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回到首頁歐洲捷克
:::

基本國情

+more
地理位置:位於歐洲中部,北與波蘭為鄰,東與斯洛伐克交界,南與奧地利相連,西與德國接壤。 首都:布拉格 語言:官方語言為捷克語,英語、德語及俄語為常用外語 面積:78,866平方公里 人口:10,706,242人 (2023 est.) 宗教:多數無宗教信仰,20%有信仰,以天主教及基督教為主 幣制:捷克克朗(Czech Crown,簡稱CZK或KC) 政治制度:議會民主或責任內閣制。 匯率:1美元兌22.82 CZK (2023年底) 主要輸出項目:機械及運輸設備(55.5%)、中間製成品(14.7%)、雜項製成品(11.5%)、化學藥品(7.3%) (2022年) 主要輸入項目:機械及運輸設備(45.1%)、中間製成品(15.3%)、化學藥品(11.6%)、雜項製成品(10.7%) (2022年) 主要出口國:德國(32.7%)、斯洛伐克(8.4%)、波蘭(7.1%)、法國(4.7%) (2022年) 主要進口國:德國(27.2%)、中國大陸(13.3%)、波蘭(9.2%)、荷蘭(6.0%) (2022年) 我對該國輸出:590.99百萬美元 (2023年1月-11月) 我自該國輸入:506.77百萬美元 (2023年1月-11月) 註: 1. 地理位置、首都、面積、語言、宗教、幣制、政治制度等資料取自外交部。 2. 人口資料取自CIA。 3. 匯率、主要輸出入項目、主要進出口國家資料取自EIU。 4. 雙邊貿易金額資料取自經濟部國貿局,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回到首頁歐洲捷克綜合評論捷克政經現況
:::

捷克政經現況

編輯: 張凱喻

2014/04/29列印

一、政治現況
捷克政體屬內閣制,國會分參眾兩院,參議院(Senate)共有81名議員,任期6年,依單一選區民選產生,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眾議院(Chamber of Deputies)共有200名議員,任期4年,依政黨得票比例產生,單一政黨需跨過得票率5%的門檻。捷克總統為虛位元首,任期5年,原由國會參、眾兩院議員投票選出,2012年國會修憲後改由全民直選產生。
2013年1月11-12日捷克舉行總統選舉,共有9位候選人參與角逐,在首輪投票中未有候選人得票過半,故由得票數領先的前兩名候選人進行第二輪投票,包括前總理澤曼(Milos Zeman)以及外交部長施瓦岑貝格(Karel Schwarzenberg);1月25-26日舉行第二輪投票,結果由澤曼以55%對45%之得票率勝出,當選總統,任期至2018年。
捷克政黨眾多,各黨政治實力相近,彼此競爭激烈,鮮有單一政黨能獲過半席次,故多黨組成聯合政府為該國之政治常態。近期政局仍由左右兩派主導,但因兩派的政治勢力相當,因此具關鍵少數的小黨常能影響政治運作。
2010年5月底捷克舉行眾議院改選,選舉結果,由中間偏右的三個政黨組成聯合政府,包括公民民主黨(ODS)53席、傳統責任榮譽黨(TOP09)41席及公眾事務黨(VV)24席,由公民民主黨新任黨魁聶洽斯(Petr Necas)出任總理。聯合政府在眾議院的200個席次中握有118席,為1993年捷克獨立以來難得出現的強勢政府。2012年4月23日公眾事務黨退出聯合政府,使聯合政府在眾議院席次減少為94席,淪為少數執政。歐債危機後,聶洽斯政府持續推動撙節財政措施,引發部分捷克民眾不滿,加上黨內鬥爭和賄絡醜聞不斷,導致政府支持度降低,在野黨多次提出內閣不信任案,均未通過,聶洽斯政府得以順利繼續執政。2013年6月總理親信涉及貪汙,連帶涉案的還包括兩名國會議員,一名前部長以及現任的軍情局局長均遭收押,6月16日總理聶洽斯宣布辭職下台;7月10日澤曼總統不顧主要政黨反對,執意任命親密盟友魯斯諾克(Jiri Rusnok)為總理,結果在國會信任投票中,未能過關,魯斯諾克政府成為看守內閣。10月25-26日國會提前改選,選舉結果,社會民主黨(CSSD)獲50席、不滿公民行動黨(ANO)47席、共產黨(KSCM)33席、傳統責任榮譽黨(TOP09)26席、公民民主黨(ODS)16席、直接民主黎明黨(UPD)14席及基督教民主黨(KDU-CSL)14席,值得注意的是,由商人巴比斯(Andrej Babis)所率領之不滿公民行動黨為國會新成員,得票率第二高,僅略少於社會民主黨3席,反映出民眾不再以主流政黨為依歸。2014年1月由中間偏左派的三個政黨組成聯合政府,包括社會民主黨(CSSD)、不滿公民行動黨(ANO)及基督教民主黨(KDU-CSL),並由社會民主黨黨魁索博特卡(Bohuslav Sobotka)出任總理。Global Insight表示,三黨聯合政府是否能順利完成四年任期仍有諸多挑戰,國會面臨提早改選的風險仍高。
捷克政府更迭頻繁,不穩定的政治環境使得社會經濟改革缺乏一致性跟可預測性,特別是司法、教育和退休金制度進展遠已落後。在歷經經濟衰退及政治紛亂後,捷克政府2015-2016年施政方針,除積極配合歐盟一體化整合政策外,將著重在醫療、社會福利、退休金及稅務制度之改革。

二、經濟現況
捷克天然資源有限,但基礎建設完備,勞工素質優良,故吸引大量外資投資;捷克經濟對出口倚賴程度高,2013年出口占GDP比率達78.6%,屬出口導向國家,主要出口地區為鄰近歐盟國家,主要產業包括機械、汽車、金屬製造、電子、光學、能源、釀酒等,2012年機械設備占出口比重約20%,另外汽車業占出口比重為17%。2013年產業結構中,農業占GDP比重為2.4%、工業占38.1%、服務業占59.5%。
捷克為中東歐地區經濟較發達的國家,2013年國內生產毛額為1,983億美元,人均所得為18,810美元。Global Insight評估,捷克經濟風險主要來自外部因素,尤其是歐洲主要出口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2004年加入歐盟(EU)後,貿易障礙減少,加上幣值穩定,有利於吸引外資,外人直接投資(FDI)成為推升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2013年外人直接投資金額為50億美元,占GDP比率2.5%,然仍未回復至全球金融風暴前的投資高點。
(一)總體經濟
受全球金融風暴衝擊後,捷克經濟隨著國際經濟景氣止跌緩步回升,2010及2011年實質GDP成長率分別達到2.3%及1.8%,但復甦步調仍嫌緩慢;2012年受歐洲主要出口國家的經濟衰退、消費及投資減少以致全年實質GDP衰退0.9%,捷克央行(CNB)陸續於6月及9月分別調降基準利率一碼至0.25%的歷史低點,以刺激經濟景氣,但受到外需不振、個人消費及投資停滯影響,2013年實質GDP仍衰退0.9%;展望未來,受到主要貿易夥伴德國預期2014年投資及製造活動有較強勁復甦,EIU預測2014年經濟將成長1.6%,2015年可望進一步成長至2.5%。
(二)通貨膨脹
捷克物價水準尚屬穩定,2011年CPI年增率為2.1%;2012年由於政府提高加值稅率(VAT)四個百分點至14%,以及民生用電價格調漲,導致物價上升,CPI年增率達3.5%,捷克央行評估物價上升應屬短期現象;2013年CPI年增率為1.4%;展望未來,在國外出口與國內需求不振、實質工資停滯、電費等公共事業價格走低及間接稅缺乏進一步提升情況下,EIU認為未來捷克CPI年增率仍會落在央行的通膨目標區間(1-3%)內,預測2014及2015年CPI年增率為1.1%及1.9%。
(三)財政情況
2010-2013年捷克政府力行撙節財政支出,財政收支情況有逐漸改善的跡象,由2009年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5.8%降至2013年2.8%,EIU預測2014及2015年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分別為2.9%及3%,符合歐盟要求的目標(3%)。捷克政府債務負擔並不嚴重,2013年政府負債占GDP比重為46.7%,亦符合歐盟設定的標準(60%)。
(四)就業情況
2011至2013年捷克失業率分別為6.7%、6.8%及7.7%,相較歐盟區平均10.3%為低。由於內外需求持續疲弱,Global Insight指出,由於中間偏左派新政府剛成立,政局仍未穩固,短期內提升勞動市場改革方案成效或將有限。長期而言,由於捷克人口快速老化,隨著經濟成長提高,將可能面臨勞工短缺,此外,技術勞工缺乏在未來將更難吸引更多外人直接投資,因此,教育改革仍是一項挑戰;展望未來,EIU預測2014及2015年失業率分別為7.6%及7.2%。
(五)對外貿易及國際收支
捷克的商品與勞務貿易帳一向維持順差,但所得帳(Income Balance)始終維持大額逆差,導致經常帳多為逆差,2011至2013年經常帳逆差占GDP的比率分別為2.9%、2.4%及1.4%;展望未來,捷克央行持續在外匯市場進行干預有助於增加捷克出口競爭力,貿易順差擴大有利經常帳逆差的縮減,EIU預測2014及2015年經常帳逆差占GDP的比率分別降至1.2%及1.6%。
(六)外債情況及外匯存底
捷克2013年外債較2012年增加4億美元至1,022億美元,外債占GDP的比率為51.5%,占出口比率為62.1%,債負比率為11.7%,短期外債占總外債之比率為23.58%,短期外債占外匯存底之比率為42.23%,外匯存底為558億美元,外匯存底支付進口能力為4.7個月。綜合而言,整體外部流動能力尚可。
(七)匯率
2011及2012年底捷克克朗(Koruna)兌美元匯率分別為19.94及19.06,2013年受到國內政治環境不穩定及美國FED將實施量化寬鬆退場計畫導致投資人疑慮升高,年底匯率貶至19.89兌1美元;展望未來,雖然2013年第4季經濟成長較預期為佳有助於2014年初克朗幣值之穩定,但克朗極易受到投資人信心偏好影響,EIU預估2014年底克朗兌美元匯率為20.62:1,2015年底續貶至21.21:1。
(八)評等
由於捷克政經情勢並無重大變化,三大國際信評機構仍維持捷克國家主權債信評等不變,惠譽(Fitch)為A+,標準普爾(S&P)為AA-,穆迪(Moody’s)為A1,評等展望均為穩定(Stable)。
世界經濟論壇公佈最新「2013-2014全球競爭力報告」指出,捷克的競爭力在全球148個經濟體中排名第46位,較前次評比退步7名。
三、對外關係
捷克於1999年5月加入北約(NATO),2004年5月加入歐盟,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公約(Convention of Schengen)會員國,對外原則上遵循歐盟之政策,2013年4月捷克政府與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佐(Jose Manuel Barroso)在首都布拉格簽署歐洲穩定機制(ESM);根據2014年2月發布最新的政策議程,新政府預計於2014年底將加入歐元區銀行聯盟(Eurozone banking union),深化與歐盟關係。
自2009年捷克為歐盟最後一個會員國簽署里斯本條約後,雙方關係更加穩固,新政府外交政策將會採取更積極立場融入歐盟,並加入歐盟財政協定;捷克前總統克勞斯(Vaclav Klaus)對加入歐元區的效益始終存疑,加上歐債危機爆發後,捷克人民對於加入歐元區亦漸趨保留,目前捷克政府對於加入歐元區尚未訂定時程表,不過新政府政策反映出正為加入歐元區做準備。
捷克主要進口國家為德國(31.8%)、斯洛伐克(9.1%)、波蘭(6.1%)、法國(5.1%)、英國(4.9%),主要出口國家為德國(29.5%)、波蘭(7.7%)、斯洛伐克(7.4%)、中國大陸(6.3%)、荷蘭(5.8%),德國向為捷克最大貿易夥伴。我國與捷克貿易方面,2013年我國對捷克之貿易順差約3.1億美元,主要出口電機設備,主要進口亦為電機設備。

中國輸出入銀行版權所有 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地圖開關 視窗建議寬度1920*1080