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歐洲拉脫維亞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濱臨波羅的海,北鄰愛沙尼亞,南接立陶宛,東鄰俄羅斯,東南與白俄羅斯接壤。 ●首都:里加(RIGA)。 ●面積:64,589平方公里。 ●人口:1,821,750 (2023 est.)。 ●語言:拉脫維亞語 (俄語係另一通用語言,英語逐漸普及)。 ●宗教: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路德教派。 ●幣制:歐元。 ●匯率:€0.94: US$1 (2022年年底)。 ●政治制度:國體:共和國體,政體:議會內閣制。 ●主要出口產品:木材和木製品(13.4%)、礦物燃料和油(13.1%)、電機(3.9%)、鋼鐵(3.3%) (2022年)。 ●主要進口產品:礦物燃料(21.6%)、電機(9.9%)、工業機械(8.2%) 、車輛及零件 (7.0%) (2022年)。 ●主要出口國家:立陶宛(19.3%)、愛沙尼亞(12.8%)、俄羅斯 (10.9%)、德國(7.3%) (2022年)。 ●主要進口國家:立陶宛(25.8%)、愛沙尼亞(11.1%)、德國(10.8%)、波蘭(10.0%) (2022年)。 ●我對該國輸出:104.10百萬美元(2022年)。 ●我自該國輸入: 14.86百萬美元(2022年)。 註: 1.地理位置、首都、面積、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外交部國家相關資訊。 2.人口數資料取自CIA資料。 3.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等資料取自EIU資料。 4.我國對該國輸出入貿易額取自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回到首頁歐洲拉脫維亞綜合評論拉脫維亞政經現況
:::

拉脫維亞政經現況

編輯: 張凱喻

2014/11/03列印

一、政治現況
拉脫維亞之政治制度為內閣制,單一國會(Saeima),計有100名議員,依政黨得票比例產生,惟需跨過得票率5%的門檻,任期4年。總統為國家元首,由國會議員選出,對國家政策擁有間接影響力,任期5年,連選得連任一次。
拉脫維亞國內政黨林立,鮮見國會過半席位之單一執政黨,多黨組成聯合內閣係該國的政治常態,惟多無法維持長期且穩定的政局,因此政府更迭頻繁,自1991年獨立迄今已歷經16次的政府更換。
2011年6月2日舉行總統選舉,尋求連任的薩特勒斯(Valdis Zatlers)總統僅獲得41位國會議員支持,敗給反對黨推舉的布金斯(Andris Berzins),布金斯獲53票當選總統,並於2011年7月就職。薩特勒斯敗選的主因源自其處理反貪議題與國會發生衝突,並於5月28日總統選舉日前夕,向憲法法庭提出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解散國會,不顧總統選舉的成敗,因此未能獲得多數國會議員支持。
薩特勒斯在總統選舉失利後另組改革黨(ZRP),民調顯示擁有約二成的支持率;其他政黨亦陸續進行整併,包括新時代黨與公民聯盟合併為聯合黨(Unity),由東布洛夫斯基(Valdis Dombrovskis)總理領導;為了祖國與自由/拉脫維亞民族獨立運動(For Fatherland and Freedom)和全為拉脫維亞(All For Latvia)組成國家聯盟(National Alliance);人民黨(People’s Party)解散,拉脫維亞主要政黨勢力重新洗牌。
2011年7月拉脫維亞首次舉行解散國會的全民公投,投票結果計有94.8%選民支持解散國會,因此9月國會提前改選,選舉結果,各黨所獲席次依序為左派的和諧中央聯盟(Harmony Centre)獲31席、改革黨獲22席、聯合黨獲20席、國家聯盟獲14席、綠黨暨農民聯盟(ZZS)獲13席。選後由中間偏右派的改革黨、聯合黨與國家聯盟等三黨組成聯合內閣,聯合黨魁東布洛夫斯基續任總理。2013年11月,時任總理東布洛夫斯基因首都Maxima超市坍塌事件,宣布辭職。 2014年1月,拉脫維亞聯合執政之聯合黨團推舉前農業部長史特勞尤瑪(Laimdota Straujuma)出任總理,經總統同意任命後,成為首位女性總理,並與改革黨、聯合黨、國家聯盟及綠黨暨農民聯盟重新組閣,成為四黨執政聯合政府,下一屆國會選舉訂於2014年10月4日舉行。
2014年10月4日國會選舉結果如下:和諧中央聯盟獲得24席、聯合黨23席、綠黨暨農民聯盟21席、國家聯盟17席與本次選舉新成立之政黨-從心中支持拉脫維亞黨(For Latvia from the Heart)7席及拉脫維亞地區聯盟(Latvia’s Regional Alliance)8席。選後由總理史特勞尤瑪所領導中間偏右派的聯合黨、綠黨暨農民聯盟及國家聯盟等三黨組成聯合內閣,在國會共取得61席,穩定掌控過半優勢。
拉脫維亞政府近幾年實行財政撙節措施,公共財政壓力已有減緩,使得政府在支出承諾上有更多選擇。近來在烏克蘭與俄羅斯危機導致地緣政治不穩定情況下,政府轉而聚焦在國家安全議題及挹注額外資金在國防上,2014年7月國會通過一項增加拉脫維亞國防預算的法案,在2020年國防預算將占GDP之2%,符合北約的要求。
二、經濟現況
拉脫維亞境內自然資源有限,但1991年獨立後採行自由政策,經濟尚屬發達;主要工業有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石油與天然氣運輸等。2013年產業結構中,農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為4.9%、工業占25.1%、服務業占70.0%。
拉脫維亞屬小型經濟體,2013年GDP規模僅309.7億美元,出口占GDP比重達42%,其經濟體系自我調適能力不足,易受到外部因素的衝擊,因此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襲擊後,拉脫維亞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IMF)等機構尋求經濟援助。依Global Insight數據顯示,2013年外人直接投資(FDI)淨額為5億美元,占拉脫維亞GDP比重1.5%,仍未恢復至全球金融風暴前水準。
(一)總體經濟
受到全球金融風暴衝擊,拉脫維亞2009年經濟大幅衰退17.7%,2010年仍衰退1.3%,隨著國際經濟景氣止跌後緩步回升,拉脫維亞在國內消費、投資與出口同步成長的情況下,經濟逐漸恢復成長,2011-2013年實質GDP成長率分別為5.3%、5.2%及4.1%;2014年第1季及第2季拉國GDP分別成長2.3%及3.5%,展望未來,由於歐洲經濟前景混沌未明,加上國內需求降低反映出國內相對緊縮信用狀況、高失業率以及東歐地緣政治緊張關係,恐不利拉脫維亞經濟發展,EIU預測2014及2015年實質GDP成長率分別為2.8%及3.7%。
(二)通貨膨脹
受全球金融風暴影響,拉脫維亞2010年出現通貨緊縮,CPI年增率為-1.1%,隨著國際經濟景氣止跌後,石油及食品價格上升,加上國內消費需求增加,物價回升,2011年CPI年增率上升至4.4%,2012年政府陸續調降加值型營業稅(VAT)率至21%,CPI年增率回降至2.3%。受國際大宗物資價格下跌及國內企業及家計部門需求疲弱影響,導致拉國2013年CPI年增率為0%;展望未來,2014年1月拉脫維亞調升最低薪資、5月歐洲央行持續進行貨幣寬鬆措施,使得歐元呈貶值之勢,推升進口成本,皆有助於物價提高。但受到俄羅斯禁止從拉國進口食物影響,國內物價有下跌之壓力。中期來看,歐洲央行(ECB)利率過低,可能導致拉脫維亞快速擴張信用進而推升通膨。EIU預測2014及2015年CPI年增率分別續升至0.6%及1.8%,可望符合歐洲央行所設定的通膨目標(2%)。
(三)財政情況
全球金融風暴後,拉脫維亞政府為提振經濟,擴張財政支出,使得財政惡化,2010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率達8.0%,近幾年在IMF的要求及監督下,拉脫維亞政府加強撙節財政支出,財政狀況漸有改善,2011及2012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率分別為2.7%及0.3%,2013年財政收支更轉虧為盈,財政盈餘占GDP的比率為0.2%;Global Insight評估倘若財政赤字占GDP之比重能維持歐盟規定(財政赤字占GDP之比重不超過3%),拉國政府可望鬆綁財政撙節措施。EIU預測2014及2015年財政收支占GDP的比率將為0%及0.1%,財政狀況尚屬平穩。2013年拉脫維亞政府負債占GDP的比率為38.1%,低於歐盟設定的標準(60%)。
(四)就業情況
拉脫維亞失業情況一向嚴重,2011至2013年失業率分別為12.8%、11.4%及9.9%,所幸呈現下降趨勢;根據歐盟統計局資料顯示,拉國2014年第一季及第二季失業率分別達11.5%及10.8%。Global Insight認為由於整體經濟復甦步伐減緩,短期就業機會新增速度依然緩慢,EIU預測2014及2015年失業率分別為9.5%及9.2%,長期高失業恐威脅拉脫維亞的政治與社會穩定。
(五)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拉脫維亞2010年經常帳尚保有順差,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率為3%,2011年受歐債危機影響,貿易逆差擴大,加上外來投資減少,經常帳由順差轉為逆差,2012年末由於全球經濟成長疲弱及歐債危機衝擊,拉國出口成長開始出現明顯停滯,同時進口亦受到抑制,貿易帳及經常帳皆呈逆差。2011-2013年經常帳逆差占GDP的比率分別為2.2%、2.5%及0.8%;展望未來,Global Insight指出在2015年前,拉脫維亞經濟復甦將不會由出口所主導,拉國貿易帳輕微赤字仍會持續,而服務帳及經常移轉之淨流入將抵銷部分赤字情況。中期來看,拉脫維亞經常帳赤字仍在可控範圍內。EIU預測2014及2015年經常帳逆差占GDP的比率分別為0.9%及1.5%。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拉脫維亞2013年外債較2012年增加9.6億美元至382.8億美元,外債占GDP的比率為123.6%,占出口比率為152.4%,債負比率為34.9%,短期外債占總外債之比率為25.2%,短期外債占外匯存底之比率為135.9%,外匯存底為74.1億美元,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4.8個月。綜合而言,整體外部流動能力尚可。
(七)歐盟與IMF金援
2008年12月拉脫維亞政府獲IMF、歐盟、世銀(World Bank)及北歐國家共同提供105億美元之融資協助,舒緩其短期資金不足的壓力,由於IMF肯定拉脫維亞在經濟與財政上的努力,2010年2月延長融資合約期限至2011年12月。紓困合約期限屆滿後,由於經濟回溫、財政改善,拉脫維亞政府未再向IMF提出融資申請。2012年2月拉脫維亞政府順利發行5年期債券,募集10億美元資金,顯示拉脫維亞已有能力自行在國際金融市場籌資,而拉脫維亞亦在2012年12月發行國際債券用以清償IMF之債務。
(八)評等
由於拉脫維亞逐漸擺脫全球金融風暴與歐債危機的衝擊,經濟成長穩健及正向的中期經濟前景、優於預期之外部表現、持續財政撙節措施使得財政赤字及政府負債占GDP的比率穩健下降,且其加入歐元區後,藉由提供銀行體系流動資金途徑及降低政府外債的匯率風險,均有助於降低拉脫維亞對風險事件之敏感性。國際信評機構因此陸續調升拉脫維亞國家債信評等,2014年5月30日標準普爾(S&P)調升拉脫維亞國家債信評等1級,由BBB+升至A-;2014年6月13日穆迪(Moody’s)調升拉脫維亞評等1級,由Baa2升至Baa1;2014年6月20日惠譽(Fitch)亦調升拉脫維亞評等1級,由BBB+升至A-;評等展望皆為穩定(Stable)。
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最新「2014-2015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拉脫維亞的競爭力在全球144個經濟體中排名第42位,較前次評比進步10名。

三、對外關係
拉脫維亞與各國關係良好,尤其是鄰國愛沙尼亞與立陶宛,因地理位置與歷史淵源相近,外交與貿易關係密切,一向被稱為波海三國。
拉脫維亞於2004年3月加入北約組織(NATO),5月加入歐盟,2007年12月成為申根公約(Convention of Schengen)會員國,並於2014年1月加入歐元區,成為歐元區第18個成員國,同時也是歐元區第四小的會員國,僅大於賽普勒斯、愛沙尼亞與馬爾他。
拉脫維亞與俄羅斯常因境內俄裔少數民族權益問題爭執,2008年兩國發生互相驅逐外交官事件,關係惡化。隨著雙方貿易運輸量及金融服務業之增加,關係略有改善,2010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拉國總統薩特勒斯會晤時表示,兩國應恢復中斷的政治與經貿關係。
2014年拉脫維亞政府對於俄羅斯所謂「近鄰(near abroad)」政策的潛在恐懼,隨著烏克蘭危機而加速升溫。拉脫維亞國會不但譴責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舉動,並且支持歐盟對俄國制裁。自馬航客機於2014年7月在烏克蘭被擊落以來,西方國家跟俄羅斯關係快速惡化,為了回應俄羅斯持續對烏克蘭東部叛軍支援,美國及歐盟擴大對俄羅斯金融、國防及能源部門制裁,而俄羅斯亦以一年內禁止美國及歐盟食品進口做為反擊。這些制裁措施將對歐盟經濟復甦及拉脫維亞外部貿易造成極大傷害,目前俄羅斯和拉國關係依舊高度緊張。
拉脫維亞主要進口項目為機械設備、消費品、化學製品、燃料、汽車等,2013年主要進口國家依序為立陶宛(19.3%)、德國(11.3%)、波蘭(9.4%)、愛沙尼亞(8.3%)、俄羅斯(8.0%);主要出口項目為食品、木材及其製品、金屬、機械設備、紡織品,2013年主要出口國家為立陶宛(16.1%)、俄羅斯(16.1%)、愛沙尼亞(12.0%)、德國(7.0%)、波蘭(6.7%)。2013年我國對拉脫維亞之貿易順差約1.3億美元,主要進口礦石燃料、礦油及其蒸餾產品,出口機械設備。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