為主。 ˙宗教:屬多元宗教文化,印度八成人口信奉印度教,其餘為回教、錫克教、耆那教、佛教、拜火教及基督教等。 ˙幣制:印度盧比(Indian Rupee)。 ˙匯率:1US$=83.27 Indian Rupee (2023年底)。 ˙政治制度:聯邦內閣制。 ˙主要輸出項目(2022年):工程商品(24.2%)、石油產品(20.9%)、寶石及珠寶(8.6%)、藥品(5.6%)等。 ˙主要輸入項目(2022年):石油產品(28.9%)、電子產品(11.2%)、機械(6.2%)、黃金(5.1%)等。 ˙主要出口國家(2022年):美國(17.7%)、阿拉伯聯合大公國(6.9%)、荷蘭(4.1%)、中國大陸(3.3%)等。 ˙主要進口國家(2022年):中國大陸(14.2%)、阿拉伯聯合大公國(7.5%)、美國(7.2%)、沙烏地阿拉伯(6.4%)等。 ˙我對該國輸出:6,010.55百萬美元 (2023年)。 ˙我自該國輸入:2,212.01百萬美元 (2023年)。 註: 1. 地理位置、首都、面積、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來自外交部,國家相關資訊。 2. 人口數取自CIA資訊。 3. 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取自EIU資訊。 4. 輸出入貿易額取自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回到首頁亞洲印度綜合評論印度政經現況
:::

印度政經現況

編輯: 楊基源

2015/10/08列印

一、政治現況
印度政治體制為聯邦內閣制,總理由國會選出。2014年印度國會大選結果,由中間偏右的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BJP)主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簡稱NDA)在下議院545席次中以壓倒性的勝利,贏得336席次,其中印度人民黨即獲得282席次,由於擁有多數席次,將有利政策推動,但因在上議院254席次中僅掌控64席,未來政府的重大改革仍將面臨反對黨的強烈抗爭。代表印度人民黨之莫迪(Narendra Modi)當選為印度新任總理,並於2014年5月組成新政府,順利取得政權。原已連續執政10年的印度國大黨(Indian National Congress)主導的團結進步聯盟(United Progressive Alliance,簡稱UPA)在下議院選舉只贏得58席次,民意表現欠佳。
根據2014年印度國會大選發生政黨輪替的選舉觀察,主要是受到年輕選民的強烈影響,莫迪以經濟為中心的議題吸引了大多數年輕選民,以及反映前執政黨印度國大黨近2年執政聯盟的軟弱,爆發貪汙醜聞與政治腐敗的弊端,造成政治的不穩定,以致轉化成人民對政黨輪替的期待。
2015年底印度第三大州Bihar將舉行地方選舉,EIU預期,印度人民黨將在面臨反對黨強烈競爭,仍可能取得部分席次,進而提升於上議院的地位。印度下次國會大選將於2019年舉行,以目前反對黨處於劣勢狀態下,莫迪有可能贏得第2次勝利。
在政府政策方面,印度人民黨之莫迪上任後的首要任務,將加強推動經濟改革,簡化繁瑣之官僚程序,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兌現其競選承諾,提高經濟成長、改善基礎建設以及增加就業機會等。此外,受惠於近期全球原油價格持續下滑的有利時機,莫迪政府決定實施油品市場自由化,並終止柴油補貼政策,以反映國際油價。然而,EIU認為,至目前為止印度政府的大規模改革計畫依然有限,在2015/16年度(2015/4/1-2016/3/31)財政預算中,政府的支出計畫僅提出部分改革措施包括簡化稅收結構與擴大社會安全制度等,未來莫迪政府是否能兌現其競選承諾,仍待觀察。
未來印度人民黨面臨的挑戰有二:其一是雖然印度人民黨自1984年以來首次贏得下議院選舉擁有多數席次,有利於未來政策的推動,但在上議院僅掌控少數席次。雖然上議院不能否決租稅改革、政府借貸與預算案件,但由於其他法令與憲法修正案仍需要上議院通過,未來可能仍有其他法令被延宕的風險,使政府施政效率受到影響。其二是未來將面臨來自反對黨執政的州政府壓力,要求優先處理延宕多年的基礎建設計畫案,而未來稅改計畫也需要各州政府的配合始能順利推動。
二、經濟現況與展望
印度物產富饒,礦產資源有高品質鐵礦及鉻鐵、錳、鈦、銅、鋁、鋅、鉛、金和銀等其他金屬。在非金屬礦產方面有石灰、白雲石、磷酸鹽岩、雲母、石膏、螢石、石墨、菱鎂和鑽石。此外印度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儲量為世界第四大。另位於阿拉伯海的海域和陸上東部亦蘊藏一些石油和天然氣,但尚不足以滿足其經濟所需。印度有大量的可耕地,陽光充足和水資源豐沛,農業具有競爭優勢。
2014年印度為全球第9大經濟體,第2大人口國家,人口逾12億,人力資源充沛,大量受過教育並諳英語的青年,也讓印度有機會在新興市場中發展IT科技,以及成為全球企業客服與技術支援的「後勤」外包中心(business-process outsourcing)。印度經濟結構以服務業為主,2014年度占GDP比重達53%,工業與農業分別占30%及17%。
(一)總體經濟
印度經濟成長多由內需帶動,民間消費占名目GDP約57%,而近期製造業與投資活動將成為推動經濟成長的主力,至於農業產出仍然不佳。因經濟復甦,有助內需成長,在消費支出增加5%之下,實質GDP成長率由2012/13年度(2012/4/1-2013/3/31)5.1%升至2013/14年度6.9%。2014/15年度在基礎建設計畫恢復之下,實質GDP成長率升至7.3%。受惠於全球油價持續下跌,印度家庭支出增加,物價溫和上漲與貨幣政策逐漸寬鬆之下,將有利於經濟成長,在私人消費與投資支出增強下,EIU預估,印度2015/2016年實質GDP成長率緩升至7.5%,2016/2017年度經濟成長率再升為7.7%。中期而言,由於印度缺乏全面性的結構改革,投資者信心下降,阻礙投資因素包括土地取得過程繁瑣,預期平均實質GDP成長率將低於8%。
(二)通貨膨脹
印度食品類價格占物價指數權重高達49%,意味著食品價格上漲是通膨攀升的關鍵因素,2013年6月受乾季影響,糧食作物歉收,造成食品價格上漲,印度通膨壓力再起,而政府試圖縮減燃料補貼及印度盧比大幅貶值更加重通膨壓力,2013年度印度CPI年增率上升至10.7%之高點。
2014年度由於印度政府對於柴油價格放寬管制,加上全球油價下跌,印度CPI年增率由2013年度10.7%降至2014年度6.7%。EIU並將2015年度CPI年增率預估值由5.9%下修至5.6%。由於國際油價回升,EIU預測,2016年度CPI年增率將緩升至6.1%,2017-19年度平均CPI年增率5.6%。
(三)財政情況
印度歷屆政府都未能平衡預算,由於印度稅收占GDP比重偏低,且擁有龐大貧窮人口,政府對民生物資補貼負擔沈重,加以公共建設及大規模社會保險福利支出等,造成政府財政情況長期欠佳。2013/2014年度財政赤字占GDP比重達4.4%。近期受惠於全球油價下跌,有利政府進行財政整頓、削減補貼與擴大改革,印度2014/2015年度財政赤字占GDP比重略降至4.0%,但由於稅基狹小與大量食品補貼計畫,使得減赤計畫進展有限,EIU估計,2015/2016及2016/2017年度分別為4.0%與3.8%。
(四)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印度囿於內需型經濟結構特質及能源依賴進口,長久以來進口金額高於出口,印度雖有勞務帳盈餘挹注,但仍難彌補鉅額之貿易逆差。印度因企業業務外包服務繼續獲得國際企業的青睞,預估勞務收支順差將逐年成長,但所得帳因外資企業獲利匯回母國而持續逆差。
2012年印度經常帳逆差占GDP比率上升至5%。2013年度因盧比重貶,有利出口,加上政府嚴格限制黃金進口,使得貿易逆差由2012年度2,017億美元降至2013年度1,626億美元,加上勞務帳盈餘增加,經常帳逆差占GDP比率下降至2.6%。2014年度因經濟復甦,有利出口成長;而印度為石油淨進口國家,國際油價重挫與政府鼓勵企業投資,也有助內需成長,商品貿易逆差降至1,431億美元,2014年度印度經常帳赤字占GDP比率降至1.3%。展望未來,在主要貿易夥伴國經濟成長減緩與進出口疲弱下,EIU預估,印度經常帳赤字占GDP比率由2015年度1.5%擴大至2016年度1.8%。2016-19年度間因進口油價逐漸回升,預期經常帳赤字占GDP比率平均為1.7%。
(五)匯率
2013年因受到美國聯準會逐步縮減量化寬鬆政策之影響,導致2013年間多個新興市場外資流出加劇,貨幣趨貶,印度盧比兌美元價位亦由2012年底54.8:1貶至2013年底61.9:1。
2014年5月印度大選之後雖然外資大幅流入,但因2014年10月美國聯準會結束量化寬鬆計畫,造成外資流出,印度盧比兌美元價位再貶至2014年底63.3:1。預期2015年美國聯準會將會升息,全球新興市場資金估將持續波動。儘管如此,由於印度經常帳赤字大幅縮減,國外投資人對於印度貨幣政策的信心,均有助於盧比匯價的穩定,EIU預估,印度盧比兌美元價位將由2014年底63.3:1略升至2015年底63.2:1與2016年底59.0:1。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2013、2014年印度外債占GDP比率分別為22.8%及21.5%,債負比率分別為7.5%及7.2%,短債占總外債比率分別為21.08%及21.71%,短債占外匯存底比率分別為32.53%及29.62%。受經常帳赤字減少與外資流入增加影響,2013、2014年底印度外匯存底金額均呈現增加。印度自2010年起已出現外債總額高於外匯存底金額的轉變,續至2014年總外債金額4,409億美元仍高於外匯存底金額3,197.1億美元約1,212億美元。2013、2014年底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分別為6.31個月及7.26個月,短期流動能力尚稱充裕。
(七)評等
目前國際三大信評公司仍維持印度主權評等於最低一級之投資等級(BBB-,BBB-,Baa3)。評等展望方面,標準普爾於2014年9月由負向調升至穩定,主要理由是預期印度新政府將能實現改革計畫、刺激經濟成長與改善財政績效。穆迪於2015年4月由穩定調升至正向,主要理由是印度的中期經濟成長將持續超過相同評級之國家。惠譽之評等展望則為穩定。
依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全球競爭力指標(2015~2016)資料顯示,印度於140國家中排名第55名,較上年排名進步16名。另依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4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4)」報告,印度在175個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85名,與布吉納法索、牙買加、祕魯、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千里達及多巴哥與尚比亞等國列同一等級。另依世界銀行公布的「Doing Business 2015」經商環境報告,印度的經商容易度排名(Ease of doing business ranking)在全球189個經濟體排名第142名,在第141名烏茲別克與第143名巴勒斯坦之間,名次落後的主因與印度的官僚體系效率低落有關。
三、對外關係
印度經濟自1991年起開放自由化,印度政府對外交政策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更趨密切,在國際社會上兼顧印度的經濟與安全利益。2005年美國與印度簽署核能合作協議,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兩國外交關係顯著的改善,並與美國雙邊貿易與軍事合作,印度政府欲藉由與美國關係制衡中國大陸日益增強的實力。
印度除了增強其在全球的重要地位外,對地區的穩定亦頗重視,避免鄰國成為叛亂份子的庇護天堂,以制衡中國大陸在印度洋周邊國家不斷增強的影響力,同時促進與南亞地區國家包括巴基斯坦的貿易關係。Global Insight認為,近年來印度的外交政策與中國大陸互不信任,並與巴基斯坦的外交關係緊張,基本上仍然不會變化,而巴基斯坦與伊斯蘭恐怖主義連結的威脅仍是印度政府關切的問題。
印度與巴基斯坦同時於1947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而獨立,印、巴兩國各自控制部分喀什米爾地區,雙方均稱擁有主權,歷史上曾經發生多次戰爭。2012年印度與巴基斯坦相互開放邊界貿易和人民往來,兩國之間的關係有了溫和進展,但2013年印、巴邊境摩擦衝突事件依然不斷。2014年8月由於巴基斯坦政府決定與喀什米爾地區分裂主義領導人定期會談,導致印度政府取消與巴基斯坦政府的談判計劃,10月印度與巴基斯坦軍隊在邊界地區發生軍事衝突,造成雙方關係再進一步惡化。EIU認為,印、巴關係短期內雖難有重大進展,但也不致發生大規模衝突。
印度自1995年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會員國,並為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的成員國,印度主要出口石油產品、寶石、汽車、機械、鋼鐵、化學製品、製藥、穀類、服飾,主要進口原油、寶石、機械、化學製品、化肥、塑膠製品、鋼鐵。
2014年主要出口國家有美國(13.4%)、阿聯大公國(10.4%)、香港(4.3%)、中國大陸(4.2%)、沙烏地阿拉伯(4.0%),主要進口國家有中國大陸(12.7%)、沙烏地阿拉伯(7.1%)、阿聯大公國(5.9%)、美國(4.6%)、瑞士(4.6%)。
我國與印度貿易往來方面,2014年我國自印度進口24.85億美元,出口34.25億美元,享有9.40億美元之貿易順差。在交易項目方面,2014年我國出口至印度以塑膠及其製品(21.13%)、有機化學產品(16.30%)、機器及其零件(15.19%)為主;自印度進口則以礦物燃料(40.52%)、鋼鐵(10.89%)、鋁及其製品(4.17%)為主。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