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亞洲泰國
:::

基本國情

+more
● 地理位置:位居中南半島之心臟地帶,東部及東南部與柬埔寨交界,南接馬來西亞,西鄰緬甸,東北及北部與寮國接壤,南臨暹邏灣,西南面印度洋。 ● 首都:曼谷。 ● 面積:約51 萬 3,120平方公里。 ● 人口:69,794,997人(2023 est.)。 ● 語言:主要語言為泰語。 ● 宗教:逾9成人民信仰佛教。 ● 幣制:泰銖(THB)。 ● 匯率:1USD=34.56泰銖(THB) (2022年底)。 ● 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 ● 主要輸出項目(2022年):機械設備(43.1%)、食品(12.7%)、製成品(12.7%)、化學製品(9.9%)等。 ● 主要輸入項目(2022年):機械設備(32.6%)、燃料及潤滑劑(19.9%)、製成品(16.7%)、礦物、化學製品(11.5%)等。 ● 主要出口國家(2022年):美國(16.4%)、中國大陸(11.8%)、日本(8.5%)、越南(4.6%)等。 ● 主要進口國家(2022年):中國大陸(23.6%)、日本(11.5%)、美國(5.9%)、阿拉伯聯合大公國(5.7%)等。 ● 我對該國輸出(2022年):7,549.89百萬美元。 ● 我自該國輸入(2022年):6,291.86百萬美元。 註: 1.地理位置、首都、語言、面積、幣制、政治制度、宗教等資料取自外交部,國家相關資訊。 2.人口資料取自CIA。 3.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資料取自EIU。 4.雙邊貿易金額取自國貿局,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回到首頁亞洲泰國綜合評論泰國政經現況
:::

泰國政經現況

編輯: 張凱喻

2014/07/30列印

一、政治現況
2011年7月泰國舉行國會大選,由在野黨黨魁穎拉( Yingluck Shinawatra)領導之為泰黨(Puea Thai Party)獲勝,取得眾議院500席次的265席,嗣後為泰黨並透過延攬其他小黨,共組聯合政府;當時總理阿披習(Abhisit,反塔信陣營)所主導的民主黨(Democrat Party),僅取得159席,喪失繼續執政機會。稍後穎拉並於2011年8月8日獲泰王正式任命,成為泰國民主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理。一般認為穎拉贏得選戰,係因其為2006年9月因政變而流亡海外的前泰國總理塔信(Thaksin Shinawatra)之幼妹,得以獲得當年擁護塔信的廣大貧困鄉村農民支持,前總理塔信目前雖流亡海外,但幕後仍展現其對泰國政府之影響力。2011年7月大選後,部分反對陣營之民主黨人士並不接受選舉結果,主張為泰黨涉嫌違反憲法,試圖說服憲法法庭認定為泰黨違法而解散目前政府。
穎拉上臺後實施親民(民粹)主義的經濟政策,為兌現每日最低工資300泰銖之選舉諾言,2012年4月提高最低每日工資約40%,2013年1月除首都曼谷及六個富裕省份工資相對較高之地區外,其他地區平均工資再提升26%,目前泰國勞工均適用每日最低工資300泰銖之規定。為補償企業之成本上升,政府自2012年起將企業所得稅率由30%調降至23%,並於2013年起再降至20%。此外,儘管每年損失44億美元,穎拉亦恢復每噸最低15,000泰銖稻米收購保證價格。同時穎拉亦斥資約651億美元進行包括建造四條高速鐵路在內之數個巨型基礎建設專案。
2013年11月泰國爆發之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抗議活動,並試圖推翻總理穎拉,主因係反對研議中之特赦法案將回溯至2006年的政治犯,包括2006年在政變中被推翻的穎拉兄長塔信。鑒於抗議聲浪不斷升高,總理穎拉12月宣佈解散國會,國會大選提前於2014年2月2日舉行,由於大選當日並未同步在全國各地舉行投票,2014年3月泰國憲法法庭裁定2月大選無效。2014年5月7日泰國憲法法庭宣佈,看守總理穎拉濫權違憲必須下臺,穎拉支持者,多數來自農村之「紅衫軍」隨即舉行大規模抗爭遊行。自2013年11月以來,聲援為泰黨之「紅衫軍」,與反對派支持者,多數來自城市和中產階級之「黃衫軍」,多次遊行示威,紅黃對峙不斷。
5月22日泰國軍方發動政變推翻為泰黨政府,泰國軍事政變領導人巴育將軍表示,一年之內不會恢復選舉,以利政治和解與改革的進行。EIU評估,短期而言,軍方接管泰國,軍政府「國家和平秩序委員會」(NCPO)結束六個餘月來的政治僵局、政策停擺及持續爆發之抗爭有助於政治之穩定,然而,政變並沒有真正解決社會既存之對立歧見及對軍人政權合法性之質疑,泰國長期之政治穩定仍是前景未明。
軍方接管後軍政府宣布以振興經濟為首要目標,政策著重在提振消費及投資,相關措施包括:指示國營銀行支付農民總額高達900億泰銖的稻米收購計畫、批准撥款66億泰銖予橡膠農民做為補貼及提供54億泰銖援助因天災受損的農民、對多項家用支出價格管制,期使家庭所得可望因此提升、並積極審核先前積壓總額達220億美元之外人投資申請。
二、經濟現況與展望
(一)總體經濟
泰國境內土地肥沃,湄南河水利灌溉下,稻米,漁產收獲豐碩,為全球稻米輸出的第一大國,另擁有廣大森林與橡膠等天然資源。泰國經濟結構以服務業與工業為主,2013年分別占GDP比重的45.5%與42.5%,另農業為12.0%。
2011年泰國受境內洪災衝擊,重創泰國經濟,實質GDP成長率僅0.1%,2012年在災後重建及比較基期降低下,泰國實質GDP成長率躍升至6.5%。2013年政治動盪衝擊第4季的消費者支出及旅遊業,該年度實質GDP成長率為2.9%,不如外界原先預期。2014年受嚴重政爭紛擾影響,泰國第一季實質GDP成長率較去年同期衰退0.6%,與上季相比減少2.1%,4-5月份政治情勢惡化導致經濟活動進一步弱化。儘管軍政府將致力加速基礎建設等公共投資及外人投資核可,欲藉此提振消費者與投資人之信心,但2014年初泰國經濟成長大幅衰退,恐拖累全年度經濟成長率,EIU預估泰國2014年實質GDP成長率將降至1.9%。
(二)通貨膨脹
受惠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軟,2012年泰國消費者物價年增率由2011年3.8%降至3%。由於工作年齡人口成長放緩及2014年6月大量柬埔寨勞工外移,導致當地勞動市場緊縮,薪資上漲壓力增加;另一方面,軍方政府針對多項家用支出價格設限以控制通膨,同時國際油價及大宗商品價格低於其歷史高點,限縮輸入型通膨。EIU預估泰國2014消費者物價年增率2.5%,相近於2013年之2.2%。
(三)財政情況
在稅收良好與撙節開支之情況下,泰國政府財政赤字占GDP比率由2009年之4.4%縮減至2011年的1.6%,惟為加速2011年洪災後重建而擴大預算編列,導致2012年財政負擔再度加重,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升高至4.4%。2013-2014年雖然經濟成長疲弱導致稅收減少,但由於基礎建設投資延緩,使得政府資本支出大量減少,EIU預估2014年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將由2013年2.4%微降至2.3%。
(四)對外貿易與國際收支
泰國長期以來均保持商品貿易與經常帳的雙盈餘,惟2012年受主要出口市場需求疲軟以及洪患衝擊,貿易收支順差由2011年之170億美元驟減至60億美元,經常帳收支由盈轉絀,赤字占GDP比率為0.4%;2013年因外部需求依然疲弱使得商品貿易順差僅64億美元,致經常帳赤字占GDP比率為0.7%。2014年儘管泰國外資企業獲利及股利匯回,導致所得帳呈現赤字,然出口導向製造商資本財需求減弱導致進口成長減緩,貿易順差擴大,服務帳受旅遊業回溫及貿易相關服務流出減速而提升,經常帳收支將轉回為順差,EIU預估2014年泰國經常帳盈餘占GDP比率為2.5%。
(五)匯率
2012年泰國經濟成長轉強,下半年起泰銖呈升值走勢,泰銖兌美元匯率由2011年底之31.7:1升值至2012年底之30.6:1,2013年由於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QE)政策預期將逐步退場,引發新興國家短期資金外流,泰銖兌美元匯率回貶明顯,2013年底匯率為32.8:1。展望未來,泰銖匯率仍不穩定,主因泰國政治前景不確定性、歐盟及中國大陸經濟減速導致出口成長疲弱、美國及其他先進經濟體緊縮性政策引發資本自新興市場回流。從政策立場來看,泰國政府及央行傾向於較弱勢之泰銖,以提升出口表現。EIU預估2014年底泰銖兌美元價位為32.4:1。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泰國外匯存底一向保持高於總外債的水準,2013年底外匯存底1,613.3億美元,外債金額為1,197億美元,整體外債占GDP比率為30.9%,占出口比率為40.5%,債負比率為8.2%,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達7.1個月,整體債務償付能力尚佳。

(七)外部評等
目前國際三大信評機構惠譽、標準普爾及穆迪分別給予泰國BBB+、BBB+及Baa1投資級之主權債信評等,評等展望均為穩定。2014年6月2日穆迪表示未來可能引發泰國評等展望調至負向或調降主權債信評等之風險因素包括:軍方及抗議者之間衝突升溫導致旅遊觀光業或製造業長期不振、國內政治不確定性或財政紀律失誤使得政府融資成本大幅升高、國際收支嚴重惡化及外匯存底驟降。
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2013-2014全球競爭力報告」資料顯示,泰國的競爭力排名在全球148個參評經濟體中排名第37位,排名較上一年進步1名。另依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的「2013年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2013)」報告,泰國在177個國家或地區當中排名第102名,較上一年退步14名,與厄瓜多、摩爾多瓦及巴拿馬列同一等級。
三、對外關係
泰國推動「中立外交」,與全球各國維持友好關係,採親近美、日以及加強與歐洲國家之傳統關係,近年尤其重視與中國大陸及東協各國往來關係,目前中國大陸已成為其第一大出口國及第二大進口國。
泰國與柬埔寨兩國對邊境柏威夏古寺周圍地區的主權歸屬一直存在爭議,甚而於2011年間曾兩度升級至流血衝突。但自2011年為泰黨勝選,黨魁穎拉出任泰國新總理,並於當年9月出訪柬埔寨,兩國關係已見緩和。2013年11月11日,國際法庭就柬埔寨和泰國圍繞柏威夏寺周邊地區的領土糾紛作出判決,裁定柬埔寨擁有整個柏威夏寺的全部領土主權,而該裁決是否影響兩國關係再度緊張為未來關注焦點。
2014年5月泰國軍方政變引發西方國家一致譴責,美國凍結半數每年對泰國之軍事援助款並考慮將下一年度區域性軍事演習撤離泰國;歐盟亦暫停與泰國之外交拜訪及延緩簽訂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澳洲則降低與泰國軍事連結及對NCPO領導者之簽證限制。未來若軍方進一步鎮壓民眾自由,恐影響泰國對外貿易及外交關係更加惡化。
2013年泰國主要進口國家為日本(16.4%)、中國大陸(15.0%)、阿拉伯聯合大公國(6.9%),主要出口國家為中國大陸(11.9%)、美國(10.1%)、日本(9.7%)。2013年我國與泰國雙邊貿易總值100.9億美元,進、出口值分別為37.52億美元與63.36億美元。2013年我國對泰國出口以電機設備與零件(25.47%)、機器與機械用具(14.4%)、鋼鐵(10.53%)為主。進口則以電機設備與零件(21.67%)、機器與機械用具(19.4%)、有機化學產品(5.81%)、橡膠及其製品(5.7%)為主。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